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理之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理之友
物理之友

1005-8389

物理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探究"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以"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为例

    许小涛
    35-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本文以"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研究性学习为例,以创新教学设计为立足点,采用量纲分析、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等多元化的探究方案,以及运用知识同化和迁移的策略,展示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并实施学科育人的策略.

    多元探究物理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弹性势能

    求解火箭喷气极限速度的方法进阶

    汪路斌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箭喷出气体后获得的速度存在上限,该极限速度的求解过程涉及的思维方法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一次性理解.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采用小步子、多台阶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克服思维方法的难点.

    喷气极限速度进阶

    教材二次开发中的"内容结构顺序调整"——以"静电的防止与利用"为例

    鲁斌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内容结构顺序调整"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形式之一.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静电的防止与应用"为例,详细阐述教材"顺序调整"形式在二次开发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二次开发结构顺序静电

    基于缺点列举法的物理技术产品教学策略

    伍海龙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应用缺点列举法探索出物理技术产品教学的"三阶六步"教学流程,提炼出基于"思维探索—同类产品比较"、基于"STEAM理念—制作简易器材"和基于"原理剖析—提升解题能力"的三种技术产品教学设计的策略.通过对照实验与同课异构积累的教学案例,实践发现采用缺点列举法的"三阶六步"教学流程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解题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缺点列举法物理技术产品三阶六步教学设计

    类比整合思想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方武增
    48-5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与物理学中追寻和谐统一的科学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旨在研究事物(或思想)之间的关联之处,实为"求同存异".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类比、图像法类比、物理规律与具体情境图类比等形式将新教材及其他资源进行类比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归纳物理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类比学习物理方法资源整合高三学习

    学科融合 提升素养——"物理+语文"跨学科实践案例

    王钰叶鸣扬
    52-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学科和语文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科学读本《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为素材,设计"物理+语文"跨学科融合课程,在实践中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物理学科与语文学科"能融合"且"须融合"提供典型案例.

    学科融合跨学科实践天体测量

    小孔成像演示仪的创新改进

    孙中玲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小孔成像实验存在光源不稳定、现象不明显、探究结果单一的弊端,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本文利用身边常见物品,创新改进小孔成像演示仪,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器材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自制器材优化实验设计,丰富了小孔成像实验的探究性.

    深度学习自制光学教具小孔成像

    水波干涉图样的形成与特点

    温伟伟郑俊汉
    58-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的干涉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重要内容.直投式发波水槽是观察水波干涉的常用仪器.本文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分析,结合三维绘图对发波水槽产生的水波干涉图样的形成和特点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波源连线附近的干涉图样进行研究,力求在教学中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波的叠加,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波水槽水波干涉叠加三维绘图

    橡皮膜在液体压强教学中的妙用

    颜罗丽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体压强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感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推导出液体压强大小计算公式是液体压强学习的难点内容.本文充分利用橡皮膜的特性,将液体压强的作用转化为橡皮膜的形变,从而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感性认识,并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橡皮膜液体压强转化放大法

    系列直流电动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滕阁潘星志甘力丹陈雨晴...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制作是中学物理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研究分析了简易版、门形(心形)版、多线圈换向器版、太阳能版和霍尔传感器版等系列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制作和改进方法.这些电动机模型因其原理的丰富性、器件取材的便捷性以及结构设计的巧妙性,非常适合作为科普项目、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拓展课程、STEM课程和项目化学习等内容的载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电动机安培力核心素养课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