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南医学院学报
皖南医学院学报

章尧

双月刊

1002-0217

wnyxyxb@yahoo.com.cn

0553-3932553

241002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反映学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教学实习基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GRP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

    杜幼梅周方云汪萌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选取8~12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离体脊髓横切片,运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进行MN生物电记录,在同侧腹外侧索(iVLF)和同侧背根(iDR)施加电刺激(单脉冲,0.1~0.2 ms,0.1 Hz,10~100 V)以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和iDR-EPSP.给予CGRP灌流,观察其对脊髓MN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①在7个稳定记录的MN,诱导出iVLF-EPSP并灌流1 µmol/L CGRP 15 min,在其中的5个MN上观察到iVLF-EPSP的时程被缩短(P<0.05).②在5个稳定记录的MN,诱导出iDR-EPSP并灌流1 μmol/L CGRP 15 min,在其中的3个MN上观察到iDR-EPSP的曲线下面积被抑制(P<0.05)、上升时间被缩短(P<0.01).③在2个稳定记录的MN中,诱导出iDR-EPSP并灌流1、5 µmol/L CGRP各15 min,观察到iDR-EPSP幅度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36%.结论:CGRP对部分脊髓MN的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突触传递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脊髓

    GSDMD介导细胞焦亡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马丽莎申瑞芹焦杰罗浩...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gasdermin D蛋白(GSDMD)在高尿酸血症(HUA)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的野生型小鼠和GSDMD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组(WT-Norm-diet组),野生型小鼠高尿酸造模组(WT-HUA组),GSDMD敲除小鼠正常饮食组(KO-Norm-diet组)和GSDMD敲除小鼠高尿酸造模组(KO-HUA组).HUA动物造模选用氧嗪酸钾[250 mg/(kg·d)]和腺嘌呤[50 mg/(kg·d)]对小鼠灌胃28 d;血生化检测肌酐和尿酸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KIM-1和NAGL的表达量.结果:与WT-Norm-diet组比较,WT-HUA组小鼠血清中尿酸升高(P<0.01);肾皮质中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KIM-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WT-HUA组比较,KO-HUA组小鼠血清尿酸、肌酐水平、NAGL mRNA表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KO-HUA组小鼠高尿酸导致的肾小管扩展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GSD-MD 敲除可有效缓解高尿酸引起的肾脏损伤.

    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细胞焦亡gasderminD蛋白

    水溶性蜂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张梦洁金铭郭晨欣周丽娟...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结肠张力测定,观察水溶性蜂胶(WSP)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损伤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C57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TRL组)、模型组(DSS组)、蜂胶干预组(WSP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每组6只.除CTRL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自由饮用2.5%DSS7d复制急性UC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HE法检测结肠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经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各组小鼠结肠张力及其Ca2+量效收缩度.结果:与CTRL组相比较,DSS组小鼠体质量降低,DAI评分升高,结肠明显缩短,结肠黏膜损伤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血清中IL-6、1L-1β及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肠平滑肌收缩力下降、频率加快(P<0.01),对ACh和KC1刺激的敏感性降低,Ca2+量效收缩度降低(P<0.01);与DSS组相比较,WSP组和SASP组小鼠体质量升高,DAI评分下降,结肠长度增加,结肠黏膜损伤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下降(P<0.05),结肠平滑肌收缩力及频率趋于恢复(P<0.01),对ACh和KC1刺激时结肠敏感性增强,CaCl2量效收缩度亦上升(P<0.01).结论:DSS诱导的急性UC小鼠结肠损伤明显,收缩张力下降,频率增快,CaCl2量效收缩度减弱,WSP干预后明显缓解UC小鼠结肠损伤,可能机制为通过降低UC小鼠血清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黏膜损伤,使其收缩力及频率趋于恢复,从而提高其CaCl2量效收缩度.

    溃疡性结肠炎水溶性蜂胶结肠张力炎症因子

    tRF-013354介导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王晓红黄婵季嘉玲张琳琳...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tRNA衍生片段013354(tRF-013354)在阿霉素(AD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ADR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tRF-013354 mimic和tRF-013354 NC-mimic分别转染足细胞,Real-time PCR(RT-PCR)验证转染效率,CCK-8检测足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损伤标志物Nephrin、Podocin的定位和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eph-rin、Podocin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非磷酸化β-catenin、Wnt1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RF-013354的表达;用 Wnt 信号拮抗剂 Dickkopf-1(DKK1)阻断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Western blot 检测非磷酸化 β-catenin 和 Nephrin、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RF-013354的表达.结果:1 μg/mL ADR干预足细胞24 h,可成功构建ADR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tRF-013354下调(P<0.05);足细胞过表达tRF-013354可减轻足细胞损伤;DDK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R组比较,ADR+DKK1组足细胞损伤减轻,tRF-013354表达上调(P<0.05).结论:tRF-013354可能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下游效应分子减轻AD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tRNA衍生片段阿霉素足细胞损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YTHDC1介导的CENPK调节人宫颈癌细胞侵袭和增殖

