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线电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线电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无线电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屈永欣

月刊

1003-3106

gch4954@163.com

0311-86924962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590号

无线电工程/Journal Radio Engineering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无线电工程》(月刊)创刊于1971年,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以跟踪遥感遥测遥控学科发展、交流测控领域学术与技术应用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突出高科技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多次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出版质量优秀奖,河北省出版物印刷优质产品(一等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压缩感知的智能超表面信道估计

    朱启标王剑涛唐婷罗斌...
    2833-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通信系统中无源反射阵列所导致的信道估计导频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导频开销的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信道估计算法.根据毫米波信道的特征,分析级联信道所存在的三重结构稀疏性,即所有用户角级联信道的公共行稀疏性、不同非零行之间非零元素偏移相同和所有用户不同非零行之间列偏移相同.根据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结构,对现有的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进行改进,通过设计合理的判决准则减少噪音所带来的误差扩大.仿真结果表明,在实现相同的信道估计精度时,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条件下比现有方案所需的导频开销要低.

    智能超表面信道估计稀疏结构压缩感知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

    任进李一博闵畅
    2841-2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覆盖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互学习能力和动态学习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Modified Partide Swarm Optimization,MPSO)算法.引入了拉丁超立方采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序列来初始化种群,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为之后优化奠定基础;引入一种相互学习方法,粒子通过随机选择目标粒子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局部寻优性能;利用一种动态学习因子策略,通过改变粒子的学习能力,加快了算法收敛速度并增强了全局寻优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相较于基本PSO算法和其他对比算法,改进PSO算法可以耗费更少的资源达到更好的寻优效果,可以有效地解决网络覆盖盲区和覆盖冗余问题,提高网络覆盖率.

    无线传感器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拉丁超立方采样相互学习能力动态学习因子

    基于海量用户属性的低轨卫星网络优化分组切换方法

    杨兆瑞张晨张更新
    2850-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通信系统设备的大规模部署,用户终端数量呈迸发式增长.然而卫星运动会导致服务间断,大量用户需要同时发生切换,产生了大量的信令开销,致使网络性能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海量用户的属性优化分组方式的多星切换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服务卫星向网络发送的满足用户通信需求的切换卫星信息,对用户考虑其在波位内相对位置和切换需求带宽等属性进行初始分组.通过考虑切换成功率、负载均衡和切换时延等因素,调度组内用户和用户组,优化用户的分组切换方法.对于信令交互流程,分析了优化分组切换方法对比谱聚类分组切换方法和单用户切换方法的信令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组切换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切换成功率,改善卫星的负载均衡,降低切换时延,减少部分节点间交互的信令,从而降低切换的信令开销.

    低轨卫星多星覆盖星间切换分组切换

    IRS辅助MIMO广播系统的最大最小安全速率研究

    黄晋浩沈露露花敏周雯...
    2858-2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反射表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能够生成反射波束,动态调整信道环境,且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易部署等特点,在通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IRS辅助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在已知统计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情况下,基于用户公平性考虑,优化IRS相位以最大化用户中的最差安全速率.考虑了混合链路和存在窃听者的情况,给出了最大可达安全速率(Achievable Security Data Rate,ASDR)的表达式,将相应优化问题予以归纳,提出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解决问题.仿真展示了提出算法的性能,与若干基线方法做了对比,并给出了实际IRS设计所需的最小量化比特数.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优于基线对比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IRS-MIMO的系统性能.

    智能反射面信道状态信息粒子群算法多输入多输出

    双智能反射面辅助的NOMA系统下行速率最大化研究

    刘泽宇王鸿
    2865-2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无源器件构成的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频谱效率与降低硬件成本.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频谱效率,也被认为是未来6G的潜在关键技术.针对多IRS辅助的下行多天线NOMA系统开展速率最大化研究.通过求解总用户组合信道强度最大化问题,得到IRS反射面的初始相移矩阵,并据此得到用户的解码顺序;利用拉格朗日对偶变化(La-grangian Dual Transforming,LDT)以及二次转化(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Quadratic Transform,MCQT)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分式优化;利用交替优化方法设计最优的波束成形矢量与相移矩阵.在优化相移时,对每个IRS进行单独优化,将原问题转化为秩的形式进行求解;求解最优波束成形时,可通过二分法获得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和速率性能.

