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郭礼和

月刊

1674-7666

cjcb@sibs.ac.cn

021-54920950,021-54922892

200031

上海岳阳路319号31B楼408室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细胞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中国/省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讯,设有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学会会讯等栏目。信息量大,涵盖面广,报道及时,栏目众多是本刊特色。长期以来深受各层次科研、教学工作者欢迎。 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领域内的核心期刊;是报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双同源重组谱系示踪技术揭示肺损后肺泡干细胞再生起源

    刘扩孟鑫凤周斌
    1477-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脏修复再生是肺领域研究热点.在一些肺脏疾病中肺泡上皮结构受损,需要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修复.因此揭示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再生起源对肺脏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领域内既往研究一致认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2细胞)属于肺泡上皮干细胞,不仅可以自我增殖还可以分化为AT1细胞.近年来有研究认为AT2还可以来源于支气管棒状细胞(club细胞)以及AT1细胞.然而这些研究中用来标记club细胞和AT1细胞的传统谱系示踪工具存在非特异性标记问题,导致这些结论存在重大科学争议.为阐明科学争议,该团队通过构建一系列更为精准的双同源重组谱系示踪新技术实现了对肺上皮细胞类型的特异性遗传靶向,并结合多种肺脏损伤模型揭示了新生AT2细胞除来源于AT2细胞自我增殖外,还可来源于club细胞、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s),而不会来源于AT1细胞,并阐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club细胞和BASCs向AT2细胞命运转分化.阐明AT2细胞再生起源为肺部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研究基础,新开发的双同源重组谱系示踪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再生医学相关研究.

    肺脏再生细胞遗传谱系示踪肺泡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Cre-loxPDre-rox

    DNA双链断裂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吴树恒梁羽吴薇
    1488-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DSB)是最严重的DNA损伤类型,研究其产生及修复机制对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种DSB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诞生,使得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DSB"热点"及其修复加工过程成为可能.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DSB研究领域,促进了多个关键修复因子功能的解析及多种体系下断裂热点的鉴定,加深了在染色体环境对DSB调控机制方面的理解,让DSB的研究进入了 一个新维度.结合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内容,该文将对DSB的产生、修复机制及目前已发表的DSB高通量检测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和总结.

    DNA损伤修复DNA双链断裂高通量测序

    苍术素通过调节RhoA/ROCK1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赖海燕李茜陆一菱刘英...
    1497-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探讨苍术素(ATR)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激酶1(ROCK1)信号通路对膀胱癌(BC)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0、160 mg/L)的ATR对T2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筛选ATR干预浓度.在此基础上将T24细胞分为NC组(正常培养)、L-ATR组(20 mg/L ATR)、M-ATR组(40 mg/L ATR)、H-ATR组(80 mg/L ATR)、H-ATR+血管紧张素 Ⅱ(Ang Ⅱ)组(80 mg/L ATR+100 nmol/L的 RhoA/ROCK1通路激活剂Ang Ⅱ).MTT检测、Edu实验检测T24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TUNEL法测定T24细胞凋亡情况;Matrigel基质胶法测定T24细胞血管生成情况;鬼笔环肽染色观察T24细胞骨架;Western blot测定RhoA/ROCK1通路蛋白表达情况.随着ATR浓度的增加,T24细胞增殖率呈ATR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选择ATR浓度为20 mg/L、40 mg/L、80 mg/L进行后续研究.与NC组对比,L-ATR组、M-ATR组、H-ATR组T24细胞D450值、Edu阳性细胞率及管腔数量均显著降低,凋亡率及F-肌动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升高,且呈ATR剂量依赖性变化(P<0.05);与H-ATR组对比,H-ATR+Ang Ⅱ组T24细胞D450值、Edu阳性细胞率及管腔数量均显著升高,凋亡率及F-肌动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与NC组对比,L-ATR组、M-ATR组、H-ATR组T24细胞RhoA、ROC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呈ATR剂量依赖性变化(P<0.05);与H-ATR组对比,H-ATR+Ang Ⅱ组T24细胞RhoA、ROC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TR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T24细胞增殖,影响VM的形成,诱导细胞凋亡.

