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马博

月刊

1009-8631

xbdkf618@163.com

029-82525976

710006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大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大院前大楼3081室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Journal Xibu dakaifa
查看更多>>《西部大开发》杂志中旬刊由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管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学术交流期刊。本刊是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各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公认的“中文学术期刊”。本刊立足西部地区,辐射全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城市建设等领域打造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读者对象主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大院校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可言说的哀情——析《小雅·采薇》

    赵欣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诗经>中的战争诗<小雅·采薇>篇,试图从其所反映的战争时代及战争性质、诗篇本身所反映的内容以及它对后世诗歌的影响采探究其情感的真正意蕴.

    诗经战争诗

    探析内蒙古岩画的起源和表现内容

    郑树清张景峰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它以图象形式记录了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连续性篇章.内蒙古堪称岩画的故乡,岩画以多姿多彩的形象和博大精深的内容谱写出了草原文明,现已成为研究我国北方民族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笔者介绍了内蒙古中西部岩画产生的原因、题材、风格、制作方法,以便于深刻地了解内蒙古草原的民族文化.

    内蒙古岩画题材风格

    西域净土信仰向中原净土宗转变的原因探析

    张敬全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净土信仰始于印度大乘佛教时期,约在公元一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责霜王朝的犍陀岁地区就流行过净土信仰的经典.佛教传入西域后,净土思想随之传入并且在西域获得较大发展.东汉时净土信仰的经典经西域传入中原并取得空前发展.本文以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二者的兴衰为主线,分析了西域净土信仰向中原净土宗转变的原因.

    弥勒信仰弥陀信仰净土宗

    A Brief Talk on English Euphemism

    董艳波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In every society,a fair number of words make someone embarrassed,unhappy,dislike or fear when used in communication.If we express the meaning in a direct way,we will give such impression as vulgar,frivolousness,and impoliteness.In order to avoid the embarrassment or ease the sting of harsh words,euphemisms have come into being.This paper discusses euphemism briefly.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西府曲子研究综述

    吕博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西府曲子的相关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由微转盛,并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曲目编录阶段、曲目收集整理阶段、考察研究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综合叙述及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握西府曲子研究的脉络.

    西府曲子研究综述

    再议"Ethnomusicology"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

    王志毅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EML"自罗传开先生译为"民族音乐学"以来,一直在中国音乐学术界使用,已有近30年的时间.随着"EML"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其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得到相应的拓展,于是也相应出现有"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人类学"应用音乐人类学"等不同的学术概念.这些概念是否都是"EML"的中文译名,是否可以等同使用,本文通过回顾"EML"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以及对相关几个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EML"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

    诗意的旋律悠远的意境——无伴奏合唱《牧歌》作品试析

    薛亚东柴建忠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牧歌>原本是一首优美的东蒙民歌,1954年由作曲家瞿希贤将<牧歌>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合唱,充分利用人声部的不同优势,发挥了人声部的巨大感染力,简洁明了而又丰富多彩,成为合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改编后的作品通过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的变化,展现了蒙古民族对富饶、美丽、辽阔草原的赞美和时美好生活的歌颂.从而使得<牧歌>犹如一条流域很广的河流,奔涌向前,永不停息,不断传颂着蒙古族人民的希望和理想生活.

    牧歌无伴奏长调意境

    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刘才刚李修霞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通识教育的目的、理念以及学科设置等方面出发,在探究国外诸如牛津、剑桥、哈佛等著名高校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及问题,试探西方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借鉴启示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苏海燕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并迅速风靡全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正以神奇的力量把人类带入崭新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己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和重要内容,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正在重新构建并深刻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网络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如何选择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问题.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思考——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张敏娜韩燕妮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的顶岗实习情况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习带队经验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提出建议.

    顶岗实习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