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西学院学报
皖西学院学报

张文兵

双月刊

1009-9735

wxxyxb@wxc.edu.cn

0564-3306860

237012

安徽省六安市云路桥西

皖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皖西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礼貌看汉语拒绝表达中的语气词

    李影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视剧会话为分析语料,参考礼貌因素讨论语气词"吧""呢"在汉语拒绝表达中的应用情况及其语用功能."吧"可附在独立成句的结构(如"算了")、表建议命令等指令行为的小句/句子、反问句、表商量的问句、表评价的陈述句等结构之后,缓和拒绝语气."呢"主要出现在表示拒绝的陈述句句末、句中以及反问句的句末,这些结构中的"呢"对于会话双方关系地位、年龄、性别等非语言因素有限定,凸显了礼貌的得体性.

    汉语拒绝礼貌语气词电视剧

    名词附缀——再论单音方位词的句法地位

    彭程彭家法
    121-12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单音方位词有不同的用法,句法地位也有所不同.后置介词说、名词说都不能充分说明后置单音方位词的语音附着性.附在名词之后的单音方位词句法语义取宽域,保留名词的句法地位,语音具有附着性,具有名词附缀的句法性质.名词附缀的语音句法错配性,体现出词缀和词的双重特点.附着在名词后的单音方位词保留名词地位不是后置介词,方位短语不是介词短语,而是处所名词短语.处所名词短语跟一般名词不同,既能做主宾语,又能作状语,具有双重功能,这可以自然解释方位短语作状语的现象.并非只有介词短语才能作状语,汉语方位短语能用作状语,并不能证明就是后置词短语.语言成分常常具有双重地位和双重功能,需要综合运用语音、语义、句法手段确定语言成分的句法地位和句法功能.

    单音方位词附缀错配双重地位双重功能

    体验经济时代徽商文化的影像传播现状及其创新路径

    赵自云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商文化作为跨时数百年的传统文化,极具地域和人文双重特色,如何在体验经济时代对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丰富和创新徽商文化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方式,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对徽商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并举的创意改造,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影像传播方式,诸如影视传播、网络传播、短视频、视频直播等增强徽商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体验经济徽商文化影像传播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博物馆观众情感体验探究——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为例

    汪海朱琳田甜孟威...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评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使用ROST CM6软件进行分析,探究安博院新馆观众对博物馆的情感体验.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观众对安博院新馆持积极情绪,总体体验良好.但从展馆展品、管理服务、安徽地域文化认同维度细化分析,安博院新馆仍存在提升空间.安博院新馆可以通过丰富馆藏文物展览资源、丰富馆内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和基础设施服务、丰富文创产品,扩大文化传播空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情感体验,增强安徽文化的吸引力.

    网络文本分析博物馆观众情感体验安徽博物院新馆

    "巢湖民歌"地域界属及音乐文化特征

    顾婷婷李颖王一鸣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巢县民歌巢湖民歌区划衍变音乐文化特征

    杜舍克钢琴奏鸣曲早期浪漫主义特征探究

    杨晨琛
    145-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奏鸣曲作为一种乐曲形式,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确立基本构架,在浪漫主义时期发展成熟,19世纪的作曲家们会在和声、调性等方面做出更大的突破,这一发展过程是值得探究的.杜舍克的钢琴奏鸣曲中对于细节的把控富有独特的时代性.通过对调性布局、远关系转调、拿波里和弦、减七和弦、下属和弦的运用分析,探讨其早期浪漫主义特征.

    杜舍克早期浪漫主义过渡时期钢琴奏鸣曲

    数字韧性:风险社会下大学生必备的元素养

    刘丽琴王志临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韧性是个体在遭遇数字技术风险时吸收干扰,规避、消解外在冲击和应激源的负面影响的风险管理能力,是风险社会下大学生必备的元素养.从风险社会视角,沿着信息—观念—价值—行为这一逻辑链分析了在数字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的风险危机,剖析了数字韧性RARC特征和MI-AR-FR-PI框架,并依据特征和框架提出学校场域中抗逆、因应、复原、反弹的数字韧性提升路向,以期促进大学生健康合理地利用技术以适应数字社会.

    数字风险数字韧性数字韧性教育

    《皖西学院学报》来稿须知

    《皖西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2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