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效益分析

    沈亚平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提升档案库房管理效能,本文从档案及档案库房管理的特点,以及相关信息化技术出发,梳理了档案库房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系统、档案库房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库房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并总结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提升库房档案安全性、库房环境管控能力、库房日常消杀作业安全性,以及档案库房管理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库房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积极转变档案库房管理思想,从档案库房管理需求出发,并平衡好信息化技术、成本以及需求间的应用价值。

    档案库房管理信息技术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付敏吴媛姣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族音乐文化生态体系作为有机、活态系统,具有特定的动态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可分为内圈结构和外圈结构,内圈结构聚焦于侗族音乐文化内部要素及其互动机制;外圈结构则探讨音乐文化与它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些相互作用的详尽探析,揭示侗族音乐文化在面对环境压力和社会变迁时的自适应与调节机制是其生命力和持续性得以维系的关键。本文为理解侗族音乐文化的生态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对保护和传承侗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圈层结构运行机制

    民族元素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初探

    罗云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社会舞蹈编导工作中,基于有机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探索民族元素的挖掘和应用,能使舞蹈编导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编导中的传承,从而打造具有特色舞蹈文化品牌,借助舞蹈的力量有效促进民族元素在社会文化领域广泛传播。本文从民族元素在舞蹈编导中的有效应用入手,对民族元素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在解读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应用民族元素的建议,旨在创新舞蹈编导形式,助力民族文化的创新传承。

    民族元素舞蹈编导应用价值

    探讨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王敏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声乐演唱而言,音乐的巧妙应用能提高声乐演唱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声乐演唱表现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能得到听众的认同和肯定。因此在声乐演唱中,要高度重视音色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效果,从而对音色的运用形成全新的理解,提高声乐演唱质量。本文从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在简要分析音色应用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音色的运用技巧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声乐演唱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音色声乐演唱运用技巧表现效果

    内蒙古现当代"草原歌曲"在草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鉴赏

    任星宁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原歌曲以其独特的词语用法、结构句式、情感表达、唱腔唱法的特点,成为草原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通过详细分析草原歌曲的特点、草原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草原歌曲在主题表达、语言表达和历史传承等方面对草原文化的积极传播与深刻诠释。同时,还从歌词思想内核和音乐精神特质等角度,对当代草原歌曲进行了深入鉴赏,展现了其深沉之声与魅力高音的艺术魅力。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推广和传承草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交流提供理论支持。

    现当代草原歌曲草原文化文化传播歌曲鉴赏

    新媒体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原桥桥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新媒体对传统音乐的推广、传承作用及挑战,如流行音乐的影响、年轻一代的低接受度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提出相应策略,包括多样化音乐节目和表演形式的推广、传播渠道的现代化、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以及国际交流的加强,促进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新媒体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

    修辞视域下"马氏相声"所体现的相声文化——学习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相关重要论述

    赵鑫宇曲梦婷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氏相声"以其丰富、形象的语言展现出相声文化的鲜明特点,修辞格的运用就是"马氏相声"组织语言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修辞格的角度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探讨"马氏相声"的语言表达与风格特征,能够透视出相声文化具有感染力、渗透力、创新力的特点。

    修辞格马氏相声相声文化特点文艺工作

    生态翻译视角下《沁园春·雪》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研究——以许渊冲英译本和李正栓英译本为例

    高艳丽胡文浩
    20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强调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适应,原文应置于整体语言生态环境中考虑,提供理解度和接受度高的译文。文章以《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本和李正栓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剖析不同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采用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不同维度文化负载词翻译提供更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产出语言、文化及信息转换度高的译本,提高国人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沁园春·雪》文化负载词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俗世奇人》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研究

    杨倩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乡土语言的有意识运用是冯骥才小说的显著特点。本文统计出冯骥才小说《俗世奇人》中使用的天津乡土语言共50条,将其划分为4类:(1)地方民俗事物类方言;(2)地方口头惯用语;(3)詈骂语;(4)地方俗谚。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借助艾克西拉总结的12种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类别,统计分析译本中天津乡土方言的英译策略和比重,发现译者主要使用了 3种翻译策略:标准化译法、归化法和删除法。本文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分别对上述发现的社会性动因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方言翻译研究不应囿于规约性理路,要兼顾语言性求真与社会性务实。

    冯骥才小说译者行为批评天津乡土语言英译策略

    分析文化差异视角下影响中西方翻译结果的要素

    常祺祾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响翻译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底蕴,倘若无视原文的内核而是对文本进行书面化的直译不仅会使原文丧失其文化意义,还会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理解障碍。因此,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分析中西方在不同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并给出不同情境中适当的解决办法。

    中西方文化文化差异英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