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卫生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卫生研究
卫生研究

段国兴

双月刊

1000-8020

wsyj2012@126.com

010-83132376,83132329

100050

北京西城区南纬路29号

卫生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学报性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20个权威检索系统作为核心期刊收录。面向全国征稿,报道来自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论文,报道来自各省(及地区、市、县)卫生防病控制中心和各级监督检测单位的及论文(及调查报告,检测报告等), 报道来自各医院相关卫生学的文章。办刊宗旨:报道卫生领域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反映中国卫生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基层卫生工作者提供理论的、技术的指导;为制定卫生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提供理论根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调查天数24小时膳食回顾法估计人群膳食摄入量

    房红芸黄坤郭齐雅于冬梅...
    519-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三天法)和连续2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两天法)估计食物、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在浙江和山西省选择调查对象,通过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获得膳食数据,分别计算周四至周六(3天)和周五至周六(2天)的食物和营养素平均摄入量。以三天法为参考标准,比对与评价两种方法在估计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结果 778名18~60岁调查对象中,与三天法比较,两天法估计的主食、鱼蛋奶豆、蔬菜水果和禽畜肉类食物摄入量均值误差和中位数误差均小于6%,等效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天法估计的24个食物组中,17个均值误差在5%以内,误差最小的为水果(0。15%),最大的为动物内脏(13。45%);6个食物组等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营养素摄入量方面,能量的均值误差和中位数误差均小于0。5%,等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种营养素中除钠、碘和维生素E外,其他22种营养素的均值误差和中位数误差小于5%,其中16种营养素等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调查方法在群体水平上评估高消费率食物、能量和部分营养素摄入量时差异较小,两天法可以替代三天法收集中国成人人群消费率较高的膳食数据。

    24小时膳食回顾食物能量营养素误差等效性

    二氧化硅粉尘对大鼠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源性miRNA-34a-5p表达和肺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宋静王甜甜徐萌彤郝嘉瑞...
    526-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氧化硅(SiO2)粉尘对大鼠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源性miRNA-34a-5p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肺组织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将64只SPF级雄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2组,各组按结束时间再分为2周、4周、8周、16周4个时间组,每组8只。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染尘,SiO2组大鼠一次性注入0。05 g/mL的SiO2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取2只大鼠新鲜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取6只大鼠获取肺泡灌洗液,灌洗后的肺组织进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测定反映胶原蛋白的代谢情况,对肺泡灌洗液进行外泌体提取(PEG沉淀试剂盒法)、鉴定(透射电镜法、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和Western bolt法)及miRNA-34a-5p表达量(RT-PCR法)的测定。结果 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果及羟脯氨酸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SiO2组出现炎细胞浸润、肺泡璧破坏、胶原纤维增多和矽结节现象,其在第8周和第16周时羟脯氨酸含量[(0。58±0。04)μg/mL和(0。67±0。03)μg/m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外泌体呈经典的茶托样结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显示其粒径大多数分布在50~150 nm,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81表达阳性。对照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内外泌体源性miRNA-34a-5p在第2、4、8、16周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4±0。10)、(1。01±0。00)和(0。71±0。09),即其在前 8周表达量稳定,但到第16周表达下降,且与第2、4、8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O2组大鼠外泌体源性miRNA-34a-5p在第2、4、8、16周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1±0。09)、(0。63±0。10)、(0。41±0。08)和(0。35±0。05),即其在第 8、16 周表达量下降,与第2、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iO2组大鼠外泌体源性miRNA-34a-5p在第4、8、16周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SiO2粉尘会抑制外泌体内miRNA-34a-5p的表达。结论 SiO2粉尘可致大鼠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源性miRNA-34a-5p表达下调,与肺组织纤维化机制有关。

    二氧化硅外泌体miRNA-34a-5p肺纤维化矽肺

    2016-2017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异常现况——4种标准比较

    李彧格苑弘弢蔡姝雅李福胜...
    532-539,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2017年美国儿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筛查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美国AAP标准)、国际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百分位参考值(国际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行业标准)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南标准),描述及分析2016-2017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并对4种判定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5个监测点中抽取调查对象,经数据清理共纳入7~17岁研究对象67 231名。血压测量采用电子血压计在同一时点重复测量3次的血压均数分别作为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为与抽样设计方法相匹配,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结果进行加权调整,考虑各层抽样权重。结果 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美国AAP标准(20。15%)>指南标准(17。29%)>行业标准(13。14%)>国际标准(12。66%),血压偏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指南标准(24。31%)>国际标准(21。34%)>美国AAP标准(20。59%)>行业标准(19。96%)。检出率随年龄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尽管美国AAP标准和国际标准与我国两项标准的一致性均为中高度一致,但检出率差异较大,考虑到种族差异,在应用国外标准判断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情况时应持谨慎态度。

