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闫剑群

双月刊

1671-8259

jdyxb@vip.163.com

029-82655412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促进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刊物在反映本校医学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吸收校外优秀稿件。本刊设有专家述评、专题研究、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等栏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本刊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学报而努力奋斗。欢迎支持、关心本刊的专业人士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4a期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报告

    王朝晖陈义波孙一心伏桂明...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4a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计纳入T4a的甲状腺癌病例303例,分析患者的病理分型、受侵器官、手术方式、生存时间等.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使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曲线.结果 在入组的303例患者中,共计53例患者失访,1年总生存率为98.4%(246/250),3年总生存率为97.0%(224/231),5年总生存率为90.2%(92/102).其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94例,失访13例,1年总生存率为100%(81/81),3年总生存率为98.7%(77/78),5年总生存率为97.4%(38/39).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食道受侵151例,失访31例,1年总生存率为96.7%(116/120),3年总生存率为95.3%(101/106),5年总生存率为82.2%(37/45).在生存曲线分析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组较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或食道等器官受侵组在总生存时间上存在优势.结论 T4a期甲状腺癌如果有手术机会,应该首选手术切除,通过合理的手术策略,根治性手术的同时重视重要组织器官的一期修复重建,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甲状腺癌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喉返神经修复重建

    颈侧方入路手术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研究

    朱峰邬一军沈亦斌周雪羽...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及入路分为颈侧方切口 SMIA组及正中切口颈白线入路组(LA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手术相关结果及术后颈前区功能的差异.采用EQ-5D-5L量表评估术后颈部不适主观感受,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定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SMIA组平均手术时间[(39.77±5.69)min]明显少于LACA组[(54.41±4.66)min].术后1月及12月,两组在颈前区功能保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1月:84.67±3.74 vs.79.47± 5.38,P<0.001;12 月:93.80±2.52 vs.89.94±2.39,P<0.001),且 SMIA 组均优于 LACA 组;SMIA 组术后 6 月及12月的Hollander切口评估量表得分优于LA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月:1.93±0.58 vs.2.41±0.66,P=0.003;12月:1.03±0.67 vs.1.74±0.62,P<0.001).结论 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旁腺切除是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较于传统切口更易寻找甲状旁腺病变,缩短手术时间,且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作用优势明显.

    颈侧方切口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甲状旁腺手术颈前区功能保护

    2 cm以上的C-TI-RADS 3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分析

    唐艺峰王龙龙刘益豪张逸菲...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统计2 cm以上的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C-TI-RADS)3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其与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等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超声C-TI-RADS 3类且最大直径≥2 cm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接受细胞病理和/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临床病理学信息.统计TBS Ⅰ类、良性、低风险肿瘤、恶性的比例,并比较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TPOAB、TGAB等临床特点在良性、低风险肿瘤、恶性三组中的比例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排除7例TBS Ⅰ类患者,87例结节病理明确患者中,良性72例(细胞学38例、组织学34例)、低风险肿瘤5例(细胞学2例、组织学3例)、恶性10例(PTC 8例、FTC 1例、MTC 1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结节成分(囊实性/实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9,P=0.006);性别、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对侧是否有癌、TPOAB、TG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分析结节成分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低风险肿瘤相对于良性结节实性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71,P=0.002);而恶性结节相对于低风险肿瘤(x2=2.143,P=0.143),恶性结节相对于良性结节(x2=2.165,P=0.141)囊实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各种版本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均将TI-RADS 3级结节认定为良性可能,但恶性结节在C-TI-RADS 3类甲状腺结节中仍占一定比例,需要重视诸如囊实性结节、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甲状腺髓样癌等超声征象不典型的甲状腺结节.在评估结节良恶性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需要重视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C-TI-RADS)3类甲状腺结节临床特点

    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

    何高飞姜金汐褚俊杰李建波...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大直径为(6.6±5.4)mm,平均手术时间(156.5±32.7)min,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12±6.4)枚,术后住院时间为(3.3±1.2)d.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6例,均在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出血1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切口感染发生.随访过程中无肿瘤局部残留或复发.结论 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颈前区功能保护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全切术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蒋烈浩刘清凌枭凯王佳峰...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技术患者共计210人,其中由初学组医师建腔150人,由熟练组医师建腔60人.评价了两组之间锁骨上皮神经损伤、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等9项常见建腔过程中的错误发生情况,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学组医师建腔过程中在锁骨上皮神经损伤(19.33%vs.3.33%)、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16.00%vs.0)、颈前带状肌游离过度(24.00%vs.3.33%)、胸大肌及锁骨上筋膜损伤(16.00%vs.5.00%)、颈外静脉及属支损伤(8.00%vs.0)、胸锁关节过度游离(7.33%vs.0)、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进入错误(8.67%vs.0)等问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熟练组医师(P<0.05).初学组与熟练组在颈内静脉及属支损伤(4.00%vs.0)、颈前带状肌进入层次错误(2.00%vs.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初学组医师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损伤周围组织的发生率要远高于熟练组医师.扎实的解剖基础以及熟练的腔镜下操作技术是顺利构建空间体系的基础.通过总结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交流学习经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学习体系.

