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走之路》叙事策略的历史文化解读

    毛靖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的主题和叙事策略不仅是诗歌风格的问题,更有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走之路》中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解构了诗中的二元对立元素,制造了文本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解读该诗的叙事策略,可以从根源上解释该诗的晦涩和矛盾,并证明这种叙事策略与美国早期的现代主义思潮、工业化进程和诗人本身的艺术观之间的密切关系.

    罗伯特.弗罗斯特叙事策略不可靠叙述(者)二元对立

    《摩尔·弗兰德斯》中的服饰描写

    孙欣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在小说中,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符码,伴随着摩尔一生中诸多重要的节点,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服饰不仅承载着一定的贵族象征意义,更承载着摩尔对于上层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讽刺的是,摩尔对于服饰的极度向往却催化出了其一系列的变质行为,又从根本上摧毁了摩尔的理想人生,迫使其走入无限的堕落与忏悔之中.

    丹尼尔·笛福《摩尔·弗兰德斯》服饰贵族理想堕落

    《东阳夜怪录》的驿舍遇怪叙事及文学蕴含

    陈晨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阳夜怪录》作为驿舍遇怪的典型叙事,表现出驿舍设施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作用.小说中出现的驿舍,作为叙事空间,通过层层转换与推进,成为推动小说叙事与发展的线索.同时,驿舍作为故事空间,既有外部空间所具有的的特殊性,成为渲染小说悬疑与恐怖内容的底色,又有内部空间自身独有的文化内核与特定作用,发展充实了小说自身情节与内容.驿舍遇怪下的叙事环境与空间共同构成了小说叙事内在逻辑.这一叙事模式也呈现出驿舍遇怪叙事下的多重文学蕴含,具有典型意义.

    叙事空间文学《东阳夜怪录》遇怪

    漫谈《笑林广记》的讽刺艺术

    王猛刘香环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笑林广记》是古代笑话集中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讽刺意蕴,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不仅具有讽刺的广泛性,而且具有讽刺的深刻性和多样性.作为讽刺喜剧艺术,它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反常现象,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修辞手段,凸显人物违背生活情理与逻辑的反常一面,从而制造出某种滑稽和不协调,以达到"笑"的审美效果.

    《笑林广记》讽刺喜剧滑稽

    从《聊斋志异》中的儿童形象看蒲松龄的教育观

    许欣慧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说虽以志怪谈异闻名于世,但其中塑造了不少个性突出的儿童形象.这些儿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陈平为代表的智童、以大男为代表的孝童、以柳氏子为代表的顽童和以纫针为代表的善童.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要的儿童形象进行分类解读,挖掘出儿童形象背后蒲松龄的教育观念——追求"才贤双重"的教育目的,重视"德智并举"的教育内容,倡导及早施教的教育方法等.

    《聊斋志异》蒲松龄儿童形象教育观

    《诗经》中颂诗的文化意蕴

    杨宝仁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中的颂诗主要是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祭祀乐歌,但结合颂诗的产生背景、时代及它与西周礼乐文化的关系和它所开创的中国文学的"美颂"传统来看,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诗经》颂诗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这些在礼乐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精神的诗歌,不断激励着人们的昂扬斗志和健美情操.

    诗经颂诗文化意蕴祭祀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开讲的多种方式

    钟凤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上好该课程是专业老师值得努力思考的课题.随着"新文科"理念的传播与扎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网络时代充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科书来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学生自己在网上就可以自学得到,那么我们的课堂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必须打开思路,不断给自己充电,做知识的收集整理综合并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的工作,我们应该扮演领路者、知识导游的角色.那么该如何丰富我们的课堂?这是本文着重想探讨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课堂苏轼

    传统文化融入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霍子梁黄群英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现当代文学课程中"寻根文学"的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过程中显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行查摆与反思,旨在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寻根文学"内容教学实践中的相似性与契合点,探析具体可行的优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现实方案,以期映射到现当代文学课程乃至文学及类文学专业相关重点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助力文化自信的融汇和立德树人的落实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优秀传统文化文学课程"寻根文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阅读教学方式研究

    顾祎杰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逐步走进了每个教师的心里,当下的环境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倡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以此来反哺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洪晓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内容组织与表现形式上,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层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二层关于阅读的任务群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单元系统"和"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本文依托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具体指向,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统编版小学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大单元阅读教学设计内涵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