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威孚

双月刊

1671-6477

whsbsk@163.com

027-86553823,86551152,86557005

430063

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040号50信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与出版、文化学、心理学、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欢迎社会各界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和学人及作者惠赐佳稿,欢迎各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源室征订收藏本刊,欢迎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征订和收藏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小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思想的三维审视

    汤桢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其思想中蕴含着"识别风险—直面风险—防控风险"的逻辑理路.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交织叠加的局面,邓小平善于识别其中之风险,并针对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之何种样态、何以必要、何等重要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深刻回答,形成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问题意识;勇于直面风险,高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主体自觉、勇于斗争的精神姿态、自我革命的勇气担当,培塑中国共产党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精神力量;积极防控风险,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物质基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筑牢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等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邓小平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安全

    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源的风险挑战及其未来应对——基于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分析

    徐天意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之一,而共享基础代码的开源运动在其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源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方面,开源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趋势,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开源亦加剧了模型安全漏洞、知识产权缺失、虚假信息泛滥以及新型技术危机方面的风险.对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开源背后的资本逻辑,揭露了垄断企业利用共享技术逐利的秘密,并在明确技术加速规律、维护开源正义、辨明人机关系的条件下,探究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未来方案.

    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源安全风险技术治理

    论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胡艺华
    15-1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论述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域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极为深厚的时代意蕴,如何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个里程碑的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是一个重要课题,迫切需要以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来深刻把握这一重要里程碑的内在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历史自信

    新时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洪晓楠王淼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和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五种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格和崇高精神品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百年构筑中得到淬炼与升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汇并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合力,对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在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弘扬"五种精神",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形成"五种精神"的多维认同,丰富"五种精神"的宣扬形式,凝聚弘扬"五种精神"的社会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重要精神力量.

    "五种精神"精神谱系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论逻辑、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向

    韩美群梁昀婷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下简称"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从信念角度所建构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内的"四位一体"理论体系,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认识的重要突破.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四个自信"有着坚实的理论逻辑、深刻的时代意蕴和深远的实践路向."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实践、取得的建设成就和收获的改革硕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充分肯定与实践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也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动能.

    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与要素体系

    孙德忠李智豪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开发、有机整合与高效转化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强大效能、高阶质量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新质生产力之新主要表现在它赋能高科技、体现高效能、追求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性、协调性、生态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交互作用的产物,其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深化,实践逻辑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呼唤.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支撑体系.

    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生成逻辑要素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析

    欧阳秀敏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在理论内涵、基本特征、谱系类型、价值意义、弘扬路径等方面已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育规律尚未有系统论析.以唯物辩证法审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内在关联,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方法.以此为认识依据,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内蕴着政治符号与党史符号交互转化的融合促进律、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螺旋递升的情理内化律、精神发展与自信实干循序外化的有机统一律.科学掌握这三大基本规律,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高质量成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规律

    论现代性与时空的问题化过程

    邓万春胡诺娅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化和现代性问题纠结在一起.在前现代社会,时间与空间内在于自然节律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时空问题没有进入社会的主流话语.现代社会,时间和空间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在变量,现代社会的时空观念打上了现代性的烙印,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话语——现代性话语的话语要素.因此,时间和空间正是在社会时空的现代性转变过程中被问题化的.

    现代性时间空间

    数字贸易规则开放水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黄蕙萍杜仲雯乔云莉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数字贸易增长迅速,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全球治理中心议题之一.然而,各国主导构建的数字贸易规则存在显著差异和碎片化趋势.本文基于TAPED数据库测算各国数字贸易规则开放水平,采用fsQCA方法分析构成数字贸易规则影响因素的组态.研究发现,数字主权维护能力是一国进行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的前提,数据要素数量与质量是达成高水平数字贸易规则开放的必要条件,数字产业竞争力为一国开展数字贸易规则领域开放的基础.中国虽在数据要素数量与质量、数字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数字主权维护能力待提升,故应选择审慎的数字贸易规则开放态度;未来应从数据要素培育、数字技术发展、数字主权保障体系人手,强化中国在数字经贸领域的话语权.

    数字贸易规则开放水平影响因素数据要素模糊集定性

    数字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谢雨欣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数字化背景下的经济变革正在对城乡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3-2021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明显地带来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所影响;提高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不仅有助于缩小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还能减轻周边地区的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区域性的差异;随着产业协同集聚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化背景下的缩小程度反而会减弱.

    数字化城乡收入差距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