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闫剑群

双月刊

1671-8259

jdyxb@vip.163.com

029-82655412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促进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刊物在反映本校医学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吸收校外优秀稿件。本刊设有专家述评、专题研究、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等栏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本刊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学报而努力奋斗。欢迎支持、关心本刊的专业人士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陈丽珍施进兴柳晓林徐胜杰...
    769-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后均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D4+、CD4+/CD8+低于健康组,CD8+高于健康组(P<0.05).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D4+、CD4+/CD8+低于早期、中期患者,CD8+高于早期、中期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预后不良组CD8+高于预后优良组,CD4+、CD4+/CD8+值低于预后优良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D4+、CD4+/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负相关(r=-0.568、-0.656,P<0.001);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正相关(r=0.6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0,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参考指标.

    强直性脊柱炎T淋巴细胞亚群疾病严重程度预后

    内脏脂肪指数对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一项横断面研究

    马维冬巩红肖静高希羽...
    77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2020年6月-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 576名健康体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即<24 kg/m2),分为瘦型NAFLD组(n=213)与健康对照组(n=2 363),根据VAI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Q1~Q4组,比较组间生化指标差异与NAFLD患病情况.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VAI与瘦型NAFLD之间关系,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VAI对瘦型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2 576名体检者,瘦型NAFLD患病率为8.3%(213例).Q1~Q4组平均年龄、男性占比、BMI与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显著增加,且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均P<0.001).与Q1组相比,Q2~Q4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氨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增加,直接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1~Q4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0.6%、3.3%、7.0%、22.2%,呈显著递增(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随着VAI增加,瘦型人群中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P<0.001),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Q2、Q3、Q4 组瘦型 NAFLD 的患病风险仍分别为 Q1 组的 2.926 倍(95%CI:0.971~8.811)、3.435 倍(95%CI:1.154~10.230)与5.920倍(95%CI:1.873~18.719).ROC曲线显示,VAI对于瘦型NAFL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15,临界值为1.532,诊断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72.8%,均优于BMI与WC.结论 瘦型体检人群中VAI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用于瘦型NAFLD早期筛查与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瘦型人群内脏脂肪指数(VAI)胰岛素抵抗

    UBE2I和FCGR1A在艾滋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敏杨文沁石萌芮张荣强...
    782-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UBE2I和FCGR1A表达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发病的影响,为疾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从已验证的全基因组转录谱数据集(GSE37250)选取AIDS合并APTB患者98例、AIDS合并潜伏期肺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患者84例,筛选两组患者的前30位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建立PPI交互作用网络、转录因子-差异基因(transcription factor-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TF-DEG)、DEG-miRNA 和环境化学物-DEG调控网络,绘制11个关键DEG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间存在6 054个DEGs,UBE2I为PPI交互作用网络的重要核心节点,FCGR1A对AIDS合并APTB的预测指示能力最佳.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UBE2I、FCGR1A的高表达是AIDS合并APTB的危险因素(P<0.05).调控网络显示:VEGFB是TF-DEG网络的关键基因,与SEPT9、SMAD5等转录因子共同参与调节,与hsa-mir-17-5p、hsa-mir-20a-5p等miRNA存在靶向作用,并受到丙戊酸、硫酸铜等环境化学物的影响.结论 VEGFB在AIDS合并APTB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UBE2I和FCGR1A的异常高表达与AIDS合并APTB的疾病进程存在关联,可通过检测UBE2I和FCGR1A的表达水平监测病情.

    艾滋病(AIDS)活动性肺结核(APTB)UBE2I基因FCGR1A基因丙戊酸

    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两种主要分型中的意义

    樊翀裴磊磊杨春张涛...
    789-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两种主要分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ATTR)和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CA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其中ATTR型6例,AL型44例,用t检验和x2检验筛选出可能鉴别两种分型的参数,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这些参数对两种分型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 ATTR组和AL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整体平均纵向应变值(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尖段平均应变与基底段平均应变的比值、射血分数与GLS比值(EFSR)、左室心肌最厚处厚度、左室壁相对厚度、房室瓣是否增厚、双房是否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TR组房间隔厚度大于AL组(P<0.05),ATTR组E/e'(频谱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频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值大于AL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房间隔厚度、E/e'鉴别两种分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95%CI:0.792~0.991),0.826(95%CI:0.698~0.95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95.24%.结论 超声心动图参数E/e'比值、房间隔厚度可能对鉴别诊断CA患者两种主要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心肌淀粉样变性(CA)转甲状腺素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斑点追踪成像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李柳郑庆厚战吟戈王乐...
    794-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PPCI术常规治疗,若P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应用指引导管于冠脉内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治疗组是在PPCI术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开通IRA后应用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8 mg及腺苷注射液200μg,若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再次注射腺苷注射液改善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观察指标,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及术后12、24、36、48 h的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②心肌灌注指标: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90 min IRA导联ST段回落值(STR);③心肌缺血的程度: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观察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⑤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的cTnI、CK-MB、NT-pro BNP水平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损伤指标治疗组均在术后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之后均趋势下降,术后48 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心肌灌注指标:治疗组术后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90 min STR显著优于对照组(Z=2.437,P=0.014).③心肌缺血的程度:两组患者在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在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治疗组在负荷缺血节段数、静息灌注总评分、负荷灌注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⑤术后30 d的MACE情况:两组患者在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以及总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诊PPCI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ASTEMI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腺苷注射液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

