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水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水电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北水电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陈念水

双月刊

1006-2610

xbsd@nwh.cn

029-88280709;88280712

710065

西安市电子工业园区丈八东路18号

西北水电/Journal Northwest Water Power
查看更多>>《西北水电》杂志系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技术性期刊。198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西北水电》杂志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北极星》网站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水利水电文摘入编期刊。现为陕西省水力发电学会会刊;北方省(区)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系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坡沟系统植被覆盖和侵蚀的影响

    熊萍乔海亮王斌彭建博...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建设显著改变了黄土高原的下垫面状况和水动力格局,深刻影响了坡沟系统的侵蚀和泥沙来源.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西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TM和Landsat OLI影像,利用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高西沟流域沟间地、沟谷地的NDVI和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土壤侵蚀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8 年沟间地和沟谷地NDVI均有所增加,低等级NDVI(<0.2)面积减少,较低等级NDVI(0.2~0.4)和中等级NDVI(0.4~0.6)面积增加;沟间地和沟谷地林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为耕地向林草地转化;沟间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7%增加至71%,沟谷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60%增加至71%;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由3.81 km2 下降到1.77 km2,减少了38%,年土壤侵蚀量由3.64×104 t下降至1.39×104 t,降低了62%;沟间地年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8%,沟谷地年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7%.

    坡沟系统NDVI土地利用土壤侵蚀

    矿物掺合料对水工高性能抗冲磨混凝土特性的影响研究

    卢浩丹贺晶晶张勇刘立峰...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种类、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的高性能抗冲磨混凝土开展试验研究,探讨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矿物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矿物掺合料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冲磨强度均有显著地提高,脆性系数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高达7%,脆性系数降低了约5%;抗冲磨强度提高了12%~19%.研究成果可为抗冲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抗冲磨强度脆性系数微观结构

    不同试验条件下水工混凝土含气特性试验研究

    闵永涛陈双蛮包想军陈书军...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试验条件对水工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的影响,从环境温度、振实时间、单次拌和量3 个方面,分析了试验条件对坍落度为50~70 mm的常态混凝土和140~160 mm的泵送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与混凝土含气量成递减关系,当环境温度从10℃上升至 35℃时,常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下降 41.2%,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下降30.9%.含气量损失率随环境温度升高呈递增,当环境温度超过 25℃时,含气量经时损失比较明显.随着混凝土振实时间延长,含气量呈下降趋势,当振实时间从 5s延长至 30s时,常态混凝土的含气量降低33.3%,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降低56.1%.混凝土含气量随单次拌和量增加而增大,当单次混凝土拌和量从搅拌机容量的20%增加至80%时,常态混凝土的含气量增加32.5%;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增加34.9%.研究结论可为现场施工及室内混凝土含气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混凝土含气量环境温度振实时间单次拌和量

    矿粉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影响因素及工程性能试验研究

    李国梁吕永刚倪平胡伟锋...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因地质条件复杂、可利用土地资源少、施工工艺与生态环保要求高等问题,亟需绿色环保、经济合理的公路升级改造方案.通过对气泡混合轻质土组成、作用机理进行介绍,探讨气泡混合轻质土影响因素与规律,对试配出5 种矿粉掺量的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抗压强度、干缩变形试验,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泥水化与矿粉二次反应能促进气泡混合轻质土硬度增大,界面耦合效应提高界面强度和密实性;硅酸盐水泥的效果最好,发泡剂掺量对流动度与抗压强度产生影响,掺合料影响干缩与抗压强度,不同掺量外加剂对其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吸水率生影响不同,骨料能够调节内部湿度,影响干缩变形;矿粉掺比低于30%的抗压强度、干缩性好,能满足路基填料强度设计要求.