    智能反射面非正交多址接入和速率相位偏移波束成形

    一种卫星物联网异步信号接收方法研究

    李冉冉刘子威张更新
    2872-2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轨卫星物联网因广覆盖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卫星物联网中的同步随机接入体制存在终端与卫星信令交互多、时延大的问题,无法满足卫星物联网终端对低功耗、轻控制的要求.针对低轨卫星物联网异步随机接入信号的特点,引入恒虚警检测技术对异步随机接入信号进行捕获;利用捕获结果,构建信号间的相对位置矢量(Relative Position Vector,RPV)对异步随机接入信号进行碰撞识别,并对无碰撞的异步随机接入信号进行解调;在正确解调的基础上,引入信号分离技术,设计了异步随机接入信号解调与分离流程,从而实现异步随机接入信号的高效接入,并对所提方案进行吞吐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实现异步随机接入信号的捕获、碰撞识别、解调与信号分离.相比于传统接收方案,所提方案在信道处于中高负载时可以实现对未知碰撞的异步随机接入信号的捕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碰撞识别、解调与信号分离,同时吞吐量损失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可以支持低轨卫星对异步随机接入信号的高效接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卫星物联网随机接入海量连接信号分离

    改进YOLOv8的轻量级航拍目标检测算法

    谢建斌唐俊峰卿粼波杨红...
    2880-2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机嵌入式平台计算资源受限的挑战,为实现高准确率和轻量化的实时无人机航拍目标检测,提出了改进YOLOv8的轻量级航拍目标检测算法.引入分离增强注意力模块(Separated and Enhancement Attention Module,SEAM)缓解航拍图像中的目标遮挡问题;增设针对小目标的检测层,提高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将Ghost模块融入C2f模块,形成C2f-Ghost模块,显著降低了模型参数量;对改进网络进行全局通道剪枝,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同时进一步压缩模型参数量;将剪枝后的模型部署于Jetson Xavier NX嵌入式平台,使用TensorRT加速模型推理.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综合指标超越了对比算法,平均检测精度达到53.6%,提升了 4.1%,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88.4%和50.1%,在嵌入式平台上检测速度为24.17帧/秒,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目标检测航拍图像YOLOv8模型剪枝TensorRT加速

    基于双通道和Transformer的视网膜血管分割

    王勇朱家明陶寅涵
    2888-2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视网膜眼底血管分割结果存在的断裂、分割不足等问题,提出局部与全局双支路分割模型,局部支路先对图像进行平均分割,对分割后的图片进行局部特征信息提取,全局支路则是对全局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在2条支路之间通过特征融合模块(Feature Fusion Module,FFM)进行连接,使得网络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全局、局部支路信息共享,在局部支路的最底层加入层数为6的Transformer模块,对底层的抽象通知进行高效提取利用,减少特征信息的丢失,提高网络的分割精度.提出的模型在公开数据集DRIVE、STARE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8.39%、98.76%,与传统模型分割精度相比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图像分割视网膜血管双通道模型特征融合

    基于假设检验的SAR图像水域分割增强方法

    项文成王洲王建平王琪...
    2895-2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域图像分割常应用于洪灾监测、地表水资源勘察等工作.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常常带有阴影和干扰斑,导致现有的水域分割结果容易出现水域连通性差、水域边缘粗糙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目标的边缘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分别独立采用语义分割和超像素分割得到水域预测结果与超像素聚类掩码,利用假设检验模型融合2种方法的分割结果.在U-Net、SegNet、DeepLabV3+和超像素图卷积网络(Superpixe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4种语义分割方法进行实验,分割精度均有提升.在U-Net上提升最大,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由78.24%提升至83.39%.对比了 3种不同的超像素分割方法的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线性谱聚类(Linear Spectral Clustering,LSC)中表现最佳.

    超像素假设检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水域分割超像素分割

    基于改进YOLOv5s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朱硕梁吉丰孙佳豪刘政达...
    2902-2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目标检测模型对复杂天气下的交通标志检测存在漏检与错检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为提高算法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适应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重参数化(Re-Parameterized,ReP)的C3模块,将其命名为C3_DB;在网络的Neck部分引入上下文聚合模块,使得算法可以聚焦于重点区域的特征,减少复杂背景造成的混淆,从而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引入高效交并比(Efficient Intersection over Union,EIoU)损失函数代替传统的完全交并比(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CIoU)损失函数,提升模型训练时的收敛速度,进一步提升模型对复杂情景下目标的检测性能.在中国交通标志数据集CCTSDB 2021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79.8%,相较于YOLOv5s提升2.4%,检测速度达到128帧/秒,在检测性能与检测速度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意味着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满足更高精度的交通标志实时检测需求,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对未来的交通管理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新的前景.

    交通标志检测重参数化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