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街头诗运动中群众参与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启示

    陈元明陈旭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头诗运动是响应边区抗战需要而产生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正是由于群众参与,街头诗运动才能在晋察冀边区掀起创作高潮,不仅促进了边区政治经济建设的开展,也实现了抗战宣传的目标和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街头诗运动的开展表明,只有坚持对群众进行价值引导、理论灌输和渠道建设的创作导向,才能让群众文艺创作为繁荣革命文化服务.

    街头诗运动群众参与历史贡献当代启示

    在义理与考据之间:以张尔田的学术路径选择为中心

    李含媛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学东渐的强劲浪潮中,张尔田坚持阐发中国传统思想,提出义理与考据并重的治学路径.面对清代乾嘉学派以考据为学术本位的治学方式,张尔田认为在治学之始,应在有明确义理目的的前提下进行考据实践;针对新史学家在没有严密考证的前提下就随意阐释义理的错误治学方式,张尔田认为考据应翔实,阐发义理应做到"慎言".张尔田提出治学须"唯实",并以此作为平衡义理与考据的方式.

    张尔田史学思想考据义理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坚持和运用

    薛燕利
    49-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关于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它首次科学、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新时代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钥匙;三是思维的真理性理论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真理的实践标准;四是实践的革命性理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方向.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童莹芳邓立明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的纵深发展重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生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效性,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鉴于融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存在教育内容、环境和方法等因素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的"期待价值"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话语内容和话语空间三个方面,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媒体素养和强化方法创新三大举措,以期探索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创新路径.

    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刘亚陈元惠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既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嵌合.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在辩证统一中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书写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世界和平贡献出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普遍性特殊性辩证统一

    试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

    王玲霞蒙思静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文化层面的最高体现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两个结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巨大意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要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具体实践;在实践道路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在守正中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明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基础实践路径

    思政大小课堂融合对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影响研究

    王彬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要更加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用引进思政小课堂再现社会大课堂的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解释力;增强社会大课堂形式的灵活性,走向社会生活,综合利用多维社会空间、社会生活资源和多元社会主体.本文主要从高中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对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力角度,对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教学融合高中生政治素养

    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探究——以宜昌市为例

    胡梦姚潘涛姜晓艳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乡土资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取出来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能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本文以宜昌市为例,通过了解该市的乡土资源,将其乡土资源与课程思政的元素进行整合,以宜昌市为例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设计,为探索高中 乡土资源教学和地理课程思政提供教学参考.

    乡土资源课程思政高中地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哲学探源

    张梅花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遵循课程性质的必然之义、永葆课程生命的必然之需、完成课程使命的必然之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存在真与伪共存、信与疑同行、实与虚并列、行与止同在的实然现状.针对这一现状,要实现二者的统一,必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热度,从而促进学生真懂、真学、真信、真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实践性

    图像叙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

    李智勤郭劲松
    75-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构成元素,在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过去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时常生硬地套用理论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实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够、趣味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亟须优化图像叙事的准备、过程、反思这三个环节,进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实践动力.

    图像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