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多元文化社会的角色

    刘渠蕙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分析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阐明了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促进社会融合、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还讨论了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语言政策、教育和传媒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的需求;强调了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语言文化传承语言文化创新多元文化社会社会融合文化多样性

    大连市商业综合体语言景观研究——以店名标牌为例

    单意赵越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党的二十大背景下大连市商业综合体非官方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作为公共空间中可视性的语言现象,语言景观不仅能起到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还能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传递出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随着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日常娱乐消费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语言景观为研究依据,以大连商业综合体店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连商业综合体中自下而上的非官方语言景观的建构,旨在为公共语言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促进不同语码之间的相互融合,进一步促进文化可持续性建设,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传统文化自信。

    语言景观店名商业综合体大连市党的二十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

    韩云锴林青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仍然是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任务,将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开发与现阶段推普工作相补充,利用数字技术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对当前推普工作进程的有效补充。本文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及信息化处理,建设移动学习资源模型,应用于喀什地区部分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推普教学当中,开发相关案例,调查了国通语和数字技术相融合后的学习效果,开发了学习者可以独立运用的推普移动学习资源,丰富了推普路径。

    国通语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新媒体背景下古代文学元素的再现与创新

    刘瑶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古代文学元素通过数字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及跨媒体的创新实践,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这不仅涉及文学作品的数字化与广泛传播,还包括古代文学主题和文化符号在现代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以及视频游戏、动漫等新媒体艺术中的再现与创新。本文从新媒体的视角出发,详细探讨了古代文学元素在数字化与传播、现代作品中的应用以及新媒体艺术中的体现,进而分析了古代文学元素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价值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启发,旨在展示古代文学元素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再现与创新,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新媒体古代文学元素艺术现代设计

    英语编辑在文化产业新媒体时代的角色与责任探析

    尹媛华
    230-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对英语编辑的影响和挑战,以及英语编辑的角色重构和责任担当。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英语书籍的传播现状,包括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和碎片化,传播主体和受众的角色和关系的变化以及传播的文化和价值的差异和冲突;其次,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对英语编辑的影响,包括提高了英语编辑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拓展了英语编辑的职业发展和创业空间以及增加了英语编辑的职业挑战和风险;最后,论述了英语编辑的角色重构和责任担当,包括从传播者转变为互动者,从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适应国际的平台和机制,建立国际的合作和交流。

    文化产业新媒体英语编辑

    薛琼琼"一女二嫁"现象及其后世演变研究

    王凯薛杰李娜
    234-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薛琼琼先于唐传奇中嫁崔怀宝,又在宋传奇中与黄损恋爱,一女二嫁,颇显矛盾。此现象既不利于故事情节的逻辑建构,同时也有损人物形象的塑造。然而此现象客观上揭示出中国古代小说彼此之间普遍且复杂的抄袭借鉴的创作实际,同时也有提示某些文本散佚的可能性,在小说演变史中尤其独特。文章从唐传奇中的薛琼琼、宋传奇中的薛琼琼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出现薛琼琼"一女二嫁"现象的原因,并就明清戏剧中的薛琼琼:一夫二妻或悄然退出的演变情况展开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深入研究薛琼琼关联诸多古代故事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薛琼琼《黄损》一女二嫁《天马媒》《玉狮坠》

    魏晋时期理想人格的变迁与儒学的衰落

    吕玉霞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化多元,士族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受到极大影响,表现出亦儒亦道的"圣人"观。为实现由内在精神至现实世界的沟通,何晏、王弼、郭象等名士视"无为"为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通过儒道融合实现了内圣与外王的统一。而伴随着理想人格的道家化倾向,儒学凝聚社会精神的作用崩塌,儒学的主流地位因此受到削弱。本文简述了魏晋时期理想人格的形上依据,基于对魏晋时期理想人格的价值倾向的分析,阐述了理想人格的道家化倾向与儒学衰落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魏晋时期理想人格儒学衰落

    遵义市博物馆馆藏明代买地券浅析

    祝圣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市博物馆馆藏的一方明朝时期的买地券,至今保存完整,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古播州的丧葬习俗、道教思想和风水堪舆等诸多内容,为研究遵义市的民间丧葬习俗、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买地券撰写范本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支撑。基于此,本文拟对遵义市博物馆馆藏明代买地券进行释读,并对明代买地券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便充分体现出该文物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买地券遵义市博物馆八卦播州丧葬

    上海照相业同业公会研究

    常静李晓
    24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照相业同业公会是清末由上海照相行业组成的工商业组织团体,管理范围为上海市照相馆。上海照相业作为传媒行业自职工会到同业公会的发展,适应了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行业组织的发展,其从清末自发成立后的自我治理到政治参与,再到新中国公私合营后才落幕。在不同时间段,它们以组织性的集团力量,对上海市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上海照相馆同业公会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研究综述

    马颖杰蒋捷楼佳飞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30年来,国内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囊括休闲主体、休闲内容、休闲思想等各个方面,并将其融入文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中,展现了休闲文化时代性、群体性和地域性的同时,亦使其朝向思辨性、理论性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断代分布不均、深度有待加强、与现实结合薄弱等问题。

    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