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梁漱溟新儒学思想心性之学的继承基础

    张书语王若曦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漱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新儒学的开山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儒家文化的复兴,试图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出路,从而解决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梁漱溟新儒学的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当代传统文化的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纵观梁漱溟的一生,一直在为儒学思想的复兴做着不懈的努力,虽然他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努力是应该肯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心性论"思想是梁漱溟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面对文化危机,他结合中西哲学不断地完善其思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当下文化环境,表明对传统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信心。

    梁漱溟心性之学新儒学生命哲学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唯实论

    近二十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试题管窥

    胡春英刘斌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年来,浙江卷文言文紧贴语文的起点,非常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浙江卷文言文既具有极为完备的选材逻辑,也具有典型的题目命制特色。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浙江卷应该继续秉持优良特点,保持自身特色,又要兼顾新课标的命题导向。

    浙江卷文言文高考语文命题特点

    例谈文化差异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汪纯纯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一大批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碰撞。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其著作《中国和基督教》一书中,对这一时期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间的差异意味着两种文化无法融合。然而反观现在的中国,中西文化相融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基督教中西差异文化融合基督教中国化

    从滇西小哥看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

    黄神带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西小哥的短视频因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而走红国内外。滇西小哥在海外的走红,为我们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范本。本文通过分析滇西小哥短视频中的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探究其对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影响,同时亦作出了互联网对传承传播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董梅华滇西小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互联网中国故事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家庭会话分析

    陈佳文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分析家庭互动中父母身份的建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父母身份对家庭互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有意识地选择对话策略构建了两种类型的父母身份。一种是专制型父母另一种是专制型父母。这两种身份的建构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笔者观察发现,权威型的父母很难达到与孩子交流的目标,而权威型的父母往往在对话中达成自己的教育目的。

    《小欢喜》会话分析身份建构家庭交流父母身份

    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

    何蔚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是医学生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为既有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又具备医德修养、人文素质。运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人文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和现实的价值。

    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走向

    郭娅玢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在中国社会全面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民众生活水平获得了改善,更多的人开始寻求充实的精神生活,而大众文化艺术博物馆建设也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充分关注。所以,其中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内容也就必须创新,以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以适应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本文剖析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新形势的基础上,期待能够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生活的实现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文化馆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策略

    阚宝晓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更是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民族地区因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存在乡村教师人才招聘困难、培育困难及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认真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师资力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创造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工作使命感等措施入手,弥补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确保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民族地区教育乡村教育

    赏识教育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

    刘思伶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这些学困生需要被关注,他们自身的价值需要被唤醒。赏识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批评教育,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用肯定、欣赏的眼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对引导学困生激发自我效能、提高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在教育方式、教学设计、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学困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助于实现学困生转化和自我成长。

    赏识教育学困生实施策略

    语文教材中的劳动者形象及教育价值

    钟逸洋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对劳动教育大力提倡,教材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是进行社会主流价值渗透的重要途径,其中刻画的劳动者形象、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通过直观或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劳动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现。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文中的劳动者形象彰显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待人友善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是语文教学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尊敬劳动者、树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劳动者形象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