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孔建益

双月刊

1009-3699

wkdskxb@wust.edu.cn

027-68862317 68862627

430081

湖北武汉青山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99年创刊。主要刊登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设有“中小企业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政治学与法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主要栏目。本刊已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成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期刊源。同时还加入了《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同时本刊是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文科学报、中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科技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基于法伦理学维度

    何士青齐楚燕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科技高质量发展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关键要素。科技高质量发展所具有的科技创新成果"量增长"与科技应用效果"质提升"的双重要义决定了科技治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科技伦理和科技法律是科技治理基本依据,应该秉持科技伦理治理先行原则,以科技法律治理为后盾,实现科技伦理治理和科技法律治理相协同,为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科技伦理治理科技法律治理

    乡村变革的理论基础、实践困境与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冯晓平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一次面向乡村的社会变革行动。个体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及国家中心论三种从不同主体视角展开的社会变革观构成了乡村变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引导着差异化的乡村变革实践。但三种理论下的乡村变革均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困境、结构困境以及实践困境,无法有效地指导乡村变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中的国家"这一变革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实现了从一元变革观到多元变革观、从静态变革观向动态互动变革观的转变,并关注到了社会变革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乡村振兴之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即以多主体力量的强化消解主体困境,构筑多主体参与的振兴之路;以主体间的深度互嵌消除结构困境,铺设多主体协同的振兴之路;以变革场域的优化规避实践困境,打造持续且稳定的振兴之路。

    乡村变革乡村振兴理论基础实践困境

    论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

    靳帅帅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现代化具有诸多共同特征:在发展目标上都呈现出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的显著特点;在发展阶段上都表现为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嬗变历程;在发展动力上都从人口、资源拉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在发展环境上都需要和平稳定、开放包容的时空条件,等等。现代化也具有特殊性,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在发展路径、发展程度以及未来发展目标上会存在差异。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方案,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与类型,既突破了现代化理论中存在的"西方中心论",又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性

    ChatGPT类人工智能介入战略叙事的内在逻辑、具体表征及应对策略

    仇华飞于利花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类人工智能技术开启了认知智能互联时代。作为自动生成与传播文本的算法智能体,ChatGPT类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叙事修辞促使战略叙事生态发生转变,其通过概念驾驭公众情感,叙事博弈更为复杂多变。这背后既有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技术性缺陷,也有大国刻意利用的政治因素。当前的监督机制落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必须建立适当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成立具有约束力的机构,以提高国家过滤筛选有害信息的能力,保证叙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ChatGPT人工智能战略叙事竞争冲击监管规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功能的出场、内涵及其实现

    李欣王艳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功能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最直接的理论关注点,在新兴技术的赋能与局限、社会结构转型的机遇与挑战、风险社会的契机与失序等时代背景中出场,其内涵包括协调价值冲突、保证价值秩序、预防价值风险三个方面。可以从转变治理理念、协同治理主体、完善治理机制等向度出发,从以价值理性为主导的技术治理理念转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治理主体的价值共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功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功能出场考察内涵布展实现路向

    聚众斗殴罪的行为类型争论与厘定

    陈伟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众斗殴罪的行为类型界定是对其性质辨析的逻辑前提,牵涉到本罪成立与否及其犯罪形态判断等关键性问题。就现有观点来看,聚众斗殴罪的行为类型主要聚集于"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而且二者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单一行为说"强调了斗殴行为与公共秩序法益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但是忽视聚众行为的本体价值,致使与刑法已有规定和本罪法益实体不相一致的缺陷。"复合行为说"较好弥补了"单一行为说"的弊端,从整合论视角对"聚众"与"斗殴"进行一体化看待,能够较好兼顾立法明文表述与法益实体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合理界定之下可以较好避免刑罚处罚宽窄不当之弊端。

    聚众斗殴单一行为复合行为公共秩序

    美国个人数据保护法律制度的演进与启示

    张新平朱逸文
    6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启了个人数据保护的立法,但基于其重视言论自由的文化背景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需要,制度设计重点在于保障数据的自由流动,而非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因此,美国早期确立了公私分立、分散立法的个人数据保护的制度格局。随着数据安全事件的频发,特别是在"施雷姆斯案"后,美国现已开始着手制定统一的联邦数据保护法规,同时,美国一些州也已经完成了各自的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工作。影响美国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演进的内在因素包括:对权利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对权利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以及从防御政府到防御市场的理念转变。我国的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应平衡好产业发展与权利保护的利益冲突,在立足自身文化传统与背景的前提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同时积极参与数据保护的国际规则制定。

    美国个人数据保护数据隐私产业发展个人信息保护

    中国裁判文书说理的历史演进与修辞变迁

    钟林燕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裁判文书修辞说理经历了从繁至简的变迁历程,为了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的情感论证,保持司法领域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适当的修辞说理不可或缺,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判词说理实践的借鉴和承袭。裁判文书修辞说理可以克服法律形式主义的僵化性,平衡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价值判断,提高判决的说服力和可接受性,从而有助于法治的发展。中国法官在裁判文书说理中,一定要结合国情适当运用修辞,而不能过度修辞亦或滥用修辞损害司法的权威性。

    裁判文书古代判词文书说理修辞说理

    短视频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影响与治理

    刘佳高敏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凭借其时长短小、内容精炼、浏览方便等优势,成为年轻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与方法的重要途径,塑造着家长的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家长浏览家庭教育类短视频呈现频次高、浏览决策受视频吸引力鼓推、不同群体浏览与认同的内容差异大、关注度受创作主体可信度影响四大特点。短视频促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更适应时代,提高家长对子女习惯养成的教育参与,也增加了家长教育期望与焦虑。短视频给家长家庭教育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流量和算法驱动下不良视频带偏家长教育观、"信息茧房"下家长教育视野被禁锢、"伪科学"泛滥下家长分辨能力迷失等。为此需要加强协同治理,短视频平台需严格把关,提"质"增"效";政府需加强宏观调控,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源;学校需履行好协同育人责任,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短视频家长家庭教育协同治理

    卢梭自然法理论展开的内在逻辑——兼论卢梭在自然法历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唐东哲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梭自然法理论的展开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基于对自然人内在统一的刻画,自然法的内容得到了显现;其次,基于对社会人内在矛盾的揭露,揭示了自然法从显现走向沦落的过程;最后,基于社会人重新寻求统一性的诉求,尝试通过转换的方式使自然法重现。从"人"出发的自然法理论构建标志着卢梭始终将个体幸福而非公共秩序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一种展开使得卢梭的自然法理论在自然法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及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卢梭协调了自然法理论内部的公共意志和个人意志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个体幸福的重新刻画,卢梭扩展了自然法理论内部个体幸福的内涵,并回应了外部对于自然法理论的批评。

    卢梭自然法个体幸福公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