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杨璞王海康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深刻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殷切期盼.面对当前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新样态,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提高站位,围绕一流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理论扎实、知识广博,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自我认知清晰、个性发展与综合能力双线程并进等核心素养,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学风建设工作为落脚点,从思政工作的视角主动地、深入地、切实地参与到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

    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风建设

    西南边疆地区高职院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路径与对策——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杨珍燕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有机结合的探索.本文在分析西南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的必要性上,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教学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并从资源挖掘、学生知识储备和教学内容优化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的对策.

    "行走的思政课"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对策

    乡土情怀视角下高校"温度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王政阳田莉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情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提升思政课堂的"温度",打造有情感、有魅力、有活力的思政课堂.为了提升乡土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成效,促进大学生构建"情怀温度""思想温度""人生温度",高校应当选好教育载体、用好教育方式、建好教学体系.本文在简要分析高校"温度思政"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乡土情怀在高校"温度思政"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通过"五个融入""三个结合""两个体系"构建乡土情怀融入高校"温度思政"的实践策略.

    乡土情怀"温度思政"人生温度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格局与路径研究

    苏丽丽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行合力、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本科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为"三体一位".然而,很多高校广告学专业"重技能,轻价值"的人才培养观念仍然存在.课程思政现状呈表面化、形式化、理论化等特征.因此,探索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格局和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必须基于广告学的学科性质和"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遵循系统化、全面化的原则,在理论课程思政和实践课程思政上双线推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体系,从而真正达成育人目的.

    新文科建设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与经验

    洪巍城苏鹤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是深层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新技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及时学习与应对才能抓住思想政治教学和思政工作的主动权.高校思政课堂有效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必须首先进行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进行布局,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中介的互动性教学模式,逐步深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成果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系统的教学评价,同时汲取国内外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的经验,解决高校思政课融入人工智能的数据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经验

    新中国工业档案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刘正伟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工业档案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是我国工业发展史的史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将新中国工业档案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中,能够奠定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之基、强化文化自信的信仰之路、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之源.在分析新中国工业档案对大学生党史教育重要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构建新中国工业档案党史教育"图谱"、创新新中国工业档案党史教育方式、开辟线上新中国工业档案学习教育新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将新中国工业档案融入党史教育的具体路径.

    新中国工业档案党史教育文化自信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杨晓华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军事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军事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师资不足等问题,导致该课程的育人功效不明显.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论要求,提出在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要充分挖掘并运用好该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综合引入更多元、更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原本"冰冷"的军事知识"鲜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更好地知行合一,更充分地挖掘和实现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发挥该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能.

    "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曹姗姗张光映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青年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群体.把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引进高校课堂,给高校思政课提供创新模式,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有助于思政课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如何运用网络文学载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消除网络文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影响提出建议和解决策略.

    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研究生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案例教学资源库构建探析

    傅佐东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中蕴含着优秀的思维方式、审美标准、价值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与研究生思政课具有契合性.从思政内容、价值显现两个角度探讨研究生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案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提出构建途径,是丰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体现.

    研究生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教学资源库

    党史图像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价值蕴涵、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武东张昳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内容为网络时代党史图像融入高校育人体系提供了可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既担负着讲好党史的重要使命,又要精准把握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环境的时代特征.深入研判党史图像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面临的困境,明确融入目标的价值意蕴,把握融入内容的关键要素,强化育人主体的使命自觉,统筹融入方式的实践策略,以充分发挥党史图像育人优势,对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高校育人体系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像党史高校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