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南宝卷改换部件俗字研究

    薛蓓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换部件的俗字,统指因改换汉字部分部件而形成的俗字.苏南宝卷中改换部件的俗字包括改换与语音相关的部件和改换与意义相关的部件两种.此二类俗字是以成熟的汉字体系和汉字造字理论,以及书写者特殊的文字规范意识为背景,在书写者的知识水平、书写过程中前后字符对书写者的书写意识的影响和语言文字系统自身明确表达语义反映语音的实际要求这三者共同的作用下产生的.

    部件书写者书写意识书写过程

    父子关系回扣时代命题——福克纳小说中的父权影响与孩子成长历程探析

    赵若羽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父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环境的缩影,时代变迁会对其产生直接冲击与影响.福克纳将父子关系融入其多部作品中,展示了南方社会转型的阵痛与挣扎,个体面临原生家庭教育与时代发展走向冲突时的矛盾与选择.本文拟通过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荒野老熊》中或暴虐偏执或尊重孩子的父亲形象,管窥以父权制为代表的旧南方道德体系,从而揭示南方社会解体的原因,引导对南方社会未来走向的思考,以及对平等、尊重自由与爱的新价值观的思考、呼吁、追寻与接纳.

    父权父子关系南方价值观福克纳小说

    变与不变:知识分子观的公共角色转向

    赵婉妍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发生了一系列转型,由传统型知识分子、有机型知识分子逐步转向业余型知识分子.传统、有机、业余三者之间并非孤立、割裂,而是有着批判性的内在延续,对公共社会的介入程度也呈现传承、递进甚至是叠交的状态,以期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从知识分子角色的"变与不变"切入文章,有助于厘清知识分子介入程度的历时性转向,从而重新定位新时期语境下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知识分子观班达葛兰西萨义德公共角色

    中国共产党在地方社会的革命动员——以皖南地区为例(1928-1934年)

    张天磊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的皖南地区政治局势混乱,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新文化和五四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和革命动员提供了思想和群众基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扩充武装力量等路径调动了各阶级、阶层群众的积极性.另外,自身工作的缺陷以及地域环境的特殊性,也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动员带来了不小挑战,与地方势力的博弈以及宗族、血缘等因素常常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动员之间相互缠绕,互为张力.

    中国共产党皖南革命动员地方社会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成逻辑、核心内容与实现路径

    陈灿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成包括中华民族对精神生活高度重视的历史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活深刻探讨的理论逻辑,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生活长期探索的实践逻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国家层面,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得以彰显;社会层面,全体人民精神风貌得以焕发;个体层面,公民个体精神生活得以充实.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价值引领、文化支撑、网络建设、氛围营造和消费引导.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成逻辑核心内容实现路径

    从把握历史主动看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马波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关键历史阶段,"躺平"是贻误时机,"躺赢"更是不切实际,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斗才是人间正道.拼搏、奋斗为青年大学生应有底色,"倦怠""佛系""躺平"心理是悖逆时代发展方向的.随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演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成为我国应对国内外矛盾与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之大者".根植大学生奋斗精神需立足时代背景,把握历史主动,彰显新时代价值意蕴,以此为青年大学生发展培育不竭动力.

    把握历史主动大学生奋斗精神价值意蕴

    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核心依据与模式建构

    李广龙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和重要任务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考察入手,探讨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与核心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与研究心得,搭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即以宏观与微观两条主线搭建课程思政教学结构,通过双师协同、设计重构与策略变革三条路径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多渠道向学习者传播社会正能量,即"2+3+1"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课程思政科学内涵核心依据模式建构

    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

    韩建雨陈茹玉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根本遵循,也是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探索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高标准建设政治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

    习近平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思考

    张婷婷杨子珺张晶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要求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从教学向教育转变."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是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该文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以期为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思政教学

    "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原则与 策略研究

    张鹏飞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教育场"以技术手段打造思政教育场域,构建"身心"在场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实现知识沉淀,取得以情感人、以场育人、立德树人的效果.本文在介绍"虚拟教育场"内涵要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高校思政课构建"虚拟教育场"的原则,并从以交互技术构建话语叙事场、以仿真技术创设具身环境场、以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心理体验场、以智能评价系统搭建情感关系场等四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建构策略.

    "虚拟教育场"思政教育建构原则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