    血压儿童青少年营养监测

    茶多酚通过线粒体质量控制改善衰老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肌肉衰减

    陈爽直王希张骋薛璐珊...
    540-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茶多酚通过线粒体质量控制改善衰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模型大鼠腓肠肌肌肉衰减的机制。方法 55只8周龄SD雄性大鼠按照体重分为对照组(n=10)、衰老组(n=10)和衰老T2DM组(n=35)。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每日腹腔注射50 mg/kg生理盐水;衰老组给予普通饲料,每日腹腔注射50 mg/kg D-半乳糖;衰老T2DM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每日腹腔注射50 mg/kgD-半乳糖。4周后,衰老T2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其余2组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注射链脲佐菌素2周后,大鼠空腹血糖≥16。7 mmol/L即判定T2DM模型诱导成功。将其中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空腹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300 mg/kg茶多酚组及3 mg/kg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各组继续50 mg/kg D-半乳糖诱导衰老并持续高糖高脂饲料饲养8周,期间相应灌胃干预。实验结束后,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组腓肠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判定衰老T2DM大鼠造模成功。检测空腹血糖,计算腓肠肌相对湿重,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线粒体微观结构,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腓肠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PGC-1α、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OPA1、DRP1)、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62、LC3)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衰老T2DM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腓肠肌P53表达水平上调(P<0。01),即衰老T2DM造模成功。腓肠肌相对湿重降低(P<0。01);腓肠肌组织PGC-1α、OPA1 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LC3 Ⅱ/LC3 I 降低(P<0。01),DRP1、P6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损伤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缩小并伴有大量空泡样变,未见明显的自噬溶酶体及分裂融合。干预8周后,与衰老T2DM组相比,茶多酚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数目、空泡样变以及分裂融合现象均得到改善,且可见明显增多的自噬溶酶体结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腓肠肌P53表达水平下调(P<0。01);腓肠肌相对湿重增加(P<0。01),PGC-1α(P<0。05)和OPA1 表达量上调(P<0。01),LC3 Ⅱ/LC3 I 增高(P<0。01),DRP1、P62 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茶多酚可以改善衰老T2DM大鼠合并肌肉衰减的症状,其机制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有关。

    茶多酚衰老2型糖尿病肌肉衰减线粒体质量控制

    铅染毒致高血压小鼠小脑铁死亡

    张子祎郝瀚王泽明赵宇威...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小鼠铅染毒后小脑铁死亡变化。方法 选取25只健康C57雄性小鼠腹腔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 11)0。05 mg/kg连续7 d的方法构建高血压模型,当收缩压≥140 mm Hg后,取20只高血压小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高血压铅染毒组。另取20只正常血压的C57小鼠随机分为血压正常对照组与血压正常铅染毒组。血压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对照组小鼠自由饮水,血压正常铅染毒组和高血压铅染毒组小鼠饮用含250 mg/L乙酸铅饮水,高血压对照组与高血压铅染毒组小鼠每两天一次腹腔注射Ang Ⅱ,共12周。采用旷场实验和平衡木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应用试剂盒检测不同组别小鼠小脑中二价铁(F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采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小鼠小脑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核受体共激活因子 4(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4,NCOA4)、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B,LC3B)、铁蛋白重链 1(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蛋白表达。结果 旷场实验结果显示,高血压铅染毒组小鼠活动距离(1013。04 cm)显著低于高血压对照组(1351。18 cm)和血压正常铅染毒组(1287。35 cm);且高血压铅染毒组通过平衡木时间也延长,为29。40 s(P<0。05)。此外,高血压铅染毒组小鼠小脑中Fe2+含量为3。33 μmol/g prot,是高血压对照组的1。54倍、血压正常铅染毒组的1。14倍;MDA含量为4。71 nmol/mg prot,高于高血压对照组和血压正常铅染毒组;GSH含量为5。36 μmol/g prot,低于高血压对照组与血压正常铅染毒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高血压对照组及血压正常铅染毒组比较,高血压铅染毒组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与血压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对照组和血压正常铅染毒组小鼠小脑中NCOA4、LC3B蛋白表达均上升,FTH1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高血压铅染毒组NCOA4、LC3B蛋白表达高于高血压对照组和血压正常铅染毒组,FTH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铅染毒可加剧高血压小鼠小脑组织中铁死亡,铁自噬参与了其发生发展。

