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美术
西北美术

刘文西

季刊

1002-1833

xbms1993@sina.com

029-88219084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含光路南段100号

西北美术/Journal North West Fine ArtsCHSSCD
查看更多>>美术刊物。主要作为该院教学研究、美术创作及科研成果发表的园地,注意反映西北地区的美术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交脚造像艺术源流及相关问题

    罗丹舒罗明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犍陀罗早期美术中的交脚造像形态组成与敦煌莫高窟中的交脚造像形态组成为切入点,对交脚造像艺术源流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考证,以南北朝时期莫高窟早期美术中的交脚造像为中心,探索其定义概念的相关问题以及溯源到中亚、犍陀罗、西域等地区范围同类型组合图式比较,同时探讨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变化与发展;进而又通过犍陀罗艺术中交脚造像与"半跏弥勒菩萨"造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缘起于犍陀罗地域范围的交脚造像艺术形态,又派生出"浮雕佛传故事画"形式以及"交脚单尊造像"等组合艺术形式,故通过此论证,又为交脚造像艺术组合形式的界定与甄别奠定下良好之基础.

    早期交脚造像艺术源流相关问题

    北朝平城胡俑图像的问题探析

    韩芳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俑作为中国陵墓雕塑艺术中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造型,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民族交融的见证.北朝平城时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高潮,在此期间墓葬文化中遗存的胡俑成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互动融合的独特代表.从种族学的视野出发,不能仅靠时间、地域来划分,胡俑的族属问题是研究开始的基础.而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所涉及的容貌、服饰等问题都是研究北朝胡俑类型与造型艺术的重要举证.

    北朝平城胡俑图像族属容貌服饰

    草原画派与其蒙古马艺术元素探微

    李芸莉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方草原画派为主流的内蒙古美术史中,蒙古马艺术元素的运用和描绘能够最大化抒发草原民族精神,彰显草原文化系统的磅礴力量.梳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画派和当代内蒙古草原画派的演变历程,采用美术史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内蒙古美术绘画中的蒙古马元素,深入阐释古今草原画派作品中蒙古马元素的艺术特点.提出古今草原画派绘画的共鸣与区别,深切领会游牧民族血液中蒙古马精神的嬗替与传承.少数民族美术历史对于研究内蒙古的精神文化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有利于学者培养美术史论修养,且更加充实少数民族文化的滋养.

    内蒙古美术草原画派蒙古马艺术元素民族精神

    "药"的指涉:一个艺术社会学的病例——以达明·赫斯特早期艺术创作看英国当代艺术转向

    潘芹麟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英国20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团体,YBA(Young British Artists)以其特立独行的姿态对当下的社会状况和传统观念进行了批判与颠覆,并试图冲击当时作为二战后艺术中心的美国地位,渴望在当代艺术中获取一席之地.本文以YBA中的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为代表,纵向分析其早期作品《药房》(Pharmacy)中的艺术理念,横向分析英国青年团体艺术的整体走向,结合特定的背景条件,企图以一种历史的、社会的眼光,阐明他们的艺术创作及观念之于英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影响,以及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达明·赫斯特YBA意识形态艺术社会史英国当代艺术

    芬兰教育集群"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实践特征及其对我国美术教学的启示

    刘晓文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组教学"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芬兰教育集群的"分组教学"理念及方法有效实现了"异质合作"的课堂组织模式,较之于同质分组,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而更加逼近教育公平.我国美术教学可以借鉴芬兰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科学制定分组策略,提升分组教学效率.

    异质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分组策略芬兰美术教学

    西风东渐和而不同——高等美术院校《西方美术史》公共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姚嘉瑞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确立"文化自信"的发展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因此,高等美术院校《西方美术史》公共课程需要在"梳理西方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强化"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分析",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善于挖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经典的人文观念,艺术思想和道德规范的能力,同时具备借古开今,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时代风采和永恒魅力的职业自觉.

    文化自信高等教育西方美术史公共课程教学创新

    从"理解形体"到"表现形体"——黑田清辉美育思想探析

    刘宏勋赵黎畅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田清辉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重要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行政指导者,是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社会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其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造型艺术教育领域,造型艺术是对形体的研究与表现,包含了观看形体、理解形体、表现形体三个方面.其中,由理解形体到表现形体的过程,既是由抽象概念到具象表现的转化过程,亦是审美的过程.本文通过理解形体、临摹形体、表现形体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探析其美育思想的价值所在及存在问题.

    黑田清辉美育思想理解形体表现形体

    论新时代教育视域下的人才培育模式探究——以陕西澄城刺绣为例

    王丹丹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澄城刺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其自身古老的民族文脉基因符号和精神标识,有着很强的文化属性、地域属性和民间工艺属性,是连接古今民间刺绣工艺的文化载体,是劳动人民在历史更迭变化后的思想意识与文化积淀的产物.该篇文章通过对陕西澄城刺绣历史文化重新梳理定义,探讨当下澄城刺绣现实情况和未来教育培育发展,对更好延续和传承陕西澄城刺绣这一绣种文化技艺给予一些建设性的可实施建议.

    澄城刺绣人才培育产学研融合AI数字技术与教育

    从传统工具到智能工具——泛谈AIGC与数字艺术教育

    黄向东杨乔伊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始工具是人类工具发展史上的关键一步,AIGC的本质是灵长类物种开发的更高级的工具.人工智能工具通过降低工具的使用难度且增加效率,被媒体快速地转化和运用,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图像权利等级,将更为平等的权利赋予不同的社会群体.人类在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中,所想即所得,所说即所见.那么想什么?说什么?仍然是尚未解决透彻的中国高等教育及行业素养,对于教育中以内容为道为核心的数字素养与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全媒体图像权利元宇宙数字艺术教育

    延安精神的图像叙事——以儿童插画设计为例

    董海斌李萱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图像叙事理论在延安精神儿童插画中的创新设计策略,提升延安精神在儿童群体的影响力.文章分析延安精神在儿童插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图像叙事方法;基于延安红色文化构建延安精神的叙事元素视觉基因库并对元素进行提取和转译,通过设置叙事方法以及设计视觉语言,最终以儿童插画作为叙事载体完成叙事行为,构建完整的延安精神图像叙事设计模型.图像叙事应用于延安精神儿童插画创作中引发儿童学习延安红色文化的兴趣,使延安精神在图像叙事的助力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延安精神题材的儿童插画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延安精神图像叙事儿童插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