    气泡混合轻质土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工程性能路基工程

    黄土筑坝填方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李征征高晓雯王璋李同录...
    27-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土地区的填方工程地质问题,以陕西铜川老虎沟填方工程为依托,通过地质调查与测绘、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对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虎沟填方工程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不稳定高边坡、地下水疏排及填方地基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对挖方区高边坡进行 1 ∶ 0.5~1 ∶ 0.75的放坡,反压坡脚,并预留平台及马道;对填方区土料进行强夯、碾压,消除其湿陷性,建议设计最大干密度值为1.73 g/cm3,最优含水率值为17.3%,压实系数为0.95~0.97;挡土坝坝基建议挖除不良土层,挡土坝坝坡采取加筋土筑坡,坡度宜为45°,坡面需做好防冲刷防护措施;排水沟底宜选用粘性较小的黄土回填,地表采用粘性较大的红粘土回填,并在地表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工后应结合土水监测方案,实时监测填方区内土水变化.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类似填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工程地质问题黄土填方处理措施监测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下抗滑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田勇华朱博文孙超伟傅少君...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滑桩是治理滑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边坡防护工程措施,其水平承载力是评价边坡加固效果的关键.为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边坡抗滑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以卡拉水电站上田镇滑坡体防护工程为例,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边坡抗滑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基于抗滑桩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抗滑桩水平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前后排桩受水平承载力呈现不均匀性,在相同水平承载力作用下后排桩桩顶最大弯矩大于前排桩桩顶最大弯矩;不同桩布置对群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较大,其中双排交错布置方式桩顶弯矩最小,单排交错次之,双排水平桩顶弯矩最大;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与1.2m和1.3m桩间距相比,1.4 m桩间距的群桩效应较为明显;桩入岩深度对群桩水平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只在土-岩体分层界面有明显差异.

    边坡抗滑桩水平承载力静载试验数值模拟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防治措施

    云海浪王飞曹宝宝荀鹏...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疆阜康抽蓄库区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现场试验等方法确定了影响较大的4 条沟谷泥石流静力、动力特征值,选取泥石流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价了泥石流的危险性,并从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稳坡、拦挡、停淤"的综合防治体系.结果表明:西岔沟泥石流危险度最大,值为0.43,属于中度危险;库区泥石流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淤泥作用和冲击作用;"稳、拦、停"的立体综合防治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采用.

    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防治措施

    基于电火花震源的地震波CT波速影像图去噪

    陈卫东王逸民李叉娟岳想平...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南京某项目深部采空区采用电火花做为震源进行地震波CT探测时,发现波速影像图上出现诸多假异常,解译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鉴于存在的问题,对地震波CT波速图像开展去噪研究,探索到一种使解译的速度值更加接近于实际值一种方法.实践表明,此技术可有效去除地震波CT图像波速影像图上的假异常,提高探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物探专业的地震波CT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去噪技术地震波CT电火花震源高频尖脉冲信号

    长外露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吴克凡祁增云张大洲杨卫...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锚杆无损检测是依据一维杆体理论对锚杆注浆质量进行快速检测.对于长外露锚杆(长自由端),弹性波在外露端的多次反射严重影响锚杆长度与注浆密实度的判定.采用通截取法、辅助钢筋法和辅助套环法对长外露锚杆进行现场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应用结果表明3 种方法均能解决长外露锚杆无损检测难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辅助套环法比辅助钢筋法和截取法具有更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长外露锚杆无损检测注浆质量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无压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温控防裂研究

    刘利高建福钱国文褚浩羽...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高速水流长期冲刷作用的影响,泄洪洞衬砌混凝土一旦产生裂缝,必将引起过流面的空蚀破坏,进而影响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行.因此,对泄洪洞衬砌混凝土进行温控防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大石峡水利枢纽泄洪排沙洞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温控措施下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论证了不同温控措施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喷雾洒水措施对改善衬砌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力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对混凝土干缩裂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水冷却措施主要侧重于改善衬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应力状况,但会促使降温过程提前产生,增加早期开裂的风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降温速率和早期降温幅度,建议控制混凝土降温速率不超过2.0~2.5℃/d;施工初期和冬季低温时期均是温度裂缝发生的较危险时段,以冬季保温措施配合施工期的降温措施可以获得更佳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泄洪洞工程衬砌混凝土的温控防裂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温控防裂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