    顾艳赵夏丽王梅倪观太...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找寻宫颈癌的预测、治疗靶点,探究靶点与N6-甲基腺苷(m6A)核酸修饰之间的联系及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GEPIA2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中筛选宫颈癌差异表达的基因.EdU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着丝粒蛋白K(CENPK)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NA m6A修饰的定量测定结合蛋白质印迹法研究m6A修饰与CENPK高表达的关系.结果:CENPK在宫颈癌组织中上调(P<0.05).沉默CENPK基因导致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抑制了细胞迁移和侵袭(P<0.01).m6A阅读器YTH域包含蛋白1(YTHDC1)通过降低CENPK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细胞中发挥作用(P<0.01).结论:CENPK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宫颈癌治疗靶点.

    宫颈癌着丝粒蛋白KYTH域包含蛋白1肿瘤细胞侵袭增殖

    C5aR在金黄色葡萄球菌LukS-PV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张鹏王杨燕李婕
    24-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S组分(LukS-PV)通过活化补体5受体(C5a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A549和H460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敲低C5aR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至A549和H460细胞中,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5aR敲低率,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敲低C5a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对敲低C5aR的细胞再加入LukS-PV,通过Annexin V/PI染色法和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LukS-PV可促进A549和H460细胞凋亡(P<0.05).慢病毒载体转染A549和H460细胞敲低C5aR后,细胞C5aR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敲低C5aR基础上再加入LukS-PV,细胞凋亡受到抑制(P<0.05).结论:敲低C5aR可抑制LukS-PV诱导NSCLC细胞的凋亡.

    活化补体5受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S组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MLR对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及胃癌疗效预测的研究

    祁清华施秀华胡俊朱益平...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食管癌、胃癌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2年1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食管癌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外周血相关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LR≥0.515不利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并且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LR可作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预测指标.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食管癌胃癌免疫治疗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

    古爱虎杨雪许亚丽怀建国...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及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mCRC)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mCRC患者68例,分为A、B两组,A组34例给予康艾注射液联合CA-PEOX 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及贝伐珠单抗一线方案治疗,B组34例予化疗及贝伐珠单抗一线方案治疗(方案同A组).5周期治疗后,两组肿瘤未进展的患者,改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A组客观缓解率(67.6%)高于B组(41.2%)(P<0.05).A组和B组5周期治疗后的CEA及CA199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01),且A组治疗前后的CEA及CA199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B组(P<0.05).A组的mPFS长于B组(P<0.05),两组病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PE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相比,mCRC患者行康艾注射液联合CAPEOX方案及贝伐珠单抗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延长mPFS,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康艾注射液化疗晚期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

    皖南地区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特点分析

    丁贤慧殷汕凤朱潇男陶文娟...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2、*3和*1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质,指导皖南地区抗血小板药物个性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6月弋矶山医院诊治的90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历数据,入组患者住院期间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结果:共计纳入90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252例男性,653例女性,CYP2C19*2、*3和*17位点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0.8%、5.7%、0.7%.CYP2C19*2及*3位点GG、AA、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2%、44.1%、8.7%和88.8%、10.9%、0.2%.CYP2C19*17未检测到突变纯合型,CC、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8.6%、1.4%.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占比分别为0.7%、67.5%、27.3%、4.4%.结论:本研究首次分析了 CYP2C19*2、*3和*17位点在皖南地区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对指导皖南地区汉族人群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CYP2C19基因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

    AI温控射频在阴道松弛症治疗中的应用

    李珊丁锦倪观太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AI温控射频治疗阴道松弛症(VLS)的效果.方法:收集VLS患者36例,分为温控射频组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射频组、电刺激组患者治疗后主观评级较治疗前改善者分别为15、9例.射频组的VLQ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15例,SSQ治疗后较前改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的FSFI、POP-Q、肌力检测、盆底彩超相关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FSFI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提高(P<0.05);Aa点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上移,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上移(P<0.05);Ap点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上移(P<0.05);C点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上移,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上移(P<0.05);D点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上移,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上移(P<0.05);盆底三维彩超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治疗后1、3个月较治疗前上移,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上移(P<0.05);静息状态下宫颈最低点位置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上移(P<0.05);Valsalva状态下宫颈最低点位置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上移(P<0.05).盆底肌电检测快肌最大值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均增大(P<0.05);慢肌平均值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增大,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增大(P<0.05);温控射频与电刺激治疗后1个月肌力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温控射频与生物反馈电刺激均可以用于提升患者盆底肌力水平.AI温控射频能够明显改善阴道松弛症状,有效改善女性性功能,是VLS非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AI温控射频阴道松弛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生物反馈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