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西安理工大学

刘宏昭

季刊

1006-4710

xb@mail.xaut.edu.cn

029-82312403

710048

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是科学技术类多学科综合的学术性期刊。本刊的宗旨是,深入研究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培育科技学术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本刊主要出版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精密仪器、计算机、印刷包装以及工程力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因素正交实验的关中民居节能优化分析

    朱轶韵陈习习马召熙余咪咪...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佳、采暖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以关中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外围护结构和窗墙比方面展开关中民居节能优化分析.结合现场测试调研数据,通过DesigBuilder软件模拟能耗,探究围护结构构造和窗墙比大小对关中民居建筑热负荷、冷负荷、全生命周期投资收益比的影响,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方法耦合分析各优化方案的节能性与经济性,选出最适宜的综合节能策略.结果表明关中民居最佳节能优化策略为外墙加设80 mm厚EPS保温层、屋顶加设60 mm厚XPS保温层、外窗改用普通中空5+9A+5玻璃、北向窗墙比0.1、南向窗墙比0.3.优化后关中典型民居节能61.98%,冬季典型气象日室内平均温度上升2.78 ℃.

    关中民居节能优化建筑能耗经济性分析正交实验

    路网形态与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房冠儒邢汉发张焕雪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来量化表征路网形态,组合其他相关建成环境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与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活力与路网形态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相较于传统最小二乘(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MGWR模型可以充分表达解释变量对于因变量的空间异质性差异,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回归结果更为稳健.③接近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强空间异质性,且对城市活力具有正向影响,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正向影响增强,在空间分布上接近度对商圈附近路网依赖性强的区域的城市活力正向影响更强;穿行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有弱空间异质性,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减弱,在空间分布上穿行度对商圈区域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更强.④不同空间尺度路网形态变量的差异可以改变其他建成环境变量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城市活力路网形态建成环境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广州市

    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郭冰倩赵选刘伟国
    17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凌示范区作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是更好发挥现代农业发展示范作用的前提,因此,分析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能够为其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基于杨凌示范区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Landsat遥感数据,通过分析获得示范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利用土地利用信息熵、单一动态度、转移矩阵等定量指标,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2000-2020年社会统计资料,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通过建立CA-Markov模型,预测示范区2030年、20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杨凌示范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及植被面积明显增加;②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多样,主要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植被方向转变,各地类景观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城市协调发展;③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生产总值和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④未来20年间,杨凌示范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城市地类景观格局稳定.

    土地利用动态分析CA-Markov模型驱动因素杨凌示范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石振武毕爱琦
    18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7个地级市建筑部门碳排放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和GTWR-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①时间上,2008-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持续增大;空间上,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大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分布格局.②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空间聚集效果明显,主要呈现"低-低"、"高-高"的空间聚集特征.③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城市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能源消耗强度、人口总量、建筑产业结构和人均GDP对城市群各市建筑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和建筑减排政策数量对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间联防联控措施和差异化减排建议.

    建筑部门碳排放ESDA模型GTWR-STIRPAT模型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煤炭资源型地区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山西省为例

    郭晓佳李晋强
    19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资源型地区是碳减排的重点关键区域,其节能降碳对于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融合校正后的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夜间灯光数据模型,对典型煤炭资源型省份山西省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采用探索性时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山西省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0年以后增速大幅度放缓,呈现收敛态势;②山西省碳排放呈现显著的正向全局自相关,形成了以太原与晋中为中心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则主要分布于忻州西部和大同东部;③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对碳排放量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煤炭资源型地区碳排放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

    碳中和目标下技术进步与长三角碳减排效率研究

    王理想王建民
    20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键碳减排技术进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是提高碳减排效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碳中和目标下有关碳减排效率提升的技术进步理论研究与实践,本文将技术进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建立长三角碳减排效率模拟分析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研讨持续投入下的技术进步对长三角碳减排效率动态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增加技术投入资金能够有效提高长三角各阶段碳减排总量.既定情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2023-2060年间累计投入技术研发资金(以2023年为不变价)约8.2万亿元,能够实现长三角2060年CO2减排增幅约1.11亿t.② 持续投入下的技术进步对长三角GDP、单位GDP碳排放量以及碳减排效率动态演变的影响基本一致,尤其是前者随着资金的持续注入出现增强现象,且投入资金越多,递增发展态势越为强劲.③ 关键碳减排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结构占比,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在各政策情景中均出现下滑态势,且投入力度越大,下滑态势越明显.技术进步能够有效提升长三角碳减排效率,内生刺激区域经济正向增长,对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至关重要.

