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凯特·肖邦《过错》中的生态观

    张蓉蓉万雪梅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错》是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内战后南北方人民在相处过程中关于维护自然与发展工业这两种观念之间不可避免的碰撞.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活在"种植园"和"伐木场"这两个不同社会空间中的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不同态度及相处方式,随后以特蕾莎和大卫这两个人物为重点,探究了他们二人对待自然与工业两者关系的不同态度及转变,进而通过总结归纳,从中管窥肖邦在《过错》中的生态观.

    凯特·肖邦《过错》生态观美国文学

    亚里士多德《诗学》视角下的高老头悲剧性

    罗慧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老头》是十九世纪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在其《人间喜剧》系列中堪称之最.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高老头》呈现了多条线索、多个人物,与书同名的高老头父爱悲剧引人入胜.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论基础上,对高老头的悲剧进行理论探索,从悲剧情节、悲剧人物和悲剧效果三个维度深入体会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艺术,走进高老头的悲剧内蕴,思考《高老头》对传统悲剧理论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诗学》高老头悲剧

    福斯特《莫瑞斯》中主人公心理变化探析

    吴怡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斯特的《莫瑞斯》是一部描写同性恋情的小说.在二十世纪异性恋霸权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主人公莫瑞斯随着受到不同人与事的影响而经历了从困惑到自由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本文试解读莫瑞斯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变化并深入分析造成此变化的影响因素.

    福斯特《莫瑞斯》同性恋小说心理变化

    莎士比亚《驯悍记》中的经济书写

    王霁雯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莎士比亚的《驯悍记》(The Taming of the Shrew)这部市井喜剧表面上是围绕巴普底士他家两名闺秀的婚事展开的,实则揭示了早期现代英国市井间的商业情况以及婚姻实质.在戏中,绅士与奴仆的差距只在金钱.婚姻与交易紧密相连,女性退为被物化、被贩卖的"商品".通过一系列描写,莎士比亚概括了早期现代英国的世情风俗.

    莎士比亚《驯悍记》商品婚姻女性

    潘金莲与林黛玉形象的本我与自我比较

    丁雪露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从"自我"和"本我"的角度解读潘金莲和林黛玉两个艺术形象,林黛玉和潘金莲在形象解读中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其实他们正体现了小说人物塑造从"本我"到"自我"的一个过渡,这种人格的选择不仅导致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暗示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从另一方面看,"本我"型人物的塑造更能凸显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意味着《红楼梦》小说人物塑造的成熟.

    《红楼梦》《金瓶梅》自我本我林黛玉潘金莲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民俗表达

    位海燕张新珍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影视剧发达的今天,《父母爱情》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国产电视剧,其较高的艺术价值给各类观众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民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体现在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研究上.本文试从方言与礼仪民俗、方言与饮食民俗、方言与地域民俗三个方面对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民俗表现进行分别阐述.

    影视剧《父母爱情》民俗方言

    图里翻译规范论下的《简·爱》译本比较

    徐圣俊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的外国优秀作品译本可带给受众期望的心理感受与文化享受.据此,为研究译本的翻译效果,提升其适应性.本文围绕《简·爱》优秀国际作品,以图里翻译规范论对比探究其译本效果,并在探究基础上提出适应性翻译建议,望对相关人员在该领域的工作、学习有所启发.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图里翻译规范译本对比

    对话教学法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杨秦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对话理论为基础,探索对话教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运用.对话教学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通过对话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师生的对话是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下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

    对话教学法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语文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的基本问题

    王莉亚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作为当今教育的热点,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整本书阅读"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在构建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同时"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围绕"整本书阅读"的内涵、价值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展开论述.

    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基本问题

    以鲁迅作品为例探寻群文阅读的方法

    杨林娣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是学习开展的第一步,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技巧的掌握能够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语文中的重点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中,阅读的难度相对不大,但是学生对于文章主体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语文阅读的课文类型相对多元化,包括古诗词、散文、寓言故事等,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文章类型,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在当下的语文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形式,来丰富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加高效化的阅读技巧,保障学生的阅读质量.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每一个初中生所必读、必学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强化自身的思想建立.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他的文章中,充分展现了民族主义精神,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民族主义精神.

    鲁迅作品群文阅读语文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