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金融
武汉金融

林建华 赵军

月刊

1009-3540

whjr2007@126.com

027-8732746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南路69号

武汉金融/Journal Wuhan Finance Monthly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极端气候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数据的经验证据

    郑丽王浚丞朱小能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极端气候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极端气候会加剧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易引发系统性风险.(2)极端气候通过居民收入、企业产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三个渠道影响区域金融风险,且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最明显.(3)极端气候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及气候变化强度较高区域的金融市场在极端气候事件面前表现得更为脆弱.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完善风险评估流程、提升风险意识及防范能力、提高保险赔付能力、加强日常风险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极端气候金融稳定金融风险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

    美国金融制裁对他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基于489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陶士贵顾玮钰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美国多次使用金融制裁作为经济外交手段.本文以2012-2022年12个国家的489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布的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清单)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美国金融制裁对他国商业银行稳定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金融制裁会通过引起银行存款的大量外流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二者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美国金融制裁对他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也为我国政府、银行如何积极应对美国金融制裁提供了政策指导与建议.

    金融制裁商业银行稳定性SDN清单

    地方政府债务、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

    潘文富邱兴婵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债务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本文依据2012-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并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碳排放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债务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从机制检验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只在大城市、低行政级别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重点环境保护城市对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以上结论既可以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在碳排放效率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同时也可以为地方政府债务促进碳减排等提供参考.

    地方政府债务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超效率SBM模型

    ESG表现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和整合能力的视角

    于明涛厉笑萌
    31-3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数据为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考察ESG表现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和并购整合能力在ESG表现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提升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并购整合能力来提高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表现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促进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交易规模较大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从企业跨国并购角度剖析了ESG表现促进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为推动企业ESG建设及长期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ESG表现跨国并购企业绩效融资约束并购整合能力

    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技术创新

    韩先锋陈龙涛徐杰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使用2012-2022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方法,实证解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金融赋能数字技术创新的异质动态调节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对数字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其中数字化支持服务程度的驱动效果最为明显,使用深度作用次之,覆盖广度的贡献最弱,且这种积极赋能效果在产业升级水平较高地区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2)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金融赋能数字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正向倒"U"型调控角色,过低或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红利损失,而唯有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最有利于发挥数字金融的激励效应.(3)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金融赋能数字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正向倒"U"型调节特征,而在西部地区呈现出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演变特征.(4)知识产权保护总体上有利于数字金融赋能数字技术创新,但最优的调节效果仅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尚需大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而充分释放数字金融赋能数字技术创新红利.

    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技术创新动态调节

    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

    柳松罗戈徐伟祁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金融素养在促进外部要素供给和家庭创业实践形成精准对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9年两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促进家庭开展创业活动,并能显著提高家庭创业绩效.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提升风险偏好和增加信息关注是数字金融素养影响家庭创业活动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素养提升能有效缓解资源禀赋不足对家庭创业行为的约束,并且更倾向于提高高创业绩效群体的创业绩效.因此,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数字金融教育活动,并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家庭创业活力.

    数字金融素养创业行为创业绩效融资约束风险偏好

    数字普惠金融、贸易数字化与省际贸易成本

    尚永珍
    57-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对贸易的限制,进而影响贸易成本.为考察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对省际贸易成本的影响机制,本文以2011-2022年29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省际贸易成本.第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贸易数字化程度显著降低了省际贸易成本.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省际贸易成本的降低作用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省份更加显著.本文对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降低省际贸易成本、促进国内经济一体化、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字普惠金融贸易成本贸易数字化

    投贷联动服务科创企业的探索与突破路径

    刘诺曾妮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开展投贷联动是一条有效路径.投贷联动可通过商业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降低科创企业的信贷风险或通过投资收益抵补潜在信贷风险损失,通过债权和股权安排引导资金流入科创企业,解决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不匹配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投贷联动这一服务科创企业的新模式,旨在借助股权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降低科创信贷风险,并通过分享科创企业的成长红利来抵补潜在信贷风险损失,从而激发银行为科创企业放贷的内生动力.本文梳理我国投贷联动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主要的投贷联动模式,分析目前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梳理了破解投贷联动发展障碍的经验做法,就推进投贷联动发展提出建议.

    科技金融商业银行科创企业投贷联动

    定向降准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康诗潇李书舒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定向降准政策对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定向降准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并降低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2)随着政策力度和覆盖范围的增加,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企业融资的改善作用也相应加强;(3)银行竞争程度会影响定向降准政策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效果,但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随着银行竞争程度的上升,定向降准政策在提高农业企业信贷可得性方面发挥的效果显示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

    定向降准银行竞争企业融资

    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研究

    薛军民王慧嵘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中央与地方(后文简称央地)分权视角切入,实证检验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基于政策文本,构建"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度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度指标,运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度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协同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企业创新;(2)政府补贴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3)研发投入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适度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吸收和转化政策红利;(4)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创新和低市场化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创新对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度的正向响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微观证据,对于政府制定精准有力、系统协同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产业政策政策协同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