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路基沉降监测及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优化研究

    曹利常清
    526-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依托延安北过境线改建工程,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和抛石挤淤置换处理路段作为研究对象,施工现场安装沉降计、水位计和孔隙水压力计进行实地监测.对路基开始填筑至道路全面贯通的所有沉降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工程所选用的处理方案进一步评估修正.再按照控制沉降量的设计原则,对该复合地基合理优化.结果表明:当桩间距小于1.6 m时,拓宽侧路面不均匀沉降符合设计要求.为达到安全和经济的最佳效果,选择桩间距为1.5 m.

    路基工程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地基优化数值模拟

    基于流变特性的压浆料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王开凤罗鑫叶科许勇...
    53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同轴圆筒流变仪的压浆料稳定性测试程序,定义了剪切稳定度量化不同配比浆体的稳定性.通过粘度改性剂设计了两种不同稳定性的浆体,验证了剪切稳定度的可靠性.应用剪切稳定度测试,研究了超塑化剂和硅灰对压浆料浆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塑化剂的掺入降低了浆体的稳定性,硅灰能够提高浆体的稳定性,剪切稳定度0.9以上的浆体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

    流变性能压浆料剪切稳定性超塑化剂硅灰

    基于室内加速磨耗的环氧沥青超薄磨耗层抗滑耐久性研究

    张艳周礼节曹超飞喻雪芳...
    537-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湿轮磨耗试验研究磨耗时间、污染物洒布量对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延长加速加载磨耗试验试件的BPN、TD以及磨耗质量损失率来评价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的剥落率与磨耗温度、磨耗时间以及骨料粒径成正相关,且在高温高磨耗时间的情况下剥落率仍小于0.6%,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随着污染物洒布量的增加BP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液体污染物比固体沙土对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影响更显著.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在经过20万次的作用后超薄抗滑磨耗层的BPN、TD以及磨耗质量损失率均体现出优异性.

    环氧沥青超薄铺装路表抗滑加速磨耗试验抗滑耐久性

    隧道浅埋段半圆拱形初砌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

    李佳莉周兴宇段鑫鹏刘英棨...
    54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浅埋段初砌-围岩层间压力、初砌钢拱架应力、上台阶初砌相对周边收敛等监测数据,建立半圆拱形初砌结构平面有限元模型,利用径向、切向未知荷载模拟复杂围岩响应,提出影响线方法,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荷载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荷载反分析方法可准确模拟复杂浅埋段围岩与未闭合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反分析结果有效可靠,时效性强.

    隧道工程浅埋软岩段监控量测荷载反分析

    固化剂固化粉煤灰-土的工程性能分析

    李传海王鑫洋高国华
    547-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别掺入水泥和固废基固化剂对粉煤灰-土进行固化试验,研究对比两种固化材料对粉煤灰-土的固化效果的差异.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探讨固化剂掺量、种类和龄期对粉煤灰-土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两种固化材料固化粉煤灰-土的综合路用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固化材料固化粉煤灰-土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相同龄期条件下的固化粉煤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固化材料的掺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同固化材料掺量条件下,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粉煤灰-土的7d强度低于水泥固化粉煤灰-土,28d强度赶超水泥固化粉煤灰-土.固化粉煤灰-土的水稳定性系数随固化材料掺量的增加而提升,而随龄期的延长出现降低的规律.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粉煤灰-土的水稳定性系数后期要优于水泥固化粉煤灰-土的水稳定性系数.

    粉煤灰土壤固化固废基固化剂工程性能微观特性

    超长距离顶推施工导梁屈曲分析研究

    张光英王东伟李佳莉唐宾朋...
    55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UHPC钢混组合梁全断面超长距顶推施工项目为背景,针对前置导梁容易产生加劲隔板焊缝失效缺陷等问题,采用SOLIDWORKS并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选取实际导梁前三节段建立局部导梁分析简化模型,基于可能出现的隔板失效模式,进行含缺陷导梁的屈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模型第三根纵隔板失效对导梁稳定性影响最大,该缺陷导梁一阶屈曲特征值由3.36下降至2.31.顶推施工中应频繁对第三纵隔板,以及处于三、四纵隔板之间的上下横隔板进行焊缝质量与局部变形检验,确保超长距离顶推施工中导梁截面的稳定性.

    钢混组合梁导梁屈曲响应焊缝失效长距离顶推

    不同尺寸玄武岩纤维混掺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研究

    张江北徐永丽王心智刘彦程...
    557-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沥青路面材料开裂问题,提出通过不同长度的玄武岩纤维混掺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选取-10℃、-20℃、-30℃低温开裂温度及15℃、25℃疲劳开裂温度,通过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SCB半圆弯拉试验测试抗裂效果,SEM扫描电镜分析断裂面微观形貌,研究7种不同长度玄武岩纤维混掺方案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纤维混掺有利于延缓开裂速度,增强低温抗裂性.在半圆弯拉试验中观察到裂缝首先出现在峰值荷载的80%处,并在卸载阶段迅速扩大.混掺比例为3∶2时表现出最佳综合抗裂效果,较无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单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效果提升显著.

    纤维混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SCB试验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动态和断裂力学性能

    张慧鲜杨博殷卫永
    562-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通过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和半圆弯曲断裂试验,研究不同胶粉掺量和细度下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以及断裂荷载和断裂位移.结果表明:胶粉掺量由10%分别增加到20%和30%以及胶粉细度由20目增加到40目时,混合料动态模量和断裂荷载逐渐增大,相位角和断裂位移逐渐减小.断裂能在胶粉掺量20%和细度40目时分别最大.40目与60目胶粉对应混合料动态和断裂力学性能差异不显著.20℃10 Hz条件下,胶粉掺量在20%时动态模量达12 000 MPa,临近规范上限,胶粉掺量过大引起5℃相位角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宜优选胶粉掺量为20%,细度40目.

    道路工程胶粉改性沥青掺量细度动态力学断裂力学

    爆破开挖对下穿既有隧洞动力响应的数值评估

    林超
    567-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新林隧洞下穿引水电站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新林隧道下穿引水隧洞爆破震动响应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开挖推进距离造成既有隧道断面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既有隧道破坏限值,确定了隧道破环范围;针对实际工程存在的问题,考虑到既有隧道安全运营和保证周边围岩的稳定,模拟了 37个工况,给出了优化后爆破方案.

    隧道爆破动力响应破坏限值ANSYS/LS-DYNA

    基于XGBoost国省干线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研究

    侯美晴粟海涛杨洋亓祥宇...
    574-578,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算法的国省干线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condition index,PCI)预测模型,并与传统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3个定量评价指标(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拟合系数)以及最终预测结果的折线图,证明采用考虑多因素条件的XGBoost算法PCI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要优于传统回归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路面性能预测路面状况指数(PCI)机器学习XGBo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