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小鹏

双月刊

1001-9162

sdxbs@nwnu.edu.cn

0931-7971692

730070

甘肃兰州安宁东路967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在多年的办刊过程中,获得社会各界的较高评价,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年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被评为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解读

    方世南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目标明确、科学精准、系统完整、务实管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深刻认识新时代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新时代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运用好新时代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则,对于进一步以全面深化改革调动社会各界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创新活力纲领性文献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探析

    史小宁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现代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它开辟了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而现代化则是民主发展的重要动力,二者互为条件、协同共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民主为基础,是不断发展人民民主的现代化,内在地包含着民主化发展的维度.建设民主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运行的显著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式现代化整体部署中,能够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式民主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现代化与民主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质生产力的话语出场与我国的改革逻辑

    魏崇辉李钰鑫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中生产力的发展及学理上生产力话语的丰富,均无法脱离改革的语境.在改革的全景下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生产力话语的生成,发现生产力话语的丰富与改革的推进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为中国持续推进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改革的不断深化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二者的相互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出场便是在生产力发展同改革深化的相互作用中催生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在深刻认识生产力话语的流变、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出场同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能路径.

    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话语改革

    论社会历史认识论的发生学基础——基于索恩-雷特尔对"先验主体"论的批判

    孔明安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康德将知识理论的发生学起源追溯于认识主体的先天综合能力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索恩-雷特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方面证明了源起于主体之行为的现实抽象的存在,同时论证了现实抽象向思维抽象过渡的可行性,由此指明了主体思维形式发端于现实抽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另一方面,在精确把握康德先验主体之"先天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抓住货币所具有的同一性及其社会综合功能,成功地将认识主体的所谓"先天综合能力"的综合之起源链接到了货币综合.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努力,索恩-雷特尔不仅实现了对康德"先验主体"论的批判,而且深刻阐发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一微观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深化.

    社会历史认识论现实抽象先验主体论货币综合

    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困境及突破

    薛寒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民族互嵌社区作为各族群众互动的典型场域和治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位.社会交换理论对于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其中,优化社会规则是指导社区教育活动的环境支持,挖掘最小兴趣需求是驱动社区教育活动的关键起点,提供相对资源是社区开展教育活动的行为逻辑.目前,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着内外生境营造缺乏、社区教育活动统筹指引缺位,教育需求识别不足、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的动力不强,互惠资源交换失衡、教育与社区治理的耦合机制缺乏等现实困境;通过优化社会规则、构筑内外交融互嵌教育生境,挖掘主体需求、调动交换意愿、激发教育动机,提供互惠资源、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等路径,就能够推动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求社会交换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体构建的价值与逻辑进路

    蒋玲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武装青年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性要求,也是青年学生堪当时代大任的自塑性目标,亟待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先导性内容纳入"大思政"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价值共同性特点,具有一体构建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基础.当前迫切需要从"大教育观"出发,对一体构建进行顶层设计,解决好增进共同性与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福祉、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以及与人类文明等关系问题,引领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路径研究

    庄伟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知识、情感、意动"教育与"赞同性、归属性、参与式"国家认同,在不同层级上具有密切关联.在实践层面,构建红色文化符号库、打造三情并举文化产品、搭建实践教育共同体,可以为民族地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基础和路径参照.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教育国家认同实践路径

    网络舆情的符号化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李红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舆情实际上是一种符号化实践,其符号逻辑反映着深层社会脉络.它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导致了公众内涵的变化、公私领域的混淆、后现代话语的弥漫、舆论的可见性等全新的舆论格局.它会导致论辩基础丧失、意识形态风险加剧、民意基础被抽空、舆论博弈彰显等系统性风险.它还造成了语言暴力、真实性危机、象征秩序破坏、思想性弱化等一系列具体的符号问题.据此,网络舆情符号化治理命题的提出,是试图在符号逻辑的基础上建构一种网络舆情治理的方法论,以在符号表征、意向表达、秩序建构、认知模式等层面建立符号化治理的有效路径,最终实现整体社会秩序的善治.

    网络舆情符号化治理意识形态

    "媒介机器学习"冲击下理解/重构媒介的技术发展思考——基于对奈飞匹配剪辑算法的考察

    黄望莉王馨莹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媒体内容平台奈飞于2022年底开始转型部署"奈飞机器学习平台"(MLP),以匹配剪辑算法为代表,基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模态内容理解."奈飞机器学习平台"将应用于原创剧集内容制作和发行全流程,赋能面向订阅会员的个性化内容服务,预示着流媒体将从传统内容制作、发行平台转型成为"媒介机器学习"基础设施.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应用和监管问题,当前"奈飞机器学习平台"又为创意产业带来新一轮"媒介机器学习"冲击.不同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日趋成熟的提示词研究和"拼装"美学特征,以奈飞匹配剪辑算法为代表的"媒介机器学习"在"规模理论"影响下对"数据洪流"进行特征提取,出于明确的营销意图向用户输出定制化视觉体验,以此强化推荐系统效能、提高用户留存率.回顾匹配剪辑在先锋艺术时期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算法演进,当前奈飞匹配剪辑算法已然脱离构成主义趣味,在流媒体深耕"媒介机器学习"的转型策略下展露出理解/重构"媒介"的"算法文化".在此趋势下,"媒介机器学习"虽然赋能流媒体平台快速迭代其创意理念,但同时也促使内容创作生态彻底融入庞大的算法推荐系统.

    奈飞媒介机器学习流媒体转型算法文化批评

    清初"三月十九日"诗的艺术特质

    张毓洲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富,表达了易代后诗人复杂痛苦的矛盾心情和内心感受,既深化、开拓了同题类诗歌的题材内容,又在创作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特质,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清初遗民"三月十九日"诗艺术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