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MD的大跨度斜拉桥风致随机振动控制研究

    肖祥薛宗颜
    73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开展基于TMD的大跨度桥梁风致随机振动控制研究.建立了随机风荷载作用下桥梁—TMD系统随机振动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分析程序.提出了随机振动响应控制的TMD参数优化方法.以西固黄河大桥为背景,开展了实际桥梁的风致振动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TMD参数优化后振动控制效率可提高近9倍,横向随机位移响应的控制效率可达到28.83%,横向随机加速度响应的控制效率可达到28.8%.

    简谐质量阻尼器虚拟激励法响应功率谱风致桥梁振动响应随机振动

    钢渣资源化的微表处养护技术环境影响量化分析

    朱小良李红兵汪福松
    737-74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建立了微表处养护的环境影响量化框架,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ICP)评估钢渣集料和两种天然集料的重金属排放特性,基于LCA分析框架量化对比了钢渣集料和玄武岩的微表处养护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结果表明:钢渣集料重金属排放高于玄武岩和石灰岩,但陈化处理后其重金属浓度符合我国地表水第Ⅲ类水要求.同时,在功能单位内玄武岩微表处养护能耗为47.25 GJ,伴随产生2 749.52 kg当量CO2,而钢渣微表处消耗47.15 GJ,产生2 848.72 kg当量CO2原材料生产阶段的显著差异导致玄武岩比钢渣集料微表处养护产生更多的能耗,但排放了更少的当量的CO2.

    钢渣资源化微表处沥青路面重金属排放全生命周期评价

    钢管塔柱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性能调控与应用研究

    袁文马崇珍陈旭张亚伟...
    74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研究了硅灰掺量、水胶比以及砂率对核心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膨胀剂掺量对核心混凝土体积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掺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当其掺量不超过40 kg/m3时能降低混凝土的粘度;水泥用量的提高能增加混凝土强度,但当水泥用量超过510 kg/m3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出现下降;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的最佳砂率是44%;40 kg/m3的膨胀剂掺量能满足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能的要求.根据试验研究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成功应用于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主塔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现场混凝土状态及浇筑效果均良好,无脱空现象出现.

    钢管混凝土配合比最大堆积密度性能调控体积稳定性

    长板-短桩工法承载特性参数影响分析

    董必昌张明轩张鹏飞瞿中颖...
    748-753,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长板-短桩工法处理吹填土地基的承载特性以及桩间距、桩长、塑料排水板间距三个因素对长板-短桩法吹填土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桩长对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影响在于能有效控制地基沉降与提供承载力,在有效桩长范围内,桩长越长效果越好;②桩间距主要影响粉喷桩与桩间土承受的应力与面积置换率,桩间距越小,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就越大;③塑料排水板对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影响在于提升桩间土的渗透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排水板越是密集,固结沉降速度越快,能有效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④提出了对于不同厚度吹填土地基其最优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参数设计.

    岩土工程吹填土长板-短桩工法承载特性ABAQUS

    沥青路面表面裂缝处夏季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于晓贺杜华林陈俊琪韩雪...
    75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中部地区典型城市武汉市的夏季极端月份温度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沥青路面夏季温度场变化规律模型.采用COMSOL建立了沥青路面表面裂缝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精度,说明了沥青路面表面裂缝与正常沥青路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表面裂缝的存在会导致该病害位置处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与正常沥青路面出现显著差异;②沥青路面温度沿深度方向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差异程度与裂缝的深度成正比,夏季的最高地表温度可以达到54.089 ℃.

    沥青路面表面裂缝温度场数值模拟分布规律

    水平斜交—竖向组合荷载下斜桩承载机理数值分析

    朱宇龙曹卫平赵敏石玉斌...
    760-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通过将不同角度、不同大小的水平斜交荷载与不同大小的下压荷载相互组合,模拟倾斜桩基础在三维空间的受力特征,分析了粉土地基中在水平斜交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15°斜桩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斜交荷载加载角的增大,斜桩桩顶水平位移减小、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增大.斜交角度不大于90°时斜桩桩顶产生正向的竖向位移,随着竖向下压荷载增大,桩顶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均增大,斜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减小;水平斜交荷载加载角大于90°时则相反.桩身弯矩My和扭矩几乎不受下压荷载的影响,水平加载角度越接近90°,其负向弯矩和正向扭矩峰值越大.

