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词《贺新郎》的音乐性探析

    李千千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是一种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新型抒情诗体,它盛行于宋代,是继诗后的又一文学艺术形式。词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词的结构、句式、平仄字声等都与音乐息息相关。词被称为"声学",音乐性是其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因此通过分析宋词的音乐性,可以了解宋词的艺术真谛,并且从中洞悉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本文选取宋词中具有代表性的词牌《贺新郎》,分别从它的声韵特征、声情概况、歌唱情况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它的音乐性。

    《贺新郎》文学音乐宋词

    大丈夫理念在《孟子》人格教学中的体现

    曹蕊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格教学"是2011年课程改革后教育者们提出的一个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新概念。在我们悠久的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人格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但孟子的语录集《孟子》被认为是人格教学的典范。本文拟以人格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孟子"大丈夫"理念与人格教学的融通,并基于"大丈夫"人格教学理念,以《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为例,具体阐释如何运用独立思维、社会担当意识与养正气等策略优化统编语文教材中《论语》教学。

    《孟子》大丈夫人格教学

    "1+X"阅读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蒋佳琪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从"1+X"阅读理念出发教学古诗词,将课内的"1"链接到课外的"X",把握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和规律,能从阅读延伸的角度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聚焦议题,遴选适配的"X",在阅读方法上讲究一隅三反和课堂育人的梯度性,构建学生的比较阅读意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1+X"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如何构建生态型高效语文课堂

    李胭脂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课堂是以遵循人的生命成长、个性发展为成长法则的教育形式,它更尊重人的自然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而创设的学习体验。它通过尝试自学,深入探究,培养学生产生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思想碰撞,解决问题,培养自信、创新能力;通过展示汇报,多样衡量,学会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赏读提高,迁移拓展,发展学生责任心、使命感。让学生全面和谐成长、自然生态成长、自主创新成长。

    生态课堂合作探究构建高效

    网络流行语"XX刺客"的社会语用与教学启示

    陶敏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来源于重大社会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以2022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XX刺客"为研究对象,追溯其来源的同时从模因论视角分析其流行原因和社会语用,探讨其给语言教学带来的启示。以期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为语言教学提供思路。

    网络流行语"XX刺客"模因论语言教学

    《围城》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陈敏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围城》内涵大量文化负载词,展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本文选取翻译适应选择论,通过"三维"层面浅析小说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体分析译者莫宜佳的适应与选择,进而得知莫宜佳在翻译实践中符合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并恰如其分地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意译、直译、替换法和增译灵活地处理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题,有利于助力德国读者知悉中华文学和文化。

    钱锺书《围城》莫宜佳文化负载词翻译适应选择论

    "凡尔赛"一词在汉语中的演变

    马婷杨文全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凡尔赛文学"一词入选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该词的使用日益频繁,因此该词的词义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此本文拟简单分析其演变的因素。首先,探求"凡尔赛"一词从名词性到形容词性的功能演变,以及增加其他附着语义特征的演变过程;其次,从认知视角探求其词义发展的理据及其衍生结构;最后分析其爆红网络的原因。

    "凡尔赛文学"语义演变隐喻认知

    古代汉语"胸"的名称系统研究

    张亚静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是人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胸的概念,在人类早期就已形成,但自有文字起,指称胸的名称就屡经变化。本文在"胸"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遵循名责实的原则,系统地梳理古代汉语中指称胸的名称,并考察其内部的演变情况及规律。

    "胸"概念名称变化

    英美文学课程在超星平台过程性考核应用

    刘青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学科核心课程。在"三全育人"和"智慧教学模式"背景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符合新国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适应现阶段的课程创新性教学改革趋势,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必须改革创新。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的考核方式能较好地规避传统方式的弊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学习环节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考核评价,是高校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可行性之路。

    "超星"英美文学过程性考核

    《海上花列传》"哉"类语气词考察

    周莹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海上花列传》中的"哉"类语气词为切入点,穷尽式搜索作品中的"哉"类语气词,考察"哉"类语气词的用法和表达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语用功能。作者认为"哉"类语气词的语用功能有三方面:一是凸显人物形象;二是满足当面会话时的交际需要;三是帮助听话人确定语势,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海上花列传》吴方言语气词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