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申亚民

双月刊

1008-777X

wlxbsk@126.com

029-88258532 88222403

710065

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西安联合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首月25日出版。主要刊登哲学、文学、史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省地震的官方应对研究

    陈颖丽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因其不同于水旱灾害,且具有较强的突发性,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灾难.地震来临之际,社会的救助与应对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而政府作为国家的主要执行机构,在灾后救助与应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其有效应对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省震害不断,政府为应对震灾,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应对体系,分别从报灾救助、修缮养恤、拨赈劝捐、蠲徭免赋和建仓平籴五个层面进行应对,这些措施对陕西省地震的预防与赈灾产生了积极作用.

    地震官方应对清至民国陕西省

    戊戌变法后陕籍维新团体分化研究

    尹鹏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戊戌变法失败后,陕籍维新团体在社会时局、新学思想等影响下,逐渐分化为教育实用派、政治实践派、革命派三大派别.教育实用派承接刘古愚教育及实学思想,注重教育及科技实用;政治实践派则希冀立足政治改良,但由于其丧失了在清廷中央的地位,故改革多以地方治理为主;革命派则希冀于革命手段,通过暴力革命手段救国.三个派别都是对刘古愚"经世""教育"等思想的实践,体现了一源多流.又因大都为陕籍人士,形成了关中本位发展理念.

    陕籍维新团体教育近代陕西

    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1978-2023)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康乐张晓燕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边疆地区历史是各民族交往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西北边疆史地主题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样本,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近50年的主题脉络,整体把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发现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了"清代""边疆政策""边疆治理"等聚类热点,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北边疆史地相关概念的界定、历史维度研究、实践价值研究三大方面,预测下一阶段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热点包括西北边疆史地如何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发掘整理宣传的重点、新时代西北边疆史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桥梁、西北边疆史地跨学科研究等.

    西北边疆史地知识图谱分析研究脉络前沿演进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管党治党的实践探索与演进脉络

    库德华刘珂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发展趋势,健全党内法规、开展法制建设、加强监督执纪,大力推进制度管党治党探索实践,从而奠定了局部执政制度管党治党的基础、确立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形成了制度管党治党新特点新动向,为当时严峻形势下的革命斗争和苏区红色政权建设构筑了坚实保障.总结分析这一时期党在制度管党治党上的探索实践,并从中汲取营养,对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制度管党治党实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制度管党治党实践探索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

    刘纯明余慧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因骨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石";从历史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历程之中;从实践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保障、以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基本原则、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发展目标、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关键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集体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思想的内在契合性探析

    朱宏磊王新刚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华文明、激发中国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愿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信念相似相融相通.马克思主义集体思想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唤醒了中华民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意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提升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的发展力量.

    马克思主义"天下为公"思想内在契合

    以传统孝善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赵志浩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家教家风和乡风民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传统孝善文化能在乡村振兴和以孝治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消解了传统乡村孝善文化,青壮年脱离农村,血缘亲情关系变得陌生与冷漠,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边缘化,丧失了话语权和主导权.隔代溺爱导致轻老重幼,孝善观念淡化,子女对父母尽孝变得功利化和理性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和孝道监督,增加孝道收益和不孝行为成本,把孝善文化融入现代乡村生活,引导村民自觉践行孝道,积极主动孝老爱亲,积极传承乡村孝善文化,推进易风易俗建设,培养乡村文明,用优良家风提升家庭文化和社会道德水平.

    乡村振兴家风孝善文化孝治

    秦腔汉英多模态双语平行语料库构建及英译上口性研究

    李庆明王丹妮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秦腔表演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唱腔、音乐、角色、服饰等多种文化内涵,具有多模态性.上口性是戏剧翻译的显著特征,秦腔戏曲唱词大多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富有节奏,对白简练、干脆.基于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构建的秦腔汉英多模态双语平行语料库,运用多模态语料库ELAN软件,对比秦腔《关西夫子》的原文和英文译本,从唱词和念白的译文节奏性、译文与肢体动作的配合度和韵律的处理三个方面探讨秦腔戏曲英译上口性的呈现.

    秦腔《关西夫子》戏曲翻译上口性

    品读山水志 重识秦岭山——读《西安秦岭山水志》

    陈正奇
    11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