    碳中和技术进步碳减排效率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

    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区域及人口暴露风险研究

    宋俊李春林胡远满刘淼...
    21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京津冀地区面临的严峻PM2.5污染,本研究利用公里级高分辨率PM2.5数据集对京津冀地区的PM2.5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超标频数法和人口相对暴露风险模型评估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暴露风险和人口暴露风险,并预测未来的人口暴露风险.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在2001至2013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4至2020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到2020年时下降至38.43μg/m3.京津冀的东南部地区PM2.5浓度大于西北部地区.对于区域暴露风险,承德市和张家口市较低,邯郸市、衡水市、廊坊市、石家庄市和邢台市较高.对于人口暴露风险,承德市、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较低,北京市、邯郸市、天津市、廊坊市、邢台市和石家庄市较高.综合来看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的暴露风险最低,邯郸市、廊坊市、邢台市和石家庄市的暴露风险最高.京津冀地区在2030、2035、2060年的人口暴露风险较低(0级).本研究将区域暴露风险和人口暴露风险结合,避免了单一评价指标带来的误差,对暴露风险得到了更准确的理解.

    京津冀地区PM2.5时空分布格局区域暴露风险人口暴露风险

    内蒙古通辽农村牧区民居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研究

    李雪平李京京秦洛
    226-23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内蒙古通辽农村牧区民居的室内热环境、降低能耗,以三栋代表性民居为研究对象,实测冬季室内外温度并分析民居存在的节能问题.对影响能耗的外墙保温、屋面保温、外窗类型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节能改造和正交实验组合节能改造,采用极差法探究各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程度,并结合节能率和经济性分析选出最佳方案.研究表明,对三栋民居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外墙保温,最佳改造方案为外墙为50 mm厚EPS保温板,屋面为60 mm厚EPS保温板,外窗为6 mm+12 A+6 mm的普通中空玻璃,改造后三栋民居的全年累计热负荷分别降低了 53.58%、45.05%、43.55%.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通辽农村牧区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为民居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农村牧区节能改造能耗模拟

    适老化矫形康复类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方法研究

    王旭鹏李琳王芸倩赵嘉鑫...
    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群对矫形康复类可穿戴产品不断增长的使用需求,解决现有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品类细分与设计方法相对缺失、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本文从适老化、矫形康复及可穿戴角度出发,在挖掘核心需求要素基础上提出了"核心需求+三化四性"设计原则;基于肢体形态扫描、NURBS曲面重构、误差分析及优化设计等技术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设计方法;综合主观舒适性、功能量表、步态、肌电、足压等实验制定了主客观评价方法;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了适老化矫形康复类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方法,并以足形矫正器为例,进行了矫形康复产品创新设计实践及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可有效满足矫形康复类可穿戴产品设计及评价要求,同时也为其它适老化康复类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适老化矫形康复可穿戴产品设计方法

    基于改进A*算法的多AGV路径规划及避障研究

    孙军艳吴焕钦王子豪
    24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路径规划与避障问题,考虑AGV行驶中启、制动速度与转弯角度对行驶时间的影响,根据不同冲突类型制定避障策略,以所有AGV行驶总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多AGV路径规划与避障模型,并设计改进A*算法进行求解.对两组数量不同的多AGV进行路径规划与避障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A*算法,基于改进A*算法的多AGV路径规划及避障总时间优化率分别为10.0%和10.5%,总路径长度优化率分别为7.1%和7.8%.与其他改进智能算法的进一步比较证实,改进A*算法在缩短路径规划用时和路径长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提出的改进A*算法可高效地规划出多AGV运行的无碰撞路径,其改进思路也贴切反映了 AGV的实际运行工况.

    自动导引运输车A*算法路径优化时间因素避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