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

张彦铎

月刊

1674-2869

jwit@vip.163.com

027-87195796

430074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武汉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9年,月刊。以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为特色,主要刊登化学工艺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制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与热能工程等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合性学术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磷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胡元文徐智刘生鹏熊芸...
    473-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气、建筑、医疗、食品包装等领域,其阻燃性能研究也自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机磷系阻燃剂具有低烟、无毒、低卤、无卤等优点,是阻燃剂未来的发展方向.综述以苯膦酰二氯、六氯环三磷腈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三种关键化合物,与羟基、氨基等活泼的端基基团发生反应所制备的一系列新型磷系阻燃剂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并对磷系阻燃剂现阶段所遇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可从两方面着手提高磷系阻燃剂工业化程度:一是开发新的阻燃性能更好、相容性更好的磷系阻燃剂;二是利用现有磷系阻燃剂与含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混合,提高磷系阻燃剂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从而提高阻燃性能.

    磷系阻燃剂改性阻燃性能进展

    燃料油芳烃抽提的研究进展

    陶土杨明科康顺吉沈陟...
    48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油芳烃抽提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实现石化行业"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萃取剂和芳烃抽提原料化学组成是决定芳烃抽提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萃取剂方面,阐述了单一溶剂、复合溶剂、离子液体以及低共熔剂等萃取剂在芳烃抽提领域的研究进展,相较于传统的芳烃抽提溶剂,高效复合溶剂的开发是提升抽提效率的有效措施;在抽提原料化学组成方面,总结了不同燃料油芳烃抽提研究进展,为扩宽芳烃抽提原料来源,实现石化行业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这两方面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讨论,对炼化行业芳烃抽提技术进行了展望.

    芳烃抽提萃取剂燃料油

    C空位协同g-C3N4/BiOCl异质结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王雪燕袁嘉泽何禄英
    490-496,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C空位的g-C3N4,并将不同含量的BiOCl负载其上制备得到g-C3N4/BiOCl复合光催化剂.采用电子顺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探究了C空位和BiOCl对g-C3N4 光降解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与BiOCl和g-C3N4 相比,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不仅可以调控电子结构,还能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两者协同作用增强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当负载质量分数 70%BiOCl时,g-C3N4/BiOCl光催化降解效率在光反应90 min时达到了88.6%,其光催化性能显著优于纯相g-C3N4与BiOCl.

    g-C3N4BiOCl碳空位异质结光催化降解

    液晶润滑ZrO2/PI的超滑性能研究

    严思雨贺翼超李蕾熊浩...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由液晶(LC)和聚酰亚胺(PI)组成的摩擦学系统的摩擦性能.该摩擦学系统用ZrO2 和PI(PMDA-ODA)薄膜作为摩擦副,液晶 3PEP5(80%)-3UTPP2(20%),3PEP5(80%)-3UTPP4(20%)和 3PEP5(80%)-4UTPP3(20%)作为润滑剂.在不同的转速和载荷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摩擦试验,并对实验样品PI膜进行了表面分析测试,其中包括白光干涉测试和SERS.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液晶 3PEP5(80%)-4UTPP3(20%)在5N载荷和250 r/min转速下的平均摩擦系数最小.表面分析结果表明:PI分子主链与侧链的部分基团在摩擦后的取向与PI表面平行,导致超滑现象的产生.在摩擦学系统中以ZrO2 陶瓷作为摩擦副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有助于推动ZrO2摩擦系统的研究.

    超滑液晶向列相聚酰亚胺取向摩擦

    提升碱化MXene材料性能的策略综述

    万彪杨富国张桥喻湘华...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拥有片层结构的二维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MXene)纳米材料是新发现的一种二维材料,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处理改变MXene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和官能团的数量,经碱处理过的MXene材料拥有更优良的电化学、吸附等性能,可应用于能量储存和转换、光电催化、柔性传感器等领域.对提升碱化MXene材料性能的策略进行综述.首先可以通过十八烷基胺、氨基、金属离子等小分子修饰碱化MXene材料,还可以通过碱化MXene与金属材料、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复合得到复合材料从而提升其性能.还对碱化MXene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调控碱化MXene材料的性能并降低碱化MXene材料的生产成本是拓展碱化MXene材料实际应用的主要方向.

