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周承顺

月刊

2097-0900

wjxyxb@126.com

0316-2067611、2067612、2067201、2067202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武警学院学报》简介 一、基本情况 《武警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1月,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京地区高校一等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高校学报一等奖、公安武警部队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公安武警部队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主办,刊名为陈丕显副委员长题写。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面向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各警种以及众多专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学报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受到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北京地区高教学报研究会、河北省教委、省高教期刊协会以及军内外读者、作者、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 主要栏目有:“边防研究”、“消防研究”、“警卫研究”、“维和研究”、“高教研究”、“文史研究”、“部队建设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维和研究”等。现印数为5000册,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发行全国公安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支队以上机关以及公安政法院校。同时,还与法国、英国等国家消防部门及有关院校进行了交流。 二、办刊方针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双百”方针,面向公安政法系统、武警部队和院校,旨在活跃学术思想,扩大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促进科教强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安现役部队服务。 三、优势与特色 武警学院为省军级,是为全国公安武警部队培养边防、消防、警卫和维和专业人才的部属本科军事院校。从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来看,全国仅此一家。学院集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为一体,决定了《武警学院学报》的属性。从这个层面是上讲,学报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全国是惟一的、一流的。这既是武警学院的优势,也是学报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四、编辑部建设 编辑部现有8人组成。主编、副主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多次被评为全国(省)高教期刊“优秀编辑”。编辑5人,职工1人;从年龄结构看,老中青三结合;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2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8%。总的来看,学报编辑部是一个人员素质高,奉献精神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较深,知识结构合理的编辑部,完全能够胜任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部现在是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员单位,全国高教期刊协会理事单位,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河北省高校学报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公安政法高校学报常务理事单位。 五、学报发展及取得的工作成绩 纵观学报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学报编委会的关怀指导下,全体编辑人员勤奋工作,奋勇拼搏,积极开拓进取,办刊思路清晰,办刊指导思想明确,充分发挥了学报的阵地作用、指导作用、园地作用和窗口作用,创造了品牌,提高知名度,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部队建设。   1998年,学报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   1999年《武警学院学报》在河北省教委组织的全省59家高校学报中夺得“优秀学报一等奖”(全省仅4家)。   2000年学报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是中国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同时被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   2002年5月,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6年5月,蝉联“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边消警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多年来,由于学报长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学报的学术质量显著提高,转载率逐年上升。1999年以来,在学报发表的文章有数十篇被中央军委军事文库、国家有关文献书刊收录;有1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近百篇文章摘要或标题收录索引。   六、奋斗目标及工作思路   在新世纪之初,编辑部决心,虚心向高校文科学报学会专家请教,向各高校学报编辑同仁学习,按照既定的办刊目标和方略,刻意求索,奋力耕耘。力争在办有特色期刊、走精品化道路上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奋斗目标:“办有特色期刊,走精品化道路,争一流期刊,创名牌效应”和“扩大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突出专业特色,追求高新实深”是学报刻意追求的目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坚持原则、以质取稿;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编辑部精神的真实写照。   工作思路:坚持学术导向,突出专业特色,实施精品战略,追求高新实深。   质量管理:期刊编排规范化,学术质量精品化,期刊风格特色化,编辑工作现代化(微机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BE理念的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刘晓军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警用装备及装备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急需既有较强公安业务能力,又能够利用先进装备技术手段解决实战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介绍设置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学科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培养实战化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协同机制、打造学科特色四方面,提出构建基于OBE理念和校警企协同创新框架下学科发展模式,对建设和发展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进行了初步探索.

    OBE协同育人智能警用装备技术

    公安院校学科生态体系研究

    张朋召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学科建设范畴,有助于理解学科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生态学视角分析良好学科生态所具有的多样性、平衡性、共生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等典型特征,而公安院校学科生态体系则面临结构有所失衡、开放性不足、生长性不强和交叉性偏弱等现状,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应通过发展军事学学科、拓展支撑学科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并开展学科移植研究,以期完善与丰富公安院校学科生态.

    公安院校学科生态学科结构

    诉求与回应:构建消防法学学科的若干思考

    周培桂郭其云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独立的消防法学学科,符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未来趋势,能及时回应我国消防法治实践不断发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培养专门从事消防法治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消防法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价值、学科知识容量及其区别其他学科的特有性和排他性,是我国消防科学与法学融合发展的交叉学科.立足基础理论与法治实践建构消防法学学科,整合相关学科发展要素,提出优化开放理念、厘定方法、重视储量、完善体系等构建消防法学学科的基本路径.

    消防法学交叉学科学科构建知识容量

    虚拟仿真技术在司法鉴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付文波班智慧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鉴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是司法鉴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受实验实训条件、成本、安全风险及科学评价等因素影响,司法鉴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当前对司法鉴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虚拟仿真技术具有真实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特点,可打破时空限制、降低实验成本、确保实验安全并实现科学评价.司法鉴定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课程按照基础知识考查、鉴定程序和方法、分项目实验实训、出庭质证四个环节推动司法鉴定实验实训课程科学发展,建设高质量、高层次司法鉴定人才队伍.

    虚拟仿真技术司法鉴定实验实训课程

    人物介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