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威孚

双月刊

1671-6477

whsbsk@163.com

027-86553823,86551152,86557005

430063

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040号50信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与出版、文化学、心理学、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欢迎社会各界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和学人及作者惠赐佳稿,欢迎各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源室征订收藏本刊,欢迎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征订和收藏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雾霾治理能否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基于"2+26"城市治霾方案的准自然实验

    程时雄吴齐翔
    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4-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州)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雾霾治理政策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雾霾治理政策在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动态分析来看,政策实施对目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稳定.此外,雾霾治理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同时,相较于规模较大的城市,雾霾治理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小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实施雾霾治理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促进绿色经济增长.

    雾霾治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

    双碳背景下建筑业碳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

    徐凤菊阮华倩彭波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占全球碳排放39%的建筑行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高质量发展.然而,针对建筑行业碳资产管理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尚未有明确准则,使碳资产游离在传统财务报告之外,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碳资产的管理.鉴于此,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建筑行业碳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的方法,并结合目前建筑行业低碳化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亟待改进的建议,以期为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提供有益借鉴,推动碳会计发展完善,加快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碳资产碳会计建筑行业

    英国诗人拜伦在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形象演变

    陈永琳王潇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形象在中国先后经历晚清民初革命思潮、个体本位启蒙思潮、群体本位左翼思潮等阶段,显现出"豪侠""摩罗""浪漫战士"的鲜明形象意涵.从"豪侠"拜伦之重侠义内涵的形象特质征用,到"摩罗"拜伦之情感主体性高扬的启蒙立场开拓,再到"浪漫战士"拜伦之兼具情感主体个性与革命精神认同的现实遭际,拜伦承担了介入中国社会现实的形象符号功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为精神界战士的人格想象,其代表的社会叛逆者情感主体的形象,深深根植于20世纪中国启蒙、革命诗学的历史土壤之中.

    拜伦豪侠摩罗浪漫战士多维形象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中国现代诗剧的审美特征

    杨洪海岳巧云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诗剧作为一种融合了中西诗剧传统的戏剧文体,它固然具备了中外诗剧的某些共同特征,但它毕竟是"中国化"了的现代戏剧文体形式.即使是对西方诗剧艺术的接受与借鉴,也是经过了选择和创造性转化的,其中来源于西方的某些因素,也已经内化为其有机的构成成分.作为一个特定国度的特定时代的特殊文体形式,无疑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而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正是中国现代诗剧区别于西方诗剧的独特内蕴.这主要表现为其现代性特征与民族性特质:呼唤并表现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与创化,以及意境与情境的融合、对民族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资源的运用.

    中国现代诗剧现代性民族性意境与情境

    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探赜

    詹志华兰月盈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拥有深厚丰富内涵与深刻价值意蕴的总体性概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发展的时代蓝图,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其基本内涵包孕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擘画的时代蓝图为指引,以培养学生斗争精神、提升学生守正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系统观念以及建构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抓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风险与优化路径

    范余波范连生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引发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新变革.面对技术革命的时代浪潮,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赋权增能,通过打造"以数提质""以数增效""以数聚能"的发展方案,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内容的优化升级、育人方法的改革创新,育人效果的精准提升.同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滋生"技术依赖""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等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育人主体自觉性、淡化了育人价值引导力、分化了育人叙事的整体性,严重阻碍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稳定高效开展.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价值引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数字修养,不断夯实数字赋能基础、完善数字赋能保障、增强数字赋能动力,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打造高校数字化红色文化育人新样态.

    数字技术红色文化育人高等教育

    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问——读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

    梅珍生龚昭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从价值主体及其生活场景的交互关系中把握"好生活"的学理意蕴.好生活不是单纯道德意义上的善生活,而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动态交织的系统整体.在分析价值主体与自然、社会的理想生存场景之间的客观要素中,彰显出客观环境对主体价值需要满足的统一.当人类个体普遍具备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时,人才能构建一个优越的社会和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它对伦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崭新的探索.

    好生活价值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