    碱化MXene小分子修饰材料复合综述

    MoS2/PVA光热海绵的制备及其水蒸发性能

    刘媛媛薛开诚张云飞付萍...
    510-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是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开发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及光热转换效率高的太阳能光热材料是该技术实现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以水为溶剂,聚乙烯醇(PVA)为基体,二硫化钼(MoS2)为光热材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负载二硫化钼(MoS2/PVA)海绵.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接触角分析仪和水蒸发测试仪表征了海绵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证实了MoS2 成功负载在PVA海绵基体中.研究了MoS2 的用量对MoS2/PVA海绵的光吸收性能、光热性能以及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oS2的质量分数为7.5%时,制备的MoS2/PVA海绵在1 kW/m2 太阳光强度下具有最高的水蒸发速率,蒸发速率可达 1.37 kg/(m2·h),约为纯水蒸发速率 0.31 kg/(m2·h)的 4.42倍,并且MoS2/PVA海绵的水蒸发效率达到93.1%.

    二硫化钼聚乙烯醇海绵光热转换界面蒸发水蒸发效率

    Co3O4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室温气敏性能研究

    程乐航林志东
    516-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o(NO)3·6H2O为钴源,CO(NH2)2 为沉降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NH4F为前驱体氟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o3O4 纳米棒,并以此制备旁热式气敏元件.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晶粒尺寸、形貌的表征结果显示,Co3O4 为多孔纳米棒,其晶粒尺寸为22.2 nm,颗粒尺寸在35~69 nm之间,长约4.7 μm,直径范围为220~300 nm,长径比为15.7~21.4.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在80℃下,Co3O4纳米棒气敏元件对0.1 g/L乙醇的灵敏度为465.43,在25℃下仅为2.14.引入0.02 g/L臭氧(O3)作为环境气体时,在80℃下气敏元件灵敏度提高到923.16,在25℃下提高到7.64.该气敏元件的恢复过程可采用交替切换O3 与测试气体的方式在3 min内完成,实现了室温下元件气敏检测的可重复性.O3 的引入,在室温下实现了Co3O4气敏元件对乙醇的气敏检测.

    四氧化三钴气敏性室温纳米材料乙醇臭氧

    Fe3O4/聚苯乙烯改性密胺海绵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祝博萱田雪凡周婷曾小平...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然后使用超声浸渍法将Fe3O4 纳米粒子涂覆在密胺海绵(MS)表面,最后采用光引发使苯乙烯(St)聚合在海绵骨架表面,制备了Fe3O4/PS@M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水接触角仪对制备的改性海绵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改性海绵对异辛烷、正丁醇、甲苯、氯仿及柴油的吸附性能及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Fe3O4/PS@MS表现出疏水性和亲油性,水接触角约为133.3°,对各种油/有机溶剂的吸收倍率为59~85 g/g,并可在油水混合液体中选择性地吸收其中的油品.该吸油材料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复使用性好等优点.

    密胺海绵油水分离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疏水性

    纳豆激酶研究进展

    屈家亮柳惠平张佑红
    527-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豆激酶(NK)主要是由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生的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很好的溶栓效应,有望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物.首先从NK的基因组成及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对NK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其次从酶的温度、pH、离子影响和最适底物类型等酶学性质对NK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再者对NK的三级结构及催化位点进行了分析,以位于活性中心的催化三联体(Asp32,His64,Ser221)为例探讨了NK与底物结合及催化的机制.再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从NK的菌种改造、分离纯化及NK不同方式制备的剂型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在菌种改造和分离纯化等研究方向上对NK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如可以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菌种的代谢通路进行改造,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纯化NK.

    纳豆激酶溶栓理化特性进展

    2,7-二溴咔唑致肝损伤分子机制的网络毒理学辅助实验探讨

    张巧云姚敦璠汪国威侯存闯...
    534-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污染物2,7-二溴咔唑(27-BCZ)显著引发肝脏毒性效应,研究其分子机制将在生态风险评估和毒性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证实0.05和0.15 μmol/L的27-BCZ可致斑马鱼肝损伤,引起肝脏ALT和AST水平升高,肝脏部分细胞溶解、胞核固缩和变性等.网络毒理学方法预测显示:27-BCZ致肝损伤的关键靶点为RXRα、MAPK1、HSP90AA1等,其机制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27-BCZ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的核心靶点RXRα结合活性强.为验证网络毒理学预测的可靠性,用RT-qPCR检测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7-BCZ可显著降低肝脏pi3k、akt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相关的bax和caspase 3基因的表达水平,这种降低或升高的趋势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进一步增强.综合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现,27-BCZ致肝损伤可能与其下调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引发肝细胞凋亡有关.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毒理学方法探究环境污染物的潜在肝脏毒性作用机制,为环境有机污染物毒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卤代咔唑肝脏毒性RXRα靶点PI3K-Akt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