    斜桩数值模拟斜交荷载水平承载力扭矩

    高炉重矿渣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高峰张志明陈慧于海洋...
    767-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包钢高炉重矿渣铺筑了路基试验段,测试分析了重矿渣的矿物组成、稳定性、及其作为填筑材料的黏聚力、压缩系数、回弹模量和承载比等性能,研究了粒径大小对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及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重矿渣稳定性好,含有C3S硅酸三钙、C2S硅酸二钙等硅酸盐材料,具有一定的胶凝活性,有利于提高承载力;重矿渣填筑料压缩系数为0.05 MPa-1,属于低压缩性土,回弹模量为86.7 MPa,黏聚力为13.66 kPa,承载比能满足路基不同深度的强度设计要求.随着重矿渣9.5 mm通过率的减小,其重击实试件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逐渐降低.重矿渣路基试验段的松铺系数为1.1,最佳碾压方式为2遍静压加6遍动压,压实参数满足规范要求,平整度平均值小于20 mm,路用性能优良.

    高炉重矿渣路基工程应用

    硫化橡胶沥青和脱硫橡胶沥青的性能评估

    王子鹏张云飞赵增刚谢君...
    77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硫化橡胶粉和脱硫橡胶粉的微观形貌.以硫化橡胶粉和脱硫橡胶粉作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沥青,并以基质沥青作为对照组,评估了三种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硫化胶粉颗粒表面光滑,棱角明显,颗粒相对分散.脱硫胶粉颗粒表面粗糙,颗粒有团聚现象.硫化胶粉改性沥青的粘度最大,脱硫胶粉改性沥青粘度次之,基质沥青的粘度最小.胶粉脱硫可以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度.硫化胶粉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均优于脱硫胶粉改性沥青.硫化胶粉改性沥青和脱硫胶粉改性沥青其主要以物理混溶为主.

    硫化橡胶粉脱硫橡胶粉改性沥青流变特性改性机理

    振动搅拌对复掺预制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开凤赵春东刘洋徐林...
    77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测试了两种搅拌方式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含气量、表观密度、抗压强度以及抗冻性,采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分别测试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含量、微观形貌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与强制搅拌相比,虽然振动搅拌对复掺胶凝体系预制梁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坍落度经时损失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混凝土的含气量、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冻性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振动搅拌使得复掺胶凝体系预制梁混凝土 3d龄期的CH含量提高了 22.4%,少害孔、有害孔、多害孔含量及总孔隙量分别减少16.1%、42.3%、37.9%、27.6%,界面过渡区无明显微裂缝且结构密实.振动搅拌通过增加复掺胶凝体系预制梁混凝土水化产物数量、改善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以及细化孔径分布,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抗冻性和抗压强度.

    振动搅拌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微观结构

    隧道露石混凝土路面试验性能及路用性能研究

    韩胜蔡正森
    782-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别选取骨料粒径偏小的EAC1和骨料粒径偏大的EAC2两种配合比制备露石混凝土试件,确定了露石剂的最佳喷洒量.在某隧道中铺筑了 SMA-13、EAC1、EAC2、以及刻槽混凝土四种路面,检测比较其宏观纹理、抗滑性能与降噪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水泥混凝土表面水膜消失时间不断缩短,露石混凝土的最早、最佳、最迟可刷洗时间均明显提前,且可刷洗窗口期不断缩短.推荐6%露石剂溶液的喷洒量在250~300 g/m2之间,在相同的露石剂溶液喷洒量下,增大骨料粒径有利于提升露石深度.露石混凝土的抗滑性能与其宏观纹理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过大的骨料粒径不利于路面的抗滑性能.两种露石混凝土的宏观纹理抗衰减性能、抗滑性能与降噪性能均明显优于刻槽路面,而与SMA-13路面接近,且小粒径EAC1路面的各项性能均更好.

    道路工程露石深度清扫时间抗滑性能路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