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哲学视域下对郭沫若《女神》的三维探析

    蒋飘逸贾志鹏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神》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期间受五四新风感召创作出的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一经问世就在文坛掀起"诗界革命",成为紧扣中国命运变化的纪念碑式的作品。本文从三个层面深入探讨郭沫若的《女神》,从本体论层面,探究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进而发现《女神》书写始终坚持有机一元论的世界观,宣扬人类创造新世界的使命;从认识论层面,郭沫若立足实践把握万物,运用科学思维选择自然意象,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社会意象;从价值论层面,《女神》扬弃中国传统伦理观念,鼓励五四新人冲破束缚,实现个性解放。

    文化哲学郭沫若《女神》五四运动

    细读《台阶》:探寻中国乡土文化

    王丽娟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阶》创作于1988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文中的"父亲"也一样,追求着建新屋,获得新地位。本文以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支架,通过剖析《台阶》中特别的"人""事""物",发现中国农民的生存困境和艰难突围,从而揭示《台阶》中所蕴含的乡土文化。

    《台阶》乡土文化《乡土中国》

    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的风险治理——以ChatGPT为例

    陈天佑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成模式,引发了虚假信息的生成和泛滥风险,同时带来了诸多治理挑战。实践中,法律规范的硬性治理不仅难以取得实效,而且虚假信息的归责主体难以明确。为应对虚假信息的风险和治理挑战,应当坚持软硬法相结合的法律治理框架,建构多责任主体的协同监管机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虚假信息协同治理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语境下的停车位归属——对《民法典》二百七十五条之再解释

    达瓦卓玛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多,这一数据的不断攀升在社会报道过程中出现了停车难以及交通拥挤的情况。为了回应居民对于车位需求的增加以及车位纠纷的不断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均对车位的纠纷有所规制,但是大部分都承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未能得到更加细化以及是具体的操作规定,在适用过程中出现了规定不明确导致的权属不明晰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住宅小区停车位的类型,基于对我国民法典的车位权属相关规定与不足的深入分析,从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确立停车位登记制度、统一地下车位的开发利用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住宅小区停车位确权规则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停车位产权归属物业管理

    个人信息保护视域下的网络信息传播侵权探析

    雷良浩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近年来,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持续深化,人人自媒体成为常态,每个公民进行网络信息传播活动的同时,其行为其实有严格的法律边界。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视域下的网络信息传播侵权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信息保护网络传播侵权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热点分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钟思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梳理其研究脉络及发展趋势,对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以中国知网中CSSCI、CSCD等为来源,以832篇文献作为样本,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较少,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作者较少,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核心机构群尚未形成;现有研究主要沿着"内涵特征研究—政策保障研究—路径与创新研究"这一基本脉络演进;最后,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区域性产教融合以及产教融合立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文献计量CiteSpace热点趋势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以《高中中国语》为例

    杨一飞杨昱华姜贺延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国际中文教材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文本媒介。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材内容将直接决定其对中国的认知与印象。本文以韩国高中普遍使用的《高中中国语》教材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教材中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所有内容,依据内容框架对其进行归类与统计,明确其分布,对教材中各维度形象内容加以总结,接着从"态度"的角度分析教材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方式与特点,最后总结问题,提出建议。

    中国国家形象高中中国语内容框架态度表达

    尋根

    123页

    中国航天文化的本质特征、当代价值及实践策略探析

    周元玲王凯李中焘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各个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传承并弘扬中国航天文化,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中国航天文化当代价值实践路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探究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

    胡铱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确认的体现,它不仅能增强国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通过深入研究如何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和传承,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笔者通过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分析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的文化变迁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础,论述文化自信的形成机制,最后提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探究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的策略。意在深入解析文化自信的涵义并对其培育路径提供借鉴,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探究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

    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