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莫莉冯敬雅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化、具体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根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在教学中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力,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对提高学生中国优秀文化的感知力、培养文化自信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古诗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小学古诗教学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实践运用

    石维政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引入"导学单"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综合效果.本文结合《纪昌学射》课程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导学单"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究,旨在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自主探究学习,对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

    课堂教学"导学单"《纪昌学射》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关于美的探讨

    吴梦萍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论美的源头,对于"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向世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参考,虽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美是难的",但是其篇章中所提及的关于美的探讨对后世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关于美的探讨发展到现代更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卢肇《鸲鹆舞赋》考论

    郑永乐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考证分析,认为《鸲鹆舞赋》创作于作者歙州刺史被罢归乡后,表现了作者超然自守的心境、不与俗态同尘的品格.这篇赋作促进了鸲鹆舞升华为特定的古典文学意象,历代众多作家常常借这一意象抒写率意放诞的性情.

    卢肇鸲鹆舞《鸲鹆舞赋》谢尚

    教材结构体系下高中语文教材三十年变化之比较

    麻巧凤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课程标准在教育的不断进步中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教材建设产生了很大变化.基于结构体系视角,从教材各系统入手,对1990年人教版与统编版新教材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具体对比分析,总结出间隔了三十年的两种教材结构体系的异同.从两种教材结构体系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199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某些结构与内容部分已经稍显过时,但仍有一些部分是值得新版统编教材借鉴学习的.通过将两种教材进行对比,进而对当下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些新省思.

    教材人教版统编版结构体系

    《蜀相》研究综述

    袁昕彤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各版语文教材中,《蜀相》是选编频率较高的一首七言律诗,历来受到许多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研究关注.学界对于《蜀相》的文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存在争议的异文、意涵丰富主旨以及逐联逐句的鉴赏解读中,这三个因素共同促使《蜀相》一诗成为一个复杂的教学文本.

    《蜀相》异文主旨句解研究综述

    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职古诗词文化传播

    李瑶王晓娟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引发了社会范围内全面学诗的热潮,中华优秀传统古诗词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宣传古诗文化.让高职学生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者,可以提升、培养文言阅读能力,并进而形成了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大有益处.

    《中国诗词大会》创新传播传统文化

    音乐剧《如果·爱》创作艺术及人物特征

    石延枫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剧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它在历史上属于一种典型的歌剧表演形式,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戏剧还有各种舞蹈形式来表现和描写音乐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本土化音乐剧迎来新的"春天",直到今日中国音乐剧已经有了40年的历史,出现了众多优秀剧目.原创音乐剧层见叠出.音乐剧《如果·爱》是著名导演陈可辛创作的作品,被媒体称为是中国的首部歌舞剧.这歌舞音乐剧获得了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闭幕电影的资格,并在2006年第11届香港电影金紫荆最佳影片颁奖典礼上再次获得最佳7项大奖.并先后荣获了金马奖、金像奖24项的提名,10项大奖.故事情节是传统的三角恋的故事.剧中的人物形象可谓十分丰满,细腻的情感在剧情与音乐的融合中传达给观众身临清净的感受.

    人物形象塑造《如果·爱》音乐人物情感

    关于日本神话三贵子中月读命的分析

    谢鹏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对日本神话中出现的,天照大神,月读命,须佐之男进行解读和分析.月读命虽然和天照大神以及须佐之男有着相同的血脉,共同被称为三贵子,但在记纪神话中有关月读命的描述与另外两柱神相比却格外的少.在《古事记》中身为夜神的月读命掌管着夜之食国,而《日本书纪》的记载却有所不同,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月读命和天照大神共同治理着高天原,另一种说法是月读命独自掌管着大海.虽然记载有些许不同,但都不难看出月读命在日本神话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日本神话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月读命虽然作为三贵子之一,但关于这位神秘的夜神的研究却很少,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这位本文将以《古事记》,《日本书纪》为中心,对夜神月读命进行分析.

    三贵子日本神话月读命月之食国

    对外汉语"有"和"是"存现句教材分析

    王雅琪陈启祥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语言的三大要素:语义、语法、语用的角度出发,对五本综合类对外汉语教材中"有"字和"是"字存现句进行分析,结论是它们普遍存在轻语义重语法,先语法后语义,缺乏语用讲解,缺少"有"字和"是"字存现句的区别讲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教材提出一些建议:以语义讲解为主,语法讲解为辅,先语义后语法,重视语用的讲解,增加"有"字和"是"字存现句的区别的描述.

    教材对外汉语"有"字存现句"是"字存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