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漫威电影宇宙的本体探究

    魏異文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漫威影业如何一步步构建出漫威电影宇宙本体,以漫威电影宇宙的界定为切入点,探究漫威电影宇宙的特点,再对其作出评价并得出结论,最后探讨漫威电影宇宙的未来发展,同时给予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一些建议.

    漫威电影宇宙本体探究

    襄阳文化多媒介外宣策略探析

    王晨晨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地文化外宣是本地文化走向世界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襄阳名城文化外宣媒介形式单一、宣传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通过图文、影音、音视频等多维传播媒介方式,提升大众对襄阳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进而提升襄阳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襄阳名城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襄阳文化多媒介外宣文化价值

    高职高专院校中年教师心理调适对策探究

    阮春梅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变化,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中年教师在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竞争压力下,身心疾病、人际关系、职业行为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仅需要社会的重视,还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关心,更需教师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合理运用一些心理调适的策略,达到心理健康.

    高职高专中年教师心理调适

    马克斯·舍勒论教育、人和知识

    汪震庄威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舍勒认为教育是一种个体性的具体形式,但应从存在论角度加以看待."追求教育"意味着人要热烈参与自然和历史中具有世界本质性意义的一切,此本质即人格在爱和认识中的世界化生成,此即教育之存在,其核心即人在爱的分有中而行动并以神性为精神理念而不断更新人格和共同实现神性的过程.教育也因这种存在论构造而成了人所必须的教养知识.舍勒指出人类历史发展中改变和控制外在世界的实证知识变得越来越强大,对教养知识和拯救知识却加越发忽视,而教育的未来必然是这三种知识和不同文明间的谐调.

    舍勒教育知识

    试论町人文学中江户时代的七福神信仰

    叶子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七福神信仰于江户时代固定成型,并在町人阶层中盛极一时.井原西鹤的町人物以町人阶层的生活为舞台刻画了町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中有描绘町人的七福神信仰的情节.本文为了把握江户时代七福神信仰的发展脉络,以《日本永代藏》和《世间胸算用》为文本,剖析了町人阶层信仰七福神的情况和内因,并通过七福神信仰的故事来揭露了井原西鹤对町人社会的认识.

    江户时代七福神信仰町人社会井原西鹤町人物

    "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预期与情绪

    范仲怡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前件P为已然发生的事件,后件Q为由非P推导出的结果.该句式具有强调、释因以及情绪功能,具有强调突变原因的表达特点.预期的不同会带来情绪的变化,不同条件下的预期能让人在语境中表达特定的语用功能,产生庆幸、不满、意外的情感.当预期为负向,实际情况为正向时,会使人产生庆幸的情绪.该句式有"要不是"+指称性命题或叙事性命题两种形式,具有运用范围广、表达不同主体情感的功能,符合中国人内在的文化特征.

    "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预期语用功能

    双减背景下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纵兆娟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与新时代的教学需求相适应.所以,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家庭作业设计.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双减背景个性化作业设计

    小班额背景下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颜小军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村小班额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小规模学校教师怎样发挥小班额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优势,让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小而亲、小而活、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趣、小而高效",应是我们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要研究的一个突出话题.

    小班额语文有效课堂因材施教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中华文化自信

    蔡晓艺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中,东方文明强调和谐共处,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西方文明表现出不同的哲学思维,选择了"独立"的发展道路,这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批判.中国始终坚持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中国在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强大的内在动力,已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进一步厘清中西文化的本质特征并对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有益探索.

    中西文化文化差异文化自信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庄迪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里士多德继承并整合了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前人对幸福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幸福就是至善,而至善的实现有赖于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合乎适当的中间道等观点.在当下,青少年的幸福观日趋多元甚至扭曲,面对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调整、利益格局变动等带来的德育危机,我们需要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思想加以辨别吸收,引导青少年树立合乎德性与时代发展的幸福观,这对丰富创新我国当代德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幸福德性德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