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陇南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建设

    李建芳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陇南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秦早期文化、氐羌文化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20世纪初年风云激荡的民主革命斗争在陇南有精彩的书写,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立足于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发展力、创造力,培育陇南地域文化软实力,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使美丽幸福新陇南真正成为特色文化之城、文旅康养之城、综合性节点之城.

    陆海新通道陇南市图书馆地域文化秦早期文化氐羌文化

    汉英温度词隐喻对比研究

    冯利凤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使用语料库(BCC、BNC)和系统抽样调查法探究中文温度词"热"与英文温度词"hot"的隐喻表达特点.研究发现汉英温度隐喻使用广泛,两种语言温度概念结构之间存在隐喻同质性和异质性.由于共同的认知模式与生理基础,总体上同大于异.但由于文化差异,二者也有一定差异.由此进一步印证隐喻具有体验普适性,同时也说明人是拥有自由意志的行为主体,在隐喻构建实践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热""hot"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新词"X+媛"的贬义化现象

    刘宁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文章从历时语言学角度对"X+媛"结构的成词路径做了细致的梳理和描写,进而尝试探讨其产生的动因.本文认为"X+媛"结构成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历史来源,即"媛"本身具有的较强的构词能力和构词特点.另外,现代汉语中"名媛"一词逐渐贬义化,受网络事件的影响,该词在2020年其贬义程度加深,为新词"X+媛"的产生及流行奠定了基础.

    成词语素"X+媛"新词贬义

    从《侍坐》看孔子及先秦儒家思想的初衷

    马健社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侍坐》中,孔门弟子曾晳述志,描述了一种悠然景象,洋溢着友善和睦,此乃关于礼治社会之愿景,包含礼治和仁爱思想.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治的社会,需要自觉而严格的自我约束.它含蓄指出,为政忽视克己这一先决条件,只谈自己的作为,则有悖于孔子及先秦儒家思想的初衷.后世统治者更是舍本逐末,篡改仁礼本义,沦为虚伪.孔子及先秦儒家思想的初衷,应该是为政首先要严格约束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先秦儒家思想初衷克己复礼仁礼思想形式化

    对外汉语语法测试刍议

    谢雨均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主要形式之一,包括语法知识的测试和语用知识的测试.本文通过对新HSK三级试卷中所涉及的语法测试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对外汉语语法测试HSK试卷

    中国园林文献英译中科技知识的理解与表达

    董昕怡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其造园手法丰富巧妙,别具匠心.记载、阐释传统园林的中国园林文献中包含大量造园相关的科技知识,在英译过程中,这些科技知识应当被予以重视,并实现有效解读.本文以《说园》双语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文如何通过对科技信息的准确理解和充分表达来再现中国园林文献中的科技知识,以期能为此类文献的英译及中国传统园林在西方世界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借鉴的思路.

    中国园林文献科技翻译理解与表达《说园》

    操纵论视阈下的《红楼梦》英译史梳理

    金艺萌王卓然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突显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文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相继出现,不同时代背景、文化差异及个人经历都会对翻译过程产生影响,这和操纵理论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理论基础,简要梳理《红楼梦》的英译史本并着重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本,探讨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曹雪芹《红楼梦》英译本比较操纵论

    双语词汇通达机制研究述评

    李敏熊喻秦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语词汇加工研究可分为双语表征研究,双语词汇通达研究,双语控制机制研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本文针对目前学界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模型,BIA模型以及BIA+模型,对双语词汇通达机制的发展脉络及主流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述.双语通达机制研究作为双语表征课题的延伸,着重于探讨动态性的词汇激活加工过程,BIA模型与BIA+模型均支持双语词汇信息的非选择性提取观点.BIA+模型在BIA模型的基础上,将双语加工过程划分为词汇识别系统及任务决策系统两个层面,对双语控制机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然而,既有理论模型中仍存在诸多尚未阐明的内容.如,有关双语语言标签的作用机制等课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双语加工词汇通达BIA模型BIA+模型

    农村部分地区喧闹丧葬仪式的文化成因

    王依婷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移风易俗"并未彻底改观农村的丧葬仪式面貌,以湖北竹山县为代表的农村依旧存在一种喧闹的丧葬仪式.论文通过分析竹山县喧闹丧葬仪式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形成这一现象的文化成因:宗教意识的影响、孝道观念的影响、生死观念的变化和社交思维的融入,揭示了农村喧闹丧葬仪式蕴含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农村丧葬仪式喧闹文化成因

    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对代词加工的影响

    邵雯钰李晶晶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词的指代对象的确定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学科都重视的问题.影响汉语代词消解的因素有许多,在语义因素中,动词的隐含因果关系影响代词的消解.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动词的隐含因果关系和代词加工影响展开了许多研究且存在许多争论.本文将探讨前人的动词隐含因果关系研究成果,梳理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对汉语代词加工的相关实证研究,并指出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隐含因果关系代词消解焦点假设整合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