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清代四川文教政策的灵活性:以义学为中心

    徐艺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朝四川的义学实际上是清廷推行文教政策、实行教化的具体方法之一,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治域内广大民众对儒家文化的认同,进而实现国家认同,维护统治秩序.四川地处西南边缘,其地民族构成复杂,义学的广泛设立对于实现清朝统治者"文教遐宣"的教化目的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四川义学也在时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分析,有利于了解清代文教政策因时、因地、因俗制宜的灵活性.

    清朝文教政策四川义学灵活性

    近代国人对菜肴烹饪方法的认知及饮食文化内涵

    彭斯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烹饪经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拥有繁多烹饪技法的特有烹饪体系.不同烹饪方法的使用则对食物的色泽、口感、营养成分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近代受到西方科学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于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有了更加多样的认知.本文将从近代国人在菜肴烹饪方法使用中对于营养、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地域的烹饪使用差异等认知进行梳理,更加深入探究近代国人对于烹饪的使用认知,以及其背后蕴藏的饮食文化内涵.

    近代国人烹饪方法认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探析

    滕长萍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使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观念高素质

    基于生态学视角看边缘儿童的个性化教育

    张真真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的学者对于边缘儿童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因此在对待边缘儿童的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对策.本篇文章以一位中班小朋友为例,介绍幼儿的基本情况,总结其边缘表现,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借以生态学的整体、系统、平衡、动态的观点,提出关于改善家庭、幼儿园以及家园合作三个方面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边缘儿童原因及对策生态学

    解读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

    吴文昕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非常推崇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提倡人在教育中的整体精神的培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人自由的理念.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里,雅斯贝尔斯集中阐述了将"人"作为教育核心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观重视对"人"的培养,提倡整体精神的教育、自我主体意识的教育,倡导苏格拉底式的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同时,他阐述了一种自由独立的大学观,给予我们很大启示.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精神培养教育观念

    《二十四史全译》之《汉书·本纪》译文商榷

    彭康唐生周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四史全译》是许嘉璐先生主编的一套史书翻译丛书.普及之功颇多,翻译之误不少.通过对《汉书·本纪》及译文的研读,列出译文错误7处,分析致误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译文.

    《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本纪译文商榷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与进路

    葛丽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全面推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学校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不健全、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能力不均衡、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不扎实等诸多难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抓顶层设计,要让教师认同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并能跨校际跨平台交流分享,多途径让学生能自觉学习、团队合作、敢于探索,总之多维度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让大学语文课程的"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难点进路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田慧胡丽娜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将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打造"实体课堂";通过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思政教育内涵的实践活动,打造"情境课堂";通过利用媒体手段和资源,打造"数字课堂".通过"三个课堂"更好地实现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少年"记忆的真实重现与重构——读席星荃的《祖先的村庄》

    王晖赵禹平
    180-181页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评阮仲谋的《古老的磨盘河》

    张泽勇
    182-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