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王克非

双月刊

1000-0429

bwyys@bfsu.edu.cn

010-88816466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

外语教学与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大学外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论文、札记、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读者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人员、外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国语言战略: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挑战与变革

    杨丹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语言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外语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技术之变,本文结合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提出五大建议:1)从需求侧考虑,必须推动外语教育从"为考而学"向"为用而学"转变;2)从供给侧视角,外语教育应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模式转变;3)从市场需求出发,外语教育需从单一的语言教育扩展至提供全面的语言服务;4)从战略层面,将语言教育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5)从大学使命出发,外语类高校需重新定义其战略价值,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文章最后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面向2050年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紧密贴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以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为三大战略支柱,建设致力于全球文明交流的世界一流大学。

    国家语言战略外语教育挑战与变革经济学分析

    最简方案框架下句法操作的局域性研究

    韩景泉
    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局域性是生成语法各种句法操作的普遍属性。在不同的理论阶段,所有的句法操作都遵守局域性限制条件,比如合法的长距离移位也必然是通过一系列隐性的、连续的和循环的短距离操作推导而来。在Chomsky(1995,2001)的最简方案框架下,最小连接条件和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从两个方面刻画了句法操作的局域性特征。前者为相对禁止条件,而后者为绝对禁止条件。虽然两种条件在运用时具有某些重叠,但各自有其存在的必要。本文对局域性研究进行综述:首先通过实例说明句法操作的局域性表现;其次考察Chomsky有关局域性的两种解释,认为基于"探针"和"吸引"的分析更加合理;再次探讨句法局域性的动因和性质;最后指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遗留问题。

    局域性句法操作吸引成分统制层级

    致谢

    《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25页

    句子左缘结构下的根句现象研究

    傅玉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语料,以宾语从句根句现象所体现的主句主语人称不对称性为依据,论证话语层级对根句现象的重要作用。话语层级位于句子左缘,直接支配CP,包含说话人和受话人,体现两者的互动关系。在主句层面,说话人可以根据其会话意图直接实施相应的话语行为,激发各种根句现象;在从句层面,"虚拟说话人"以主句主语的视角实施相应的话语行为,激发各种内嵌根句现象。鉴于话语层级的特殊属性,根句现象亦可作为一种形式手段来判断复杂句子结构内部各句之间的并列或从属关系,例如区分现代汉语的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根句现象左缘话语层级并列

    英汉是非问句应答机制的句法-语用研究

    程航张庆文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句法-语用界面探究不同语境下英汉是非问句的不同应答方式,尝试从命题极性和命题交互两个角度来阐释不同应答方式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应答是非问句时,英语yes和汉语重复动词用于回答命题极性,汉语"是"用于回应问话人偏向。回答命题极性时,应答标记对疑问作出回答,关联命题极性;回应问话人偏向时,应答标记反映问话人偏向命题与应答者背景知识中命题的重合性,体现命题交互关系。根据不同应答方式在应答对象方面的差异,本文将应答细分为"回答"和"回应",结构上分别对应"回答结构"和"回应结构",并将此分析拓展至对英汉其他句类应答的结构分析。

    是非问句应答标记偏向性命题交互

    最近将来的时体地位的跨语言思考

    陈前瑞韩苏日古嘎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类型学研究中,"最近将来"与"即行体""展望体"的时间指称相同,都是用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事件即将发生。但这三个术语的上位范畴归属不一,引起了诸多争议。本文通过考察跨语言语料,提出它们的"时"意义更为突出,随着语法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有较为单纯的预测用法。汉语、西格陵兰语和蒙古语的语料证明最近将来直接源于多种不同的"体"意义。英语的历时演变表明最近将来或展望体用法与一般将来时存在演变关系。"即时"或"最近"这一语义特点在一些语言中不具有稳定性,有时与一般将来时难以明确区分。把表达即将发生的语法语素类型归为一种阶段体,不便于解释语法化的单向性,也不便于进行时体的跨语言比较。

    最近将来即行体时体跨语言比较

    英语双宾构式能产性的信息结构限制

    杨坤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式能产性一直是构式语法研究的难点。本文以英语双宾构式为例,立足Goldberg(2019)提出的Explain-Me-This"双宾谜题",探讨信息结构对构式能产性的限制。研究发现,英语双宾构式的信息结构限制不仅体现在对间接宾语(旧信息)和直接宾语(新信息)的限制上,也体现在动词、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三个"空槽"之间信息流动的协同互动上。英语双宾构式的信息流动遵循"信息结构的刻意性原则",即一个信息片段中越是复杂的、语义充实的信息越容易唤起听者/读者的注意,成为焦点。根据这一原则,双宾动词不能阻断其所在信息片段的信息流动,导致直接宾语失去焦点地位。Explain-Me-This"双宾谜题"的主要诱因是explain的语义相对充实,而this的语义空泛,导致直接宾语不能成为焦点。

    英语双宾构式能产性Explain-Me-This信息结构

    汉语及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詹琪倪锦诚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眼动实验考察6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动名搭配时汉语及二语水平的影响。实验材料为含有英汉一致搭配、汉语独有搭配和英语独有搭配的180个短句。研究发现:1)汉语显著影响高水平组的英语动名搭配加工,无论是高水平组还是低水平组,搭配加工均呈现英汉一致搭配优于英语独有搭配、英语独有搭配又优于汉语独有搭配的趋势,体现为英汉一致搭配的注视时间更短、注视次数更少,且汉语的影响持续至动名搭配加工晚期;2)二语水平影响英语动名搭配加工,无论加工何类搭配形式,高水平组的所有眼动指标均优于低水平组;3)二语水平与汉语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但二语水平的影响更明显并能调节汉语对英语搭配加工的影响。研究汉语对英语动名搭配加工的影响对英语搭配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动名搭配加工母语影响二语水平眼动技术

    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动句的句法-语义接口加工研究

    陈文曾涛李钰茜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动句句法-语义接口的加工情况。研究发现:典型与非典型中动句的在线加工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典型中动句在主语区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典型中动句,典型中动句的可接受度显著高于非典型中动句。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未完全习得英语中动句的句法-语义内接口特征。本研究基于接口假说的补充假说即接口异质性假说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解释。

    中动句典型和非典型句法-语义接口接口异质性假说

    中国学习者英语简化定语从句视译中的加工模式研究

    于翠红阎睿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下的视译任务,通过操控显性句法标记"关系代词+be"的缺省与否,考察中国学习者英语简化定语从句的在线加工模式。研究发现:相比非简化定语从句,简化定语从句的歧义区理解速度更快、解歧区理解速度更慢,且单就简化定语从句而言,解歧区用时显著长于歧义区;从产出结果看,非简化定语从句的译语准确度和完整度显著优于简化定语从句,但二者在口译流利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受定语标记、被动标记和英汉句式结构的共同影响,中国学习者基本遵循并行加工模式,先整合语义,再调整句式,但在时间压力较大、花园路径效应较强时,则倾向于放弃句式调整,完全依赖语义信息输出貌似符合逻辑的译语,呈现"足够好"模型特征。

    简化定语从句视译加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