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旬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本国立公园发展历程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和知床国立公园为例

    朱恩卿段克勤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作为亚洲最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其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与发展模式可为其他国家尤其是正在建设国家公园的国家提供借鉴.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和知床国立公园是日本知名的国立公园,该文从两者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可以得出二者的发展模式不同.在二者差异较大的观光业发展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对象扩大为不局限于观光业的与外界的经济互动行为.文章通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分层次从两个国立公园与公园外界(个人、团体、政府)的相异经济互动模式比较中,汲取可利用经验,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尚未完全定型的与公园外界的经济互动模式提供借鉴.

    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知床国立公园日本国立公园发展历程互动模式比较研究中国国家公园

    岭南荔枝文化遗产构建岭南文化品牌的叙事策略分析

    冯玥怡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岭南荔枝文化遗产的叙事策略分析,探索农业文化遗产构建岭南文化品牌的方法与策略.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的要素、自然生态要素、历史文化要素相互交融的活态文化遗产.以东莞荔枝为例,荔枝作为最负盛名的岭南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天然成为岭南人的"精神图腾",富有岭南文化基因.场所叙事理论和品牌叙事理论为文化遗产叙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东莞荔枝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空间场景叙事中,应突出水乡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荔枝文学作品文本叙事中,应强调岭南人文精神的主题化阐述.

    农业文化遗产岭南荔枝岭南文化叙事策略品牌叙事场所叙事

    数字化技术下黎锦文创包装AR应用研究

    陈鑫航朱丹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下,传统文创产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暗含着机遇.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当下黎锦文创包装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字化软件有针对性地为黎锦文创包装进行再设计,并融合增强现实技术使其呈现出新的形式,同时结合设计实践作品"海语茶AR包装"尝试黎锦文创包装的创新形式.AR包装设计给传统的黎锦文创包装带来了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包装设计同质化、创意不足等问题,在发扬和保护传统优秀黎锦文化的同时,提升了黎锦文创产品的商业价值,将会给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设计增强现实虚拟现实黎锦文创包装文创包装

    凹凸工艺在再生纸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董小丹
    120-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凹凸工艺与再生纸包装结合深受人们关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再生纸包装设计运用广泛.同时,再生纸结合凹凸工艺让包装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及实用价值.然而,在当下市场凹凸工艺的印刷及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该文主要研究凹凸工艺在再生纸包装设计中与3D+AI智能技术结合,以及探讨凹凸工艺在再生纸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方法,让凹凸工艺与再生纸包装融合在市场上有新的突破.同时,再生纸作为环保材料,不但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回收利用的优点,还可以降低成本,凹凸工艺在再生纸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凹凸工艺再生纸包装设计应用研究压印3D+AI环保材料

    自媒体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以南京绒花为例

    左祉芩秦凤冉王雪菲陈启斐...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自媒体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技术优势对南京绒花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南京绒花作为切入口,试利用自媒体为当前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方向探寻一条可借鉴的道路.文章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囊括了南京绒花在自媒体下的时代困境,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保护与传承南京绒花这一非遗技艺.研究发现,通过自媒体可以实现南京绒花的传承与创新,如加强联动、将叙事语言"意象化""深度化"、打造"自媒体+文化IP"品牌,不仅可以有效传承南京绒花,还可以使其与新文化进行融合,实现跨圈层跨国界传播.

    非遗文化非遗技艺文化传承南京绒花自媒体短视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马甜甜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结合.该文从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融入的意义;第二部分是融入的可能性;第三部分是路径研究.该文认为,应从充分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凝聚作用;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大思政"工作方式为基础创新融合模式这4个方面进行挖掘.

    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性路径文化自信价值

    高校校友文化培育:现实困境、突破进路——以江苏某高职院校为例

    任静静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友文化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校友和母校的精神纽带,也是校园文化的社会延展,在高校精神传承、育人实效及创新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文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校友文化培育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法,以江苏某一高职院校已毕业的校友为调研对象,深入剖析当前高校校友文化培育的现实困境,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从三方面寻求突破进路:强化顶层设计,增进学生校友身份认同;多方协同育人,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动力;注重品牌打造,厚植学生爱校荣校情谊.该文以期为高校校友文化建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校友资源校友文化校友文化培育问卷调研现实困境培育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

    闫帅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且能推动校园和谐发展.而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该文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进行分析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发展,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传承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前进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为此,我国高校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地,提升融合效果,搭建平台,做好整体规划,不断提高两者的融合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策略

    陶亮生诗词文化校园传播初探

    徐挺张红刘梓萌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经典文化赓续传承的主体之一.目前,大学校园诗词文化面临世俗化、边缘化、单一化等多重困境.在历史的长河中,陶亮生诗词文化凭借其凝练的语言、浓郁的情感和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较好地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陶冶其爱国情操,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通过挖掘陶亮生诗词文化校园传播的价值,从把握陶亮生诗词文化的内涵体系、与教育和传媒融合发展、校园文化传承、跨界传播、跨文化传播等6个方面创新陶亮生诗词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传播的路径,并以此为契机增加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

    陶亮生诗词文化地域特色校园传播文化传承校园文化

    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许亮琴郭倩文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所积极倡导和推广的一种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目标在于弘扬和传承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以此不断增强国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该文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及可能的实施路径,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背景,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化自信高校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与路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