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余莲

半月刊

2097-1788

pca@ncse.com.cn

010-82306084 82306085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25号(北京927信箱)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Journal Cyber Security and Data Govern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月刊)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微型机与应用分会会刊,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主办,1982年创刊。本刊曾荣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三等奖及历届原电子部优秀科技期刊奖,荣获信息产业部1997-1998年度电子精品期刊称号及1999-2000年度电子优秀期刊奖。本刊为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历年被《中国电子科技文摘》和《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收录。本刊紧密结合我国计算机发展与应用的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本刊以其技术性、实用性而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人员及电脑爱好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要素驱动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与应用研究

    秦峥刘帅李育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各项先进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日益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优化生产过程、助力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数据要素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概念出发,系统论述了数据要素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机理,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应用场景,深入分析了我国数据要素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并给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旨在为数据要素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和推广提供深刻洞察和有益启示.

    数据要素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

    基于多粒度级联森林优化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研究

    刘学朋于东升胡铁娜李京儒...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规模网络入侵方式层出不穷,为应对多形态下的网络安全威胁,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级联森林优化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融合Fisher Score算法对不同特征信息进行权重选择排序,最后将其排序后的特征信息送入级联森林的卷积层和森林层,对特征信息进行深度表达和分类,从而得到精准的分类结果.经KDD 99数据集进行验证,在不同测试集占比为90%、70%和30%三组实验情况下,分别实现了 98.20%、99.00%、99.27%的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多种网络攻击,为现有网络入侵检测提供有效区分依据.

    FisherScore随机森林级联森林网络入侵

    基于高性能FPGA的超高速IPSec安全设备设计与实现

    姬胜凯王硕黄毅龙杨志明...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性能FPGA提出了一种超高速IPSec安全设备的设计方案;此方案在以CPU作为控制中枢的基础上,利用高性能FPGA配合高速接口实现100G的IPSec安全传输,同时利用高性能FPGA和噪声源芯片实现国密算法对高速数据进行加解密.搭建测试环境对样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高速IPSec安全设备可完成高达82 Gb/s吞吐率的IPSec安全传输,整个系统延时达90 μs级.

    超高速IPSecFPGA

    国标《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分析与解读

    单博深左晓栋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3月14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国标GB/T 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该标准是我国在数据治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我国首次采用"数据安全技术"作为前缀的国标文件.该文件的发布将在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运行等多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从国内外数据分类分级治理的相关研究背景出发,介绍了新国标的文本内容,对比了中美两国对数据的规制方案.本文认为,新国标的发布,将在提升国家数据治理水平、补齐国家安全短板、应对国际数据规则制定压力和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最后,对我国未来数据安全工作给出了建议与展望.

    数据分类分级国家标准解读数据治理

    军事智能数据安全问题:对抗攻击威胁

    陆正之黄希宸彭勃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入军事作战的各个领域,对现代战争形态进行了全面革新.数据作为军事智能模型的核心驱动力,为模型的有效运转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深度学习的不可解释性,对抗攻击技术的存在给当前军事智能模型带来了严峻的数据安全问题.这种威胁在智能系统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均可能产生,形式多样,难以防范.同时,受到对抗样本干扰的军事数据类型多样,敌方采取的欺骗手段也日趋复杂.因此,分析军事智能数据安全风险样态,并进一步给出军事智能数据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增强军事智能数据的安全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军事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对抗攻击物理对抗攻击

    结合BERT语义融合和关键词特征提取的方面级情感分类研究

    胡耀庭韩雨桥石宇航高宣...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面级情感分类旨在确定句子中给定方面词的情感极性.该任务先前提出的方法无法提取语义信息丰富的上下文初始表示向量,同时也不能精确地捕获局部关键特征的范围.因此,提出了一种结合BERT语义融合(BERTSF)和关键词特征提取(KFE)的方面级情感分类模型(KFE-BERTSF).BERTSF通过门控融合函数融合BERT编码器的高层语义信息,以提取语义信息更加丰富的上下文初始表示向量.KFE通过动态阈值划分句子的局部上下文和非局部上下文,并利用句法距离掩码(SDMask)和距离感知注意力(ADA)提取两个区域的局部关键特征.基于三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KFE-BERTSF取得了比基准模型更好的成绩.

    方面级情感分类BERT编码器关键词特征局部上下文聚焦

    火箭残骸落点综合态势分析方法与应用

    安金霞秦志刚李轩朱岩...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密度航天发射,火箭残骸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面掌握火箭残骸落点综合态势,是高效评估火箭残骸灾害风险和应急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提出了火箭残骸落点综合态势分析业务模型和主题域数据模型,论述了基于海量历史残骸落点数据资源,开展火箭残骸落点预报精确度分析、火箭残骸预置落点区域准确度分析和火箭残骸落点散布区域特征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给出了航天发射残骸落点"态势一张图"的可视化设计要素.工程实践表明,该成果可为提高航天发射火箭残骸风险评估和应急指挥决策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应用效益较好.

    火箭残骸落点态势分析精确度置信椭圆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装备数据评估模型方法研究

    黄杰袁俊崔翛龙程传奇...
    43-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武警部队装备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效能评估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武警部队任务特点和装备建设情况,从"五种能力"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目标层、环境影响层、3级准则层、方案层在内的6层结构模型,并对结构模型的指标体系设置相应权重;之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相应模糊评估模型,对装备效能等级进行评判;最后以模拟评估综合保障能力为例列出了评估模型的具体步骤和实现方法,结果显示评估值为77.5,评判等级为及格,符合实际.通过实例验证,所提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武警部队装备效能评估,为武警部队后续装备建设筹划提供了理论支持,为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

    装备能力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

    基于关键信息流的气象水文辅助决策服务

    程煜峰木子尧马申佳张娟...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以信息流的形式开展辅助决策是满足指挥决策中关键信息需求行之有效的手段.气象水文保障亟需将关键信息流作为重要支撑手段,对气象水文辅助决策服务架构进行探索设计.在分析气象水文决策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跨网系传输的关键信息流支撑指挥员关键信息需求,以提高气象水文辅助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气象水文辅助决策服务架构的初步设计,以新的架构支撑信息网络和业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水文辅助决策服务水平.

    气象水文大数据信息流辅助决策

    基于主从多链的科学数据共享方法构建与实证研究

    陈俊杨锐李岚春周子健...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科学数据管理中普遍存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试图基于主从多链理论,探索提出一套科学数据保护与共享架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多链的科学数据保护与共享方法,这一方法借助多个智能合约、数字签名、星际文件系统(IPFS)技术,并结合科学数据的分级分类和身份认证实现细腻度管理;采用主从多链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存储开销方面显著优于公共链方案,在性能上提升约3倍,并在处理大量交易时展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综上所述,该方法具备去中心化、安全可靠、不可篡改等重要特性,能够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科学数据保护与共享需求.

    区块链科学实验数据数据安全智能合约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