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季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许高哲

双月刊

2097-082X

wwsjzzs2008@163.com

0351-2021472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庙巷33号

文物季刊/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夏县辕村遗址2022-2023年调查、勘探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夏县文物保护中心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辕村遗址是目前发现的环盐湖地区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聚落遗址.遗址的形成、发展与盐湖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史前先民对盐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一处重要据点.2022 年至 2023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县文物部门在该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期环壕聚落,为研究仰韶文化时期运城盆地盐湖附近先民的生业模式和聚落结构提供了新资料.

    山西夏县辕村遗址调查勘探环壕聚落

    山西离石吉家村遗址发掘报告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离石区文物局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家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东川河北岸,发现了属于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的五边形房址 2 座,出土遗物主要有彩陶罐、小口尖底瓶等.这是继 2019 年离石德岗遗址发现五边形房址后,吕梁山区又一次发现五边形房址,对研究吕梁山腹地仰韶时期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离石吉家村庙底沟文化五边形房址

    山西临猗铁匠营汉墓M14、M15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考古队临猗县博物馆...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3-8月,为配合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山西段)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当地文物部门对施工范围涉及的一处汉代墓地进行了发掘.其中两座汉墓M14、M15为砖室墓,出土器物丰富,尤以M14甬道砖雕建筑结构较为罕见,价值重大,应是墓主或者造墓者丧葬观念、墓葬装饰的个性化反映.

    山西临猗汉墓砖雕建筑结构

    山西大同开源街北魏石室墓发掘简报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华琚墓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村北的开源街北侧.2021 年 7-8 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北魏墓葬67座,其中,2座石室墓为北魏平城时期大同地区发掘的墓葬中首次见到的丧葬形式,随葬器物与大同城南七里村发掘的同时期墓葬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为研究大同地区北魏时期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大同平城北魏石室墓

    山西汾阳冯家庄明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5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 年 11 月,为配合汾阳博物馆项目建设发掘了两座明代墓葬,墓葬形制均为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年代应为明代初年,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

    汾阳明代壁画墓

    丁村遗址群旧石器"地点"命名问题的讨论——兼论我国旧石器考古遗址命名及其存在的问题

    夏宏茹兰会才袁文明王益人...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遗址的命名是考古实操中的最初环节,是关系一个遗址的"终生大事".我国旧石器考古遗址的命名有着很强的自身特点.本文梳理了我国旧石器考古百年来野外地点命名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各种命名方式存在的优缺点,进一步明确了依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制定的《定名标准》"最小的行政区域名称或自然地名"规则,以"村名或小地名"命名,并辅以"典型遗址+数字序号+地点"命名方式最具推广意义.

    丁村遗址群旧石器地点命名问题

    裴李岗时代环壕聚落壕沟功用研究

    陈魁秦超超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距今 9000-7000 年的裴李岗时代,东亚大陆出现了最早的环壕聚落.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该时期聚落的壕沟主要功能有防御敌人或野兽、防御洪水和作为界沟划分功能分区的作用,此外客观上还具有防止家畜丢失、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就近取水、沥湿排涝等功能.同时,几乎每个遗址的壕沟功能并不单一,往往多种功能复合.目前裴李岗时代聚落的壕沟,以黄淮地区的小荆山、唐户和顺山集遗址的壕沟规模大且复杂,较同期其他遗址的壕沟功能齐全,在当时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裴李岗时代环壕聚落壕沟功用

    芮城清凉寺墓地陶器及相关问题

    田建文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芮城清凉寺二、三期七座墓地属于荆村文化四、五段,相当于客省庄文化早期,也早于陶寺墓地绝大多数墓葬.关于清凉寺二、三期是伊洛地区向西方移民的浪潮中最主要的一支,是不是属于客省庄文化早期?目前尚不清楚.殉人、随葬玉石器的现象把清凉寺、花厅、皇娘娘台、秦魏家、朱开沟这5个地点连接起来,客省庄文化的遗址或墓地将来必将发现.在荆村文化的第四、五两段,清凉寺就是"函谷关".

    清凉寺殉人荆村文化客省庄文化

    山西榆社北魏孙龙石椁研究

    安瑞军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龙石椁是目前所见北魏洛阳时代纪年最早的石质葬具,其文字结合图像的主题表达形式颇具特点,具有重要的标本学价值.本文回顾了孙龙石椁的发现与研究历程,纠正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石椁形制、题铭与榜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文字表达的是一种旌表孝行的意图.文章重点对图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合大量考古新发现,对图像布局及题材渊源、主题表达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墓主人夫妇宴飨图、四神图、升天图为主题图像;射猎图、杂技图、牛车鞍马出行图、树下并坐图等居于次要地位.其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受洛阳主流文化的影响,又留有许多平城传统的印记,体现出大变革时代文化交融、过渡的特征.

    山西榆社孙龙石椁升仙图树下并坐图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探析

    董雪迎
    10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地军政状况等密切相关.东魏北齐政权结构决定了晋阳特殊的军政地位,进而可能影响了晋阳地区墓葬文化的形成;而晋阳与邺城两地既相似又不同的墓葬特征,可能是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怀朔勋贵与高氏统治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充满矛盾和斗争导致的.

    晋阳东魏北齐墓地域特征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