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新媒体时代《红楼梦》的传播与发展

    吴笑淼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新媒体时代下,文学也在不断寻求"突围".本文主以社交媒体、社会化视频、影视化改编以及"二创"衍生等多个数字新媒体时代重要传播媒介与途径为观察对象,对基于新的文明时代、数字媒介环境的《红楼梦》及其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与探究.《红楼梦》正不断横跨多种媒介并且与之深度融合,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红学发展新面貌.数字新媒体也为《红楼梦》在当下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手段和思路,为推广和传承《红楼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红楼梦》数字新媒体红学研究

    从当代华语辩论看《孟子》论辩艺术的历史传承

    李彧川杨越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作为先秦诸子中以"好辩"著称的大家,其语录体著作《孟子》中所记述篇章语言精妙犀利、辩论技巧炉火纯青、逻辑推理缜密有力,其用以论证中心思想的语言思辨针对性、逻辑性对综合研究孟子思想、战国时期政治与文化概况,对现代辩论技巧、风格都有很大影响.当代华语辩论论证思路与《孟子》既有沿袭之处,又多有发展与变更.

    《孟子》华语辩论中国古代论辩艺术

    温儒敏阅读教育观的内涵论析

    余璐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儒敏阅读教育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着鲜明地体现,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层面:强调阅读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重视阅读的量的积累和速度的提升以及对多种阅读方法的兼采并用.在温儒敏阅读教育观中,语文阅读教学与考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正确地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语文考试成绩的一条重要途径.温儒敏阅读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温儒敏阅读教育观内涵

    用跨媒介阅读教学助力学生的思辨能力

    林流山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媒介日益丰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直接,甚至于暴力,时常处于被阅读的境地,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真假信息难以辨别.变化的世界同样需要批判式思维,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利用跨媒介教学优势,发掘语文理性思辨的一面,通过专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思辨阅读中成长.

    批判性思维跨媒介教学思辨性教学专题教学

    高中古诗词情绪鉴赏的阅读策略

    吴倩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诗词作为流动的历史,记录着先辈们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宝贵的智慧结晶,需要后辈们沉浸、研读与传承.但目前古诗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讲解仍局限于晦涩内容,忽略了诗歌整体的文化内涵和意蕴;而学生对待课内诗歌也仅仅是为了得到试卷中背诵默写的分数而进行机械记忆,读完一首诗词的他们并不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也不能融入诗人描绘的场景,更无法认可时代语境赋予作品的超时代意义.在笔者看来,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困境,就需要一线工作者们重视古诗教学的情感目标,侧重于思考如何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让学生能够"置身诗境",自发地调用文化积淀对古诗的辞句和意象进行审美鉴赏,并进一步将诗词情境与个人阅历相结合,将诗作真情融入生活,将生活真感用于鉴赏,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情感目标置身诗境审美鉴赏

    高中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简双双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作家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既要从课内出发开展文学创作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又要从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文学创作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有着很突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策略.

    高中学生文学创作能力培养

    中职生议论文写作入门训练方法

    吴思莹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论文是中职生对口升学语文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技能,要求中职生可以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由于中职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素材积累欠佳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议论文写作"入门难、难入门"的窘境,本文分析中职生议论文写作入门阶段面临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归因,探索可行的议论文写作入门的策略,以对相关的写作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中职生写作困境与难题议论文教学写作策略

    景物类记叙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黄晓颖吴作奎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学生对于景物描写不似人物那么生动,无法写的具体.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写景水平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阅读和写作是相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本文将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开掘其中的景物类记叙文读写结合点,在景物类记叙性作品教学中利用这些读写结合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写作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由《论语》中"死,葬之以礼"引发的思考

    王倩倩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孝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包蕴着丰富的内涵.《论语》中的孝经前人阐释主要包含敬亲、养亲、爱亲、谏亲等丰富含义.为亲人死后举办的丧葬之礼在现代具备寄托哀思、思想传承及精神慰藉等多重意义,追及丧葬之礼的最根本含义,《论语》中有关丧葬之礼的论述有所阐明.丧葬仪式是孝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孔子极力推崇的礼的重要表现形式,丧葬之礼是对逝者的恭敬.丧葬之礼和对祖先以至神灵的祭祀制度有相通之处,它们皆为孝的实现形式,可以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论语》丧葬之礼

    失衡与平衡:生命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赵文乔王武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过程"重知识、轻生活"、教学方式"重训练、轻情感"、教学评价"重体系、轻独特"等三方面的失衡现象,从根本上阻止了语文教学对人本真的回归.其原因在于语文的"工具性"价值被无穷放大,导致忽视更为重要的语文"人文性"价值.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性、情感性和独特性,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素养,紧扣教材的文本特点,形成生命化评价方式.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