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萨特存在主义视域下《文城》的解读

    赵敏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入手,以余华新作《文城》为中心,探讨了在小说中体现的无法抗争的宿命与灾祸、自我塑造与自我选择、直面人生的勇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对比余华九十年代的作品,论述存在主义解读下《文城》所体现的新质——从对苦难命运的被动接受到对个体生命的主动选择。

    存在主义余华《文城》

    刘慈欣《三体》系列中人性的矛盾

    郝一蕾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小说跳出现实社会本身,体会深藏于现实社会之下的事物。《三体》系列的主人公不仅仅有英雄叙事的一面,也体现出精英与大众的矛盾,具有相当的符号性,在生存的威胁下,人性做出的选择也迥然不同。本文从《三体》系列的重要人物形象入手,探析刘慈欣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

    《熙德之歌》中骑士的荣誉观

    栾兴正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熙德之歌》创作于公元12世纪,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史诗,也是第一步使用卡斯蒂利亚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作品通过对于主人公熙德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忠君爱国的中世纪骑士形象,刻画了以勇敢、正义等为核心的中世纪西班牙骑士的荣誉观。本文以《熙德之歌》为例,分析中世纪西班牙骑士的荣誉观。

    西班牙文学《熙德之歌》骑士荣誉观

    从《台北人·一把青》看乡愁和文化认同

    秦雪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家白先勇由于特殊的出身一直都处于漂泊中,在一次次的离别辗转中他逐步对乡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本文以漂泊背景下的其中一个短篇《一把青》为出发点,谈及生发在女主人公朱青身上的包括时间、地点、身份等多重变化引起的乡愁情绪,进而从一个群体认识上来分析这样的乡愁流露归属,以及乡愁情绪的产生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此加深对这样一段历史情感的认识和对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深思。

    白先勇《台北人·一把青》乡愁文化认同

    现代经典歌曲中歌词的意象美

    周银凤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多数人无法静下心来咀嚼或品味某种情绪。作为一种独特而精致的抒情艺术,传统的诗与词也渐渐使人类失去了冥想的耐心,那些古老的节奏和意象已经令我们感到陌生。幸而,一门新起的文学艺术——歌词诞生了,它以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支持了诗词香火的延续。其丰富的意象美使它高傲地存活于各类艺术之中。本文针对现代经典歌曲中的歌词这门特殊的文学样式进行探析,粗浅地研究了现代歌词艺术中"意象"所折射的审美特征和美学意义,以期对现当代歌词的创作与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现代经典歌曲歌词意象

    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杨丽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获取了许多新颖的网络流行语语料,并通过对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选择了"缩略"、"词族类推"、"发嗲化"这三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其具体表现和动因。

    网络流行语缩略词族类推发嗲化

    王崧舟诗意语文对教学的启示

    陈璐王余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类型复杂多样,对教学手段的要求不一,王崧舟老师所开创的诗意语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化教材为诗意情境,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论文以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为抓手,为提供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从阐释何为诗意语文、应用理由、对当下的教学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诗意语文的应用提供参考。

    王崧舟诗意语文诗意情境能力

    字词联结式文本细读方法应用示范

    魏艳辉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字词联结式文本细读方法是一种以"字词"为核心,通过对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挖掘文本意义的细读方法。本文应用这一方法分别对英国诗歌、戏剧与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目的是显示此方法在挖掘文本意义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文学文本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

    字词联结文本细读方法文本教学

    中职生阅读素养提升策略

    孙文娟谢春艳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素养是预测学生今后学习及工作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中职学生阅读素养提升需要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目标了然于心、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要有"慧眼"、教学方法要"目中有人",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学生要端正阅读态度,坚持阅读计划,提升自我阅读察知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素养中职学生阅读指导阅读习惯

    鲁迅《朝花夕拾》整本书批注式阅读

    侯艳朝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学打开了新局面。如何保证阅读教学量与质的"两手抓",又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课堂实践中,采取联想式、疑问式、感受式等多种批注方法,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这一过程中,学生做到了与先生近距离对话,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达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目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在此之前,初中生多少对鲁迅已形成刻板印象,对久远时代赋予文章的沉重主题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重拾热情,对后续语文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鲁迅《朝花夕拾》批注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