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未来与发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未来与发展
未来与发展

华军

月刊

1003-0166

weilai3296@sina.com

010-62103296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未来与发展/Journal Future and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未来学研究刊物。探讨和研究未来学与未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未来研究的成果和安全,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未来问题的科学预测研究和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报道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学科的新动向、新设想和未来发展趋势,反映最新的未来预测和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党内法规执行的问题缘起及相关机制

    孙虹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此,研究新时代我国党内法规制度执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入分析影响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执行的深层原因,新时代亟需强化党内法规执行能力的相关机制和实践路径,对学习领会和整体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机制

    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多元互构关系研究

    张帆
    1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用事业行业作为紧密联系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公共产品领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公用事业改革一直是政府和学术领域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公用事业改革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经过近40 年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的产权安排和组织形式均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具有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合一的特征,传统的运营体制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传统体制的弊端并未消除,固有体制的束缚与运行机制不畅,规制运行的现实基础还相对薄弱,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这一场域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公众等多方行动者积极参与互动,各方行动者的选择及互动对象都不是单一的或单向的,必然同时嵌入彼此并实现互构.要进一步深化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必须首先正确的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促成相互增权,引导各主体以提升彼此利益为前提,以尊重彼此地位为基础,以实现彼此共赢为目标,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到横向的沟通、磨合、妥协和合作中去.

    公用事业改革多元互构政府-市场-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评论与展望

    李健赵阳田荣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思想武器,来思考和剖析文化哲学的基本范畴问题.3 位经典作家秉持世界历史的宏阔视野,始终牵挂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始终关注中华社会的变化与趋势,进而对中华文明及中华文化予以了深入考察和系统阐释.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看来,中华文明及中华文化具有恢弘的历史意义,必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和民族革命的涤荡中实现自我的涅槃重生,从而推动中国社会跨越性发展,并书写 20 世纪、21 世纪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探讨和研究 3位经典作家对中华文明及中华文化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中华文化

    乡村健康旅游的现状、模式与高质量发展

    马英杰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健康旅游是值得关注的新经济形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发展乡村健康旅游是积极落实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学理上理解乡村健康旅游的概念,分析我国当前的现状,了解当前主要发展模式和不足,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文章在梳理乡村健康旅游概念和现状基础上,发现我国当前对乡村健康旅游的概念界定存在不清晰之处,学界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继续挖掘的空间.文章还分析了乡村健康旅游当前的主要发展模式即中医药特色服务模式、康复疗养模式、休闲养生模式,并分析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乡村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产业化、精细化、数字化发展建议.

    乡村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乡村健康旅游

    区块链技术的专利规制路径分析

    桑佳淇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技术作为代表性的数字技术,已经不局限于初始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中都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者们纷纷希望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专利法体系所展现出的弹性更适宜平衡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管控和区块链技术拥有者的利益诉求.文章以区块链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出发,参考比较法经验提出区块链专利赋权标准,以及区块链技术专利化之后可能面临的分离式专利侵权的认定与处理.我国应参考成熟的实践和立法司法经验,建立公私联动的区块链专利策略,并对分离式专利侵权进行单一主体化的直接侵权认定,以更好的处理区块链技术专利化之后可能产生的侵权问题.

    区块链专利专利侵权分离式侵权

    数字技术协同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基于SFIC模型分析

    余基洋LEE Min-Kyu
    35-3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数字技术协同低碳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因此,应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了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夯实了碳达峰目标,打造了国际一流水平的低碳产业集群.但是,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低碳经济深度协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技术协同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用SFIC模型分析,揭示了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生产企业低碳经济模式的迭代升级,促使企业技术应用迈向智能化和数据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企业自上而下、从管理到生产应用的全面效率提升.

    数字技术低碳经济新质生产力SFIC协同模型

    当代国际保护主义思潮的动因、挑战与因应

    朱光强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保护主义是制约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破坏地缘政治安全和影响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思潮在当代的泛滥是美西方推行国际保护主义政策的直接后果,也是其权力逻辑与零和思维模式的直接体现,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必然后果.美西方为应对自身霸权地位衰落、缓解国内经济政治压力,出台了一系列"筑墙设垒""脱钩断链"等保护主义政策,并将其消极影响扩展至全球,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交往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共产党人于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武器,科学分析国际保护主义思潮泛滥的原因及影响;于实践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开辟新型国际合作道路,有效化解国际保护主义思潮泛滥的风险及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保护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基于对天津高校的调研

    杨秀萍
    46-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度运用,舆论传播场域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参与主体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分散;信息内容碎片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降低;传播方式圈层化,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力减弱.因此,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加强政治引领,抢占阵地制高点;创新宣传方式,重塑舆论引力场;完善监管机制,筑牢安全防火墙;坚持系统思维,构建治理共同体,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力.

    国家安全观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智慧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慧莲程英春朱丽娜
    52-5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智慧教育时代已然来临,伴随着智慧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关智慧教育研究的文献也极速增多.基于此,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及可视化分析对当前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探求当下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研究发文量 2023 年达到顶峰,核心研究机构内部已经形成合力,但是机构间关系比较疏离;"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是这个阶段的热点和前沿、又是后续研究热点的研究基础,随着智慧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智慧教育研究将更加深化、成果更趋丰富.

    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CiteSpace

    外华内实:基于市场-品牌混合导向赋能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

    戴晓东李桂华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亟待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压力和品牌建设的双重挑战.本研究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在市场导向战略与品牌导向战略融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一个整合市场与品牌导向的企业战略框架.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在追求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需重视品牌价值的长期投资与维护.通过构建市场-品牌混合导向战略模型,本文提出了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执行协同三大层次的协同体系,以及数据分析支持和评价与反馈两大模块.这一模型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构建并传播独特的品牌形象,从而实现高质量竞争力的发展.研究表明,通过有效整合市场与品牌导向,中小企业能够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企业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为中国中小企业在市场导向与品牌导向融合中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我国实施质量兴国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品牌混合导向中小企业竞争力战略框架市场导向品牌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