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粮食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粮食加工
粮食加工

杨正中

双月刊

1007-6395

xibu98@sina.com

029-88648175;88560381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38号

粮食加工/Journal Grain Processing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76年,主要报道粮食加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为双月刊,在本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添加量食用碱对面粉及面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

    杨怡飞王伟鹏李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食用碱对面粉及面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特选用不同添加量研究其对面粉理化特性、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碱后,小麦粉的面筋指数升高,降落数值随食用碱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大;吸水率、粉质指数随食用碱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大,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随食用碱添加量的升高基本呈延长趋势,弱化度降低;面团延伸度在食用碱添加量为 0.1%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食用碱添加量的继续升高,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例增大,延伸度减小;面粉的峰值粘度、糊化温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崩解值、回生值均随食用碱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大;在制作鲜湿面、兰州拉面、拉条子过程中添加 0.1%的食用碱,可提高其感官评分值.

    食用碱面粉品质特性面制品品质

    征稿启事

    8,18页

    澳大利亚进口小麦质量分析与应用

    张绍华凌彬祁攀王双雄...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品种的澳大利亚进口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量指标检测以及烘焙、蒸煮实验,分析其与加拿大、美国进口小麦以及国产优质小麦的质量差异,为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的使用及专用粉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澳大利亚小麦产品质量烘焙品质蒸煮品质

    常年诚聘

    12页

    一种高效提取瘪谷的工艺介绍

    李春雷刘冠钟英才汪涛...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水稻中瘪谷的含量,瘪谷提取的意义,以及瘪谷提取的工艺及经济效益.根据比重、筛选的原理,利用分级去石机、厚度机、比重机从水稻中高效提取瘪谷,将传统的稻壳提粮工艺瘪谷提取率从 0.12%提升到 80%.通过多家工厂实际应用,证明该工艺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和收益.

    稻谷瘪谷比重分级去石机比重机

    响应面法优化核桃黑豆馒头的加工工艺

    吕培楷向晨曦马凌云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小麦馒头的品质,探究了核桃粉添加量、黑豆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对核桃黑豆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核桃黑豆馒头的配方为:以中筋面粉 100 g为基准,核桃粉添加量10.3%,黑豆粉添加量 6.4%,酵母添加量 0.8%,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 0.2%.所研制的核桃黑豆馒头膨松可口,具有核桃与黑豆的清香,感官品质与质构特性俱佳.

    核桃黑豆馒头响应面优化

    《现代谷物工程及机械》微信公众号

    24页

    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饮料生产工艺

    付宸睿郑凤荣张丽孙斯远...
    25-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作饮料,对五味子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五味子饮料生产工艺中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糖添加量和柠檬酸用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五味子饮料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 70℃、浸提时间 5h、糖添加量 8%、柠檬酸用量 0.16%,在此条件下其感官评分为 92.8 分,产品具有五味子特有的颜色和滋味,颜色均匀、质地均匀、营养丰富.

    五味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柠檬酸

    花生油开封后质量变化的研究

    任红英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花生油开封后,在不同条件下 49d每间隔 7d 按照标准方法测定酸价、过氧化值、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 B1、铅、砷各项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不同保存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酸价、过氧化值、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 B1 均呈增加的趋势,在 40℃和光照条件增加较快,避光、冷藏和常温条件下各项质量指标增加相对缓慢;铅、砷基本无变化.花生油要注意开封后的保存条件和质量变化.

    花生油酸价过氧化值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开封后

    双蛋白鹰嘴豆酸奶的研制

    周三九薛林燕
    33-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鹰嘴豆豆浆、复原乳为主要原料,利用复合乳酸菌作为发酵剂研制双蛋白鹰嘴豆酸奶.根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酸奶的最佳工艺为:鹰嘴豆豆浆与复原乳的比例 1∶9,白砂糖添加量 8.8%,乳酸菌接种量 0.2%,发酵时间 6h,此时的酸奶口感细腻、质地均匀、酸味适中,不仅保留了传统酸奶的营养风味,同时融合了鹰嘴豆豆奶独特的香味.最后对该产品进行理化指标和乳酸菌数的测定,其结果为:蛋白质 2.75 g/100 g,脂肪 2.60 g/100g,酸度75°T,乳酸菌数 5.79×107 CFU/mL,均达到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风味发酵乳》的要求.

    双蛋白鹰嘴豆酸奶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