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渭南师范学院

丁德科

月刊

1009-5128

wnsyxb@126.com wnsfxyxb@126.com

714000

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西段渭南师范学院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inan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为教学和研究工作服务,刊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学术性与科学性的论文,进行学术交流,推广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

    杜仕菊谭秋盈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思想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要求,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在德育功能、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高度的耦合性,这也是两者实现相融的可能性.当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坚持转换话语体系,提高接受力;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支撑力;创新实践模式,形成协同力.

    思政课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守正创新

    信息过载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挑战与纾解对策

    杨云霞石映昕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速革新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存在信息超载、信息过剩等消极现象.作为对信息进行选择、传递、再造和优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受到了信息过载的影响,出现了教育情境的道德虚无和文化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吸引不足和阵地失守及受教育者的信息依赖和选择焦虑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应对困境的成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剖析,并从课堂内外出发,兼顾作为传递信息的教育者和接收理念的受教育者,提出纾解对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课堂外部,应借助信息技术以突破信息过载困境;在课堂内部,应进行价值引领以应对信息过载影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更新教学手段以回应信息过载挑战;针对受教育者,应提升自身素养以缓解信息过载压力.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信息过载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意涵、机理与路径

    邵献平马丹聃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获得感作为映射大学生思政课质量的评判指标,是完成党和国家给予思政课教育者"立德树人"使命的客观需要.从个人德性形塑视角理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进而剖析其物我互动的合一性、身心受益的真实性与价值体验的超越性等特性,有助于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意涵.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机理由需要满足、认知整合、情感驱动、行为强化等四方面构成.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围绕引导个体合理需求、协调自我认知、发挥情感先导和强化实践体验等方面展开,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新的范式.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质量

    百年大变局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戴薇薇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大变局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合乎世界各国寻求和平稳定的现实期盼、满足全球文化治理体系的变革需求、契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要求.百年大变局孕育着机遇与挑战,国际格局演变、力量对比调整、科技创新发展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全球和平赤字、文化安全威胁、全球治理赤字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为此,有必要紧抓时代机遇,积极面对大变局之下的挑战,有力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百年大变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利用大数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例

    李唐宁吕耀军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党史传播具有多元化数字技术智能捕获、针对性推送设计精准识别、人性化载体工具智化处理等三个基本特征.其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不同时间阶段均具有重要的逻辑指向.革命纪念馆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具说服力、最生动的载体,承担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在大数据时代,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载体,准确概括党史的传播特征,深刻把握利用大数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指向,不断探索利用大数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使党史持续焕发勃勃生机,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设和谐的文化生态.

    大数据党史学习教育

    黄帝初兴地与渭水流域圪垯川、南佐遗址的新印证

    徐日辉
    38-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迁认为黄帝是创革国家的开拓者,现已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成果所印证.黄帝是为信史现已认识趋同,但要真正讲清楚黄帝具体的出生地与比较精确的初兴时间,一直是史家考证的难题.现有的研究正在大概率逼近历史场景而展呈原貌.甘肃渭水流域圪垯川、南佐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解码黄帝初兴、初兴东渐、拓土开邦建都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对于黄帝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黄帝文化大地湾圪垯川南佐

    论秦先人及其与商盖文化的相同特色

    吴名岗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秦记》写的《秦本纪》载:秦之先人是颛顼的后代,与大禹治水又调驯鸟兽有功的大费被舜帝赐姓嬴氏.大费子大廉玄孙中衍之后在商朝为诸侯,中衍玄孙中潏始见于西垂,子蜚廉孙恶来俱事纣王.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革的后代为在西垂的秦先人.清华简《系年》载:飞廉东逃到商盖,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是秦先人.此前嬴氏在东方已历千年.今甘肃礼县等出土的青铜鼎、金虎、金箔鹿,镂压鹰等文物与山东惠民县出土的虎纹鼎、鸟喙鼎足、鹿角等有相同处,也表明秦先人是商盖人.这证明了《史记》《清华简》之可信,使我们对秦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秦记赐姓嬴氏蜚廉虎纹亚父辛鼎鹿角

    2020年以来司马迁研究综述

    郝建平郝家兴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以来学界对司马迁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研究的内容上,虽仍然集中在对司马迁文学、史学思想的探讨上,但对其经济、政治、哲学、民族、军事、音乐、伦理、医学等思想成就及学术传承、影响等也有所涉及,说明研究内容涵盖较广.第二,在研究的方法上,注意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如运用了历史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医学等理论,特别是尽可能地利用了珍贵的出土材料,使研究的视野得以进一步拓宽.第三,出版了数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第四,召开了几次有关司马迁的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司马迁研究向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五,渭南师范学院继续发挥着司马迁研究中心的作用.

    司马迁《史记》2020年

    论朱熹对《史记》的研读与传播

    师帅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熹对司马迁与《史记》,既有肯定,也有批评.他称赞司马迁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并从体例、史料价值等方面对《史记》进行客观评价.在研读《史记》过程中,对《史记》记载失实的地方进行了批评,记载错误的地方进行了精心校勘.为了反对浙东学派推崇《史记》,朱熹对《史记》进行了刻意批评.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在书院的教学中,他时而鼓励学生学习研读《史记》,时而又反对学习《史记》.朱熹对《史记》的研究与传播,与他的理学思想、南宋书院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等文化背景分不开.

    朱熹《史记》研读传播意识形态文化背景

    薛敬之的儒学思想与实践

    韩星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理解薛敬之的思想学术、人生修养和政治实践,可以看出,薛敬之有明确的道统意识,是明代关中"道学"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为学内容广博,以存心为宗旨,对儒家心性修养有诸多发挥.其修身之道以成圣成贤为目标,以求静力行为功夫.其为政将学问之道、心性修养等运用于实践,集中体现在治应时奉行德政,政绩卓著.薛敬之在宋明理学和关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其儒学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扬光大.

    薛敬之道学为学之道修身之道为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