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游效曾

月刊

1001-4861

wjhx@nju.edu.cn

025-83592307

210093

南京市南京大学化学楼

无机化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报道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无机化学学科。它涉及的内容有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催化等,着重研究新的和已知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的三个锌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和发光性质

    王高峰孙述文赵燕飞孟莉新...
    849-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 3 个锌的配位聚合物{[Zn2(bipmo)2(ipa)2]·3H2O}n(1)、{[Zn(bipmo)(5-OH-ipa)]·DMA·H2O}n(2)和{[Zn(bipmo)(5-Me-ipa)]·H2O}n(3),其中 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H2ipa=间苯二甲酸,5-OH-ipaH2=5-羟基间苯二甲酸,5-Me-ipaH2=5-甲基间苯二甲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二重互穿的{44·62}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则是{65·8}拓扑的二维结构,配合物3却表现为二维的{63}拓扑网络.间苯二甲酸上5-位取代基的不同对最终的结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对化合物1~3的发光性质也进行了详细研究.

    配位聚合物锌(Ⅱ)拓扑结构荧光性质穿插

    低温合成四方相BaTiO3及其压电催化性能

    胡志文董伟霞包启富李萍...
    857-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淀粉糊化机制低温合成了四方相BaTiO3粉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合成粉体的形貌、物相进行表征;在超声条件下,以系列典型染料为降解对象测试BaTiO3压电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煅烧温度为600℃时即可获得四方相BaTiO3粉体,且随着温度的提升,结晶度逐渐增加;当煅烧温度为700℃时,合成的BaTiO3粉体尺寸分布均匀,分散度良好,呈现类立方体状;在超声驱动下,BaTiO3降解罗丹明B、刚果红、甲基橙染料时均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090×10-2、1.113×10-2、1.084×10-2 min-1,并以降解刚果红为对象揭示其压电催化的机理,即空穴和超氧自由基是降解过程中的主要反应物质.

    淀粉糊化低温BaTiO3压电催化

    三维多孔氮化钛用于高效限硫载体

    刘瑞卿刘文秀谢坤刘逸然...
    867-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简便、高效、可规模化的一步高温氮化法,利用高温烧结使二氧化钛(TiO2)粉末在转化成氮化钛(TiN)的同时形成连续的三维多孔网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孔隙率.作为高效限硫载体,连续的三维多孔 TiN网络不仅能有效增加电子传输路径、增强电子转移、促进离子迁移,而且能够从物理限域和化学吸附两方面对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进行强有力的限制,同时有效提高了硫的负载量.制备的高导电性、高硫负载硫正极展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锂硫电池高温烧结二氧化钛氮化钛三维多孔材料

    等离激元增强上转换发光及其分子检测应用

    杨扬李鹏城舒展屠能榮...
    87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荧光分子检测普遍灵敏度低和检测范围窄的问题,制备了具有等离子激元共振特性的重掺杂半导体纳米结构Cu2-xS和典型的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NaYF4∶Yb,Er,通过三相界面自组装方法获得了 Cu2-xS/NaYF4∶Yb,Er薄膜基底.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摆放情况下Cu2-xS周围的局域电场分布,研究了在实际薄膜中Cu2-xS纳米盘之间产生的等离激元耦合对上转换发光性能以及对拉曼信号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Cu2-xS等离激元层与NaYF4:Yb,Er发光层的耦合,不仅得到了上转换3个数量级的提高,还实现了分子检测10-7 mol·L-1的检测极限,并且获得了 10-3~10-7 mol·L-1的宽线性响应,从而达到高灵敏度的定性和定量双功能的精确检测.

    Cu2-xS纳米盘等离子激元共振分子检测

    Z型异质结Cu2O/Bi2MoO6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赵强郭智楠李淑英王俊丽...
    885-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2O/Bi2MoO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步探究了其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2O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0%Cu2O/Bi2MoO6复合催化剂(Cu2O和Bi2MoO6的质量比为20%)降解效果最好,100 min内可降解95%的TC.Cu2O与Bi2MoO6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改变了电子转移途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结构,分析了 Z型异质结Cu2O/Bi2MoO6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TC可能的机理.

