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文学中"坏孩子"的形象赏析

    王雅彤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文学发展至今,有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顽童,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类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成年人称为"坏孩子".但他们自从被创作出来就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他们凭借着自身特别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孩子,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他们极大的创作价值.这类人物形象不仅是是创作者对自己童年经验的重塑,更满足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他们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还原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同时也让成年人在阅读中得到童年精神的回归.

    儿童文学"坏孩子"顽童创作价值

    王国维的悲剧人生观与诗词创作

    刘丹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是我国近代史上融汇古今、贯通中外的学者,他在哲学、文学、音韵学、文字学等方面皆有突出贡献.在学术研究之余,王国维和我国历代的文人一样,有着丰富的诗词创作."诗可以怨"是我国重要的文艺理论,指诗歌具有政治讽喻和抒情的功能,诗人创作的动机为强烈的情感宣泄需求.本研究从我国儒家的理论主张"诗可以怨"的角度,解读王国维诗词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悲剧人生观.

    王国维诗词创作"诗可以怨"悲剧

    新世纪以来《骆驼祥子》研究综述

    牛佳欣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骆驼祥子》自1936年开始在《宇宙风》上连载迄今,始终是学界关注的对象.通过对新世纪以来的《骆驼祥子》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修辞方法、叙事风格、人物形象分析、故事的悲剧性研究等仍然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从小说的经典化、译介研究、民间立场、女性主义、城乡视野等层面研究《骆驼祥子》,使《骆驼祥子》研究呈现出多面开花的特点.

    老舍《骆驼祥子》研究综述

    从纪录片看影像史学的新发展

    张玉凤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影像史学的背景下,纪录片作为一种再现过去历史的方式,以全新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在影像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纪录片与历史的建构和呈现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拟从纪录片入手,通过《河西走廊》与《历史那些事》的对比,梳理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窥见纪录片在公众影象史学背景下应如何接续发展.

    影像史学纪录片《河西走廊》《历史那些事》

    《论语》中的德育智慧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秦婧文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德育目的,仁本礼用的德育内容,以及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其德育目标涵盖了提升个人修养——君子怀德、增进社会和谐——里仁为美、促进国家富强——天下之民归心三个层面;其德育内容涉及到"志于道,据于德"的个人身心关系教育、"泛爱众,而亲仁"的人际关系教育、"居处恭、执事敬"的社会关系教育三个层面;其德育方法包括了以理服人——诲人不倦、注重实践——学以致其道、树立榜样——见贤思齐 、善于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等.这对当今家庭教育当中明确德育目标,优化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论语》德育智慧家庭教育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探究

    卢婵钱华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运用更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在实际课堂运用过程中存在单一性、缺少对评价语的自我反思等问题.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将理论知识转实践应用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建构多元化、创新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评价语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探究

    罗璇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张家口地区8所农村学校121名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调研,发现存在缺乏课外阅读指导;读能力水平较低;课外读物获取渠道有限等问题.鉴于此,要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教师培训增设课外阅读指导项目,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能力的转化,以便探索一条适用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道路,进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小学校园语言景观创建策略研究

    吴振湘周永华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校园是特殊的公共场域,它的服务主体对象是小学生.其语言景观的创设与一般公共场域不同,带有育人功能.针对当前小学校园语言景观的问题,本文提出四种创设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突显自我原则、学龄分段原则以及知识迁移原则.

    小学校园语言景观语言景观创设策略校园文化建设

    梦溪世界:散文里的湖南形象

    曾娟雷蕾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籍作家龚曙光散文里的"湖南形象"是诗意又温情的.他的散文集以游子身份描写故乡的人和事,构建了一个特殊的"梦溪世界",凸显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并反衬出现代城市文明下乡镇存在的问题.龚曙光笔下的"梦溪世界"是当代乡土湖南的一个镜像,拓展了乡土文学的审美表现领域.

    梦溪世界湖湘文化乡土社会湖南形象

    傣族民乐"光邦"鼓舞的文化传承价值

    田静琳刘颖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傣家独特的民俗乐器——"光邦",借助独特的群体与地域鲜活的流传在傣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当地具有较高的艺术形式与教育价值.在跨境外交流中,光邦简单易学的表演技巧与振奋人心的观赏价值,成为了中缅交流的重要枢纽.本文从文化视域的角度阐述光邦的制作工艺、特殊价值、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现状与实施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光邦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