    6种代谢产物与特应性皮炎的因果关联: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魏艳孙妍王丽娟邵帅...
    801-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研究代谢产物与特应性皮炎(A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中提取与代谢产物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使用R软件中的TwoSampleMR包对6种代谢物与AD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使用Cochran'Q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MR Egger截距检验水平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抗坏血酸(OR=0.861,95%CI:0.751~0.987)、花生四烯酸(OR=0.363,95%CJ:0.193~0.683)、可的松(O R=0.447,95%CI:0.221~0.906)与 AD 的发生呈负相关;尿苷(OR=3.473,95%CI:1.043~11.562)、5-羟色胺(OR=1.896,95%CI:1.007~3.571)及 2-羟基戊二酸(OR=2.158,95%CI:1.186~3.924)与AD的发生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遗传学预测的代谢产物与AD风险增加具有因果关联,但尚无显著证据支持AD与上述6种代谢产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特应性皮炎(AD)孟德尔随机化(MR)因果关联代谢产物逆方差加权法(IVW)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王欢聂会勇王辉王诗雨...
    809-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脉冲射频(PRF)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21年3月到2023年10月随访KOA患者289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PRF组(A组,n=142)和保守治疗组(B组,n=147),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VAS)、膝关节功能(OKS)和睡眠质量(AIS),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VAS、OKS、A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且A组评分在术后6个月内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B组评分6个月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A组的VAS、OKS评分从术后1周到6个月均显著低于B组(P<0.001);A组AIS评分从术后1月到术后6个月远小于B组(P<0.001).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36).结论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PRF术可以更好地降低KOA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及改善睡眠,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KOA)介入治疗脉冲射频(PRF)隐神经超声引导

    复方药物翁沥通对顺铂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闫亮文李欣妍徐嘉怡白锋云...
    815-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药物翁沥通(WLT)对顺铂(cisplatin,CDDP)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CDDP(80 μmol/L)处理小鼠肝细胞系BNL CL.2,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进行实验分组,CDDP组仅造模,WLT组(1 g/L WLT干预)和WLT+CDDP联合用药组(CDDP作用的同时给予1 g/L WLT);并另设对照组(正常培养).通过CCK-8、PI染色、结晶紫染色、Western blotting、活性氧(ROS)检测和细胞凋亡分析,评价复方药物WLT对CDDP介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DP组的细胞死亡数量增多(P<0.001),而WLT组未造成细胞毒性;与CDDP组细胞收缩形态相比,WLT+CDDP联合用药组的肝细胞形态改善,无明显收缩,PI染色阳性比例降低,同时,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与CDD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数量较多,也体现了 WLT对CDDP介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在CDDP干预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而联合用药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此外,与CDD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ROS产生减少[DCFH-DA染色阳性率(%):56.20±1.65 vs.44.57±0.31]及细胞凋亡比例下降[早期、晚期凋亡细胞比例(%):43.60±0.44 vs.19.57±0.78;33.30±1.02 vs.14.83±0.57].结论 复方药物WLT对CDDP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药物可能在急性肝损伤模型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翁沥通顺铂肝损伤细胞凋亡氧化损伤

    瑞香素调节STING/TBK1/IRF3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温亚李燕白思怡陈凯林...
    822-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瑞香素调节STING/TBK1/IRF3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用8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20只;其余60只按照盲肠结扎穿刺法(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瑞香素,分为无瑞香素模型组(0 mg/kg)、低剂量组(2.5 mg/kg)、高剂量组(5 mg/kg),每组20只;模型组及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0.1%DMSO.观察CLP建模后的各组大鼠存活率.收集肺、肾、肝和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Western blotting检测STING/TBK1/IRF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生存率降低(P<0.05),各个脏器组织损伤明显,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上升(P<0.05),外周血CD4+比例、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CD8+比例、Th1/Th2 比值均升高(P<0.05),STING、p-TBK1/TBK1、p-IRF3/IRF3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瑞香素高剂量组提高了大鼠生存率(P<0.05),各脏器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CD4+比例、CD4+/CD8+比值升高(P<0.05),CD8+比例、Th1/Th2 比值降低(P<0.05),STING、p-TBK1/TBK1、p-IRF3/IRF3 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瑞香素可通过调节STING/TBK1/IRF3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大鼠免疫炎症反应.

    瑞香素脓毒症盲肠结扎穿刺(CLP)STING/TBK1/IRF3信号通路免疫调节炎症

    基于"增效减毒"策略探究酸枣仁缓解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的作用机制

    史鑫波刘长乐宋忠兴唐志书...
    828-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增效减毒"的中药和化学药物联用思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酸枣仁缓解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BDZ)依赖性的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检索酸枣仁的主要成分,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酸枣仁缓解BDZ依赖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进一步验证关键蛋白和核心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酸枣仁共检索出24个化学成分,共作用于731个靶点.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拓扑分析得到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豆蔻酸、斯皮诺素、齐墩果酸、酸枣仁皂苷A等9个核心成分和AR、PTGS2、PPARG、RXRA和CYP19A1 5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得到钙离子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酸枣仁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有着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主要以氢键为主.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进一步表明Jujuboside-A和RXRA、Oleanolic-acid和RXRA、Spinosin和PPARGC结合稳定,三种活性成分对改善BDZ依赖性有重要作用.结论 酸枣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抗焦虑、抗失眠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干预BDZ依赖性的作用.

    网络药理学酸枣仁苯二氮依赖性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