    光催化剂钼酸铋氧化亚铜Cu2O/Bi2MoO6Z型异质结四环素

    Z型Ag-Cu2O/BiVO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O2性能

    杨懿王爽王文丹陈立妙...
    895-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2O/BiVO4.Ag-Cu2O/BiVO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2还原为CO的产率可达5.37μmol·g-1·h-1,分别是纯BiVO4和Cu2O的35.8倍和6.25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TP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Ag-Cu2O/BiVO4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能带结构和吸光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并提出了其光催化体系还原C02的催化机理.

    Ag-Cu2O/BiVO4Z型异质结光催化CO2还原可见光照射

    高密度自由羧基氧修饰孔壁的锌基金属有机骨架靶向电化学传感对乙酰氨基酚

    续璐张丞雨籍文娟杨海英...
    907-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刚性苯多羧酸H4BPTC(联苯-3,3',5,5'-四甲酸),构筑了一例孔壁修饰高密度自由羧基氧的三维刚性锌基金属有机骨架:{[Zn2(BPTC)(H2O)(DMF)2]·DMF·H2O)n(SXNU-5-Zn).SXNU-5-Zn具有好的酸碱稳定性(pH=3~8)和热稳定性.以 SXNU-5-Zn构建了基于纯MOFs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SXNU-5-Zn/GCE),其可高灵敏、选择性的检测对乙酰氨基酚(AC),检测的线性范围宽(0.02~765 μmol·L-1),检测限低至0.013 8 μmol·L-1(S/N=3).此外,所制备的SXNU-5-Zn/GCE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AC含量的检测.

    金属有机骨架电化学传感器对乙酰氨基酚

    Mg掺杂In2O3-x催化剂光热催化CO2加氢

    李纹龙贾忻宇凌洁马梦丹...
    919-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光热催化CO2加氢In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均相水热法制备Mg(OH)2-In(OH)3前驱体,通过高温煅烧和H2-还原处理得到了富含氧空位的Mg掺杂In2O3-x(Mg-In2O3-x)催化剂.在300℃、常压、可见光照射条件下,CO2加氢转化为CO的CO2转化率可达31.20%,CO产生速率为14.22 mmol·gcat-1·h-1,CO选择性为100%.相比于单一In2O3-x催化剂,Mg-In2O3-x催化剂光热催化CO2转化率及CO产生速率明显提高,这归因于Mg成功掺杂到In2O3晶格中,促进In2O3表面氧空位的形成,进而对可见光响应效率大幅提高,并有效减缓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

    氧化铟光热催化CO2加氢掺杂氧空位

    CuCo2O4/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核壳纳米花球阵列的高效析氧反应

    杨恩东田浩泽张珂娄永兵...
    930-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界面T程策略在泡沫镍(NF)上制备了 CuCo2O4/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CuCo2O4/NiFe-LDH@NF)核壳纳米花球阵列.研究表明,电子通过CuCo2O4和NiFe-LDH耦合界面发生转移,导致核心CuCo2O4处于富电子状态,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非晶态NiFe-LDH外壳不仅为电子/物质提供更多的传输通道和增加活性位点.同时,还能在电催化析氧反应(OER)中保护核心CuCo2O4免受强碱腐蚀.因此,在1.0 mol·L-1 KOH溶液中,将CuCo2O4/NiFe-LDH@NF用作OER催化剂时,仅需191 mV的低过电位即可实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和31 mV·dec-1的低Tafel斜率.此外,CuCo2O4/NiFe-LDH@NF在长时间的工作中能够保证催化性能、晶体结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稳定.

    界面工程过渡金属氧化物镍铁氢氧化物析氧反应核壳结构

    三角形Au@TiO2介孔催化剂可见光降解亚甲蓝

    刘兵张黄韩洪亮胡长文...
    941-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种三角形Au@TiO2核壳材料.经过水热晶化,该材料膨胀至300nm,壳层TiO2晶化为介孔锐钛矿相,但核心三角形Au颗粒的形貌保持不变.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ξ电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热重分析(TGA)、光致发光(PL)光谱、光电流(i-t)以及光催化降解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检测与分析.经过晶化处理的Au@TiO2在可见光波段的光降解亚甲蓝性能比未晶化时有了显著的提升,1 mg·mL-1 Au@c-TiO2可以在可见光照射1 h后实现对60 mg·L-1亚甲蓝全降解.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表明·O2-和·OH两种自由基对光降解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分析,探究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光降解二氧化钛三角形金颗粒可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