    甲状腺切除术腔镜腋窝入路空间构建

    经皮针状电极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研究

    王哓艳钟琦马泓智郭伟...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针状电极和经口插管表面电极用于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的异同,并探讨在不适合经口插管或表面电极故障时,如何识别和保护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方法 收集并分析32例因甲状腺疾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监测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各40侧,分别使用经口插管表面电极及经皮针状电极对神经进行监测,记录所获取的振幅及潜伏期.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潜伏期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经皮针状电极与经口插管表面电极刺激所得振幅是否有差异.结果 经皮针状电极用于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时,所有神经均被识别并获得与经口插管表面电极潜伏期和振幅相似的双相肌电信号,并可通过潜伏期有效鉴别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3.22±0.50)ms vs.(3.85±1.00)ms,P<0.05],与经口插管表面电极的监测效果[(3.04±0.58)ms vs.(3.89±1.07)ms,P<0.05]无明显差异;同时,经皮针状电极可视化操作度及安全性都更高,具有很大优势.结论 经皮针状电极可有效辅助识别并保护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是经口插管表面电极的重要补充.

    针状电极神经监测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迷走神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适形切除术可行性的探讨: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报告

    张冬晨曹键李晨陈国帅...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者,其可获得不劣于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远期肿瘤结果.该术式或可成为未来的PTMC诊疗的一部分,PTMC精准医疗需依赖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技术早期识别淋巴结微浸润等高风险因素,实现生物学外科理念的整合.

    甲状腺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适形切除术预后功能保护手术

    硫酸胆固醇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研究

    何林烨邱焕迪何巍胡以国...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硫酸胆固醇(CS)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NOD.H-2h4雌性小鼠饮0.05%碘化钠水持续不同时间,并通过持续2周腹腔注射CS对诱导小鼠进行治疗.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进行甲状腺炎症程度评分;测定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B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h1、Th2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在8周组和16周组中,经过CS的腹腔注射后,小鼠甲状腺组织炎性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在64周组中,治疗组与诱导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31).血清学分析显示,经过CS干预后,高碘溶液诱导8周和16周的小鼠体内TgAb、TPOA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小鼠的甲状腺功能(TSH、T4水平)仅在16周组出现显著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8周组中,经过CS干预后,小鼠体内B淋巴细胞以及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均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 CS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早中期的疾病进展具有明显的治疗及缓解效果.

    NOD.H-2h4小鼠桥本氏甲状腺炎硫酸胆固醇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

    Linc-smad7通过靶向miR-125b/SIRT1轴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韩丽丽段文姣周维肖张淑群...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smad7(long non-coding RNA smad7,Linc-smad7)对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PC组织及细胞系中Linc-smad7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过表达Linc-smad7对PaCa-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inc-smad7对miR-125b,以及miR-125b对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1,SIRT1)的结合作用;qRT-PCR检测Linc-smad7在PaCa-2细胞中对miR-125b表达的调控作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25b对SIRT1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Linc-smad7在PC组织及细胞系中明显升高;Linc-smad7表达上调的PaCa-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强,miR-125b表达下降;miR-125b表达上调后,SIRT1表达显著下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提示Linc-smad7直接靶向结合miR-125b,miR-125b直接结合SIRT1;过表达Linc-smad7或是下调miR-125b表达可逆转SIRT1沉默对PaCa-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论 Linc-smad7通过miR-125b/SIRT1轴促进PaCa-2细胞侵袭和迁移.

    胰腺癌长链非编码RNAsmad7(Linc-smad7)miR-125b迁移侵袭

    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消退期组织学特征观察

    李濛刘浩乐魏盼盼李可心...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AAA)到达消退期的时间点,观察AAA消退期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手术游离腹主动脉,进行血管腔内输注PPE诱导AAA.测量小鼠术前、术后14 d(AAA到达平台期的时间点)和术后56 d(AAA消退期时间点)腹主动脉直径,比较分析术后14 d和术后56 d动脉瘤病变部位组织学特征.结果 与正常腹主动脉相比,PPE输注14 d组和56 d组,腹主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直径增长率分别为147%和155%).PPE输注后14 d,动脉瘤病变部位显微镜镜下可见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耗竭和炎症细胞弥散浸润等典型的AAA特征.在PPE输注后56 d组,虽然动脉直径没有明显变化,但组织学可见弹力纤维部分修复,新生平滑肌细胞补充至损伤的中膜,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消退,外膜新生血管减少,呈现出疾病消退期的显著特征.结论 在PPE诱导的小鼠AAA模型中,术后56 d是观察动脉瘤消退的合适时间点,动脉瘤病变消退的组织学特征明显.

    腹主动脉瘤消退弹性蛋白酶小鼠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