    高血压铁死亡小脑铁自噬

    碘乙酸对大鼠的血液毒性

    牟利屈家源赵欢刘长江...
    553-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碘乙酸(iodoacetic acid,IA A)染毒对大鼠血液系统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IAA染毒后血常规参数和电解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IAA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毒性及作用模式。方法 选取48只雄性21日龄SPF级SD大鼠,使用不同剂量IAA(0、6。25、12。50和25。00 mg/kg)连续灌胃31天。检测全血血常规参数和血浆无机离子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铁蛋白、转铁蛋白、铁调素、C反应蛋白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的变化。采用 EDock 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IAA分子与大鼠GAPDH分子的对接模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AA高剂量染毒对大鼠白细胞系统有明显抑制效应,总白细胞数目降低51。12%,且中性粒细胞对IAA尤为敏感,数目降低了 73。66%(P<0。01),IAA高剂量染毒使大鼠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效应,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降低8。60%和8。70%(P<0。05)。但IAA对大鼠血小板系统无明显影响。IAA染毒显著降低大鼠血浆铁、磷、锌和钾含量,显著升高氯、钠和镁含量,而对钙含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IAA染毒组铁含量降低67。09%,镁含量上升131。82%(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AA染毒后大鼠血浆铁含量与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参数水平总体相关性最强且呈正相关,与白细胞数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637、0。410和0。365(P<0。05)。与对照组相比,IAA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升高13。30%(P<0。05)。IAA中、高剂量染毒组转铁蛋白和铁调素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2。73%和11。02%(P<0。05)。而各组血浆铁蛋白和GAP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A与大鼠GAPDH对接模型显示IAA可结合酶活性中心第150位半胱氨酸。结论 IAA对大鼠白细胞系统具有毒性效应,可引起炎症伴铁缺乏症,使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并破坏血浆电解质平衡。

    消毒副产物碘乙酸血液毒性铁代谢电解质平衡

    职业慢性心理应激与转氨酶、HSP70基因家族及其蛋白交互作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

    陈楠宋琳王心巧刘贺荣...
    56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职业慢性心理应激与转氨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家族及其蛋白交互作用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从吴忠市人民医院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和体检者中(20~60岁)选取无血缘关系的583名MS患者为病例组,585名对照人群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临床以及生化指标检测、血清HSP70水平以及HSP70基因五位点多态性检测。GMDR 0。7软件分析心理应激、转氨酶、HSP70基因及其蛋白交互作用与MS关系。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HSP70基因rs1008438、rs1061581、rs539689及rs222795位点在共显性和显性以及rs222795位点在超显性中野生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均与MS风险降低有关(P<0。05,OR<1)。GMDR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应激与血清HSP70组成的2因子交互模型、与转氨酶活性组成的2~3因子交互模型、与HSP70基因五位点组成的2~6因子交互模型,心理应激与转氨酶活性、HSP70基因及其蛋白组成的2~9因子交互模型均与MS显著相关(P<0。01,P<0。05),各全因子交互模型均为最佳,其中9因子最佳交互模型的MS患病风险最高(OR=46。51,95%CI 27。65~78。26),高危型患 MS 的风险是低危型的 45。23 倍(95%CI 31。29~65。38,P<0。01)。结论 HSP70基因家族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为MS的保护因素。职业慢性心理应激与转氨酶、HSP70基因及其血清蛋白交互作用与MS有关,组成的高危型交互作用模型的患病风险高于低危型模型。

    代谢综合征职业慢性心理应激转氨酶热休克蛋白70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

    《卫生研究》编辑部
    568页

    基于套索回归与逻辑回归构建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的预测模型

    朱琳曹友祥陈泽恺
    569-575,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影响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风险因子,并构建预测胰岛素抵抗发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于2019-2021年通过某减肥训练营随机招募404名10~17岁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检测和诊断,通过套索回归筛选影响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键血液指标,通过逻辑回归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和临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校准度和稳定性评估。结果 针对肥胖儿童青少年所构建的胰岛素抵抗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个风险因子。AUC=0。825(95%CI 0。782~0。868);内部验证结果C-Index为0。804;列线图模型预测胰岛素抵抗发生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5,Brier得分为0。16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模型效果良好(x2=5。59,P=0。70)。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的基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多指标联合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肥胖儿童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的发病风险。

    胰岛素抵抗肥胖儿童青少年列线图模型Lasso-Logistic回归

    2017-2020年银川市青少年血清鸢尾素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佟玲玲田梅马晓燕周金玉...
    576-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川市青少年血清鸢尾素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于2017-2020年采用方便抽样与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219名12~18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和体重。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醋(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血清鸢尾素水平的测定。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鸢尾素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联强度。结果 鸢尾素水平最高三分位数受试者的FPG、TC、HDL-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鸢尾素水平最低三分位数的受试者(F值分别为 5。13、3。15、3。07 和 5。01,P<0。05)。高血糖组(t=2。87,P<0。01)、高 TC 血症组(t=2。36,P=0。02)以及高LDL-C血症组(t=2。34,P=0。02)的血清鸢尾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糖组、正常TC组和正常LDL-C组,而低HDL-C血症组(t=-2。57,P=0。01)的鸢尾素水平高于正常HDL-C组。鸢尾素最高三分位数受试者发生高血糖、高TC血症、高LDL-C血症的风险是最低三分位数参与者的0。51倍(95%CI 0。29~0。87)、0。49 倍(95%CI0。27~0。89)和 0。50 倍(95%CI0。25~0。99)。结论 低水平鸢尾素与青少年高血糖、高TC血症以及高LDL-C血症的发生有关。

    鸢尾素血糖血脂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