    苍术素膀胱癌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激酶1增殖凋亡血管生成拟态

    欧前胡素调节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马静王齐陈彩玲谭丹丹...
    1506-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探讨欧前胡素(IMP)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使用10~320μmol/L的IMP处理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细胞分为正常糖组(NG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25 mmol/L葡萄糖)、低浓度欧前胡素组(IMP-L组,25 mmol/L葡萄糖+20 μmol/L IMP)、中浓度欧前胡素组(IMP-M组,25 mmol/L葡萄糖+40 μmol/L IMP)、高浓度欧前胡素组(IMP-H组,25 mmol/L葡萄糖+80 μmol/L IMP)、高浓度欧前胡素+重组HMGB1蛋白组(IMP-H+rHMGB1组,25 mmol/L葡萄糖+80 μmol/L IMP+200 μg/L rHMGB1).CCK-8试剂盒检测hRECs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RECs细胞凋亡的情况;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血管生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DA水平和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MP可以促进高糖诱导的hRECs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选择浓度为20、40、80 μmol/L的IMP进行后续实验;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管腔形成数,IL-6、TNF-α、IL-1β、MDA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G组比较,IMP-L组、IMP-M组、IMP-H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管腔形成数,IL-6、TNF-α、IL-1β、MDA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IMP-H组比较,IMP-H+rHMGB1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管腔形成数,IL-6、TNF-α、IL-1β、MDA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IMP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水平,进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欧前胡素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核转录因子κB高糖视网膜内皮细胞损伤

    54例人肺癌细胞系的交叉污染情况分析

    方未英刘毅徐兰顾婷玉...
    1515-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鉴定国内实验室肺癌细胞系使用的正确性,对从国内多个实验室收集的54例人肺癌细胞样品提取基因组DNA,使用PCR技术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后进行毛细管电泳,获得细胞的STR图谱.与国际数据库中已知细胞系的STR图谱进行比对,通过计算匹配度确认细胞系的身份信息,判断细胞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结果表明54例肺癌细胞样品中存在交叉污染的有14例,错误率为25.93%(14/54).其中51例常见人肺癌细胞样品的错误率为27.45%(14/51),3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建立的人肺癌细胞系样品的错误率为0%(0/3).该研究针对国内细胞系交叉污染的情况,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人肺癌细胞系交叉污染

    基于"两性一度"的细胞生物学SPOC课程建设与实践

    李秀兰姜曰水
    1521-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模式.该研究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结合细胞生物学课程自身特点,采用SPOC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融入前沿进展提升课程的"高阶性",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考核难度、加强过程性评价提升课程的"挑战度",构建了细胞生物学SPOC课程并付诸教学实践,实施效果良好.这为细胞生物学课程"两性一度"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生物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细胞生物学两性一度SPOC过程性评价

    孕酮信号与子宫内膜功能

    王海全肖凌云孙海翔李朝军...
    1530-1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孕酮是女性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在调控子宫内膜功能以及维持妊娠和生殖健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孕酮受体包括响应较慢的经典受体和响应较快的非经典受体,这些受体存在多种功能各异的异构体.该综述详细讨论了经典和非经典孕酮受体的分子特性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这些机制如何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态建立、调控子宫功能及影响胚胎着床过程.此外,该文还讨论了孕酮信号响应异常所导致的内膜功能障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策略,为治疗相关生殖障碍提供了新见解.

    孕酮受体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健康

    hPSC源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潘辉鲍莉纪猛张锋...
    1543-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为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随着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OPC)在CNS中作用的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的细胞疗法成为一种有最具前景的治疗策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OPC移植到损伤脊髓可促进髓鞘再生、改善运动功能.该文介绍了关于OPC治疗SCI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脊髓损伤临床试验脱髓鞘髓鞘再生

    TRAPPC家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王青燕何盟泽魏鼎张欣...
    1558-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运蛋白颗粒复合体(transport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TRAPPC)是一种多亚基复合物,参与构成TRAPP.TRAPPC家族在人体中参与囊泡转运、细胞自噬及糖基化等各种关键生理过程,对神经系统稳态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进步以及微阵列分析和下一代测序等高通量方法的广泛应用,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变得更为准确,且TRAPPC家族成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明确.该文综述了TRAPPC家族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及各亚基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转运蛋白颗粒复合体神经系统疾病囊泡转运自噬糖基化

    间充质干细胞靶向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现状及前景

    刘强刘华倩刘丽王黎明...
    1567-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既往又称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其特点是卵巢功能在40岁前停止,对女性生理及心理均有较大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导致不孕.目前可用于治疗POI的方法有限,而且往往效果不佳.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一种新的治疗POI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POI女性来说,干细胞疗法是最终的治疗选择.迄今为止,用于POI治疗的最成熟的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其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证实,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治疗策略已成为恢复卵巢功能和改善POI女性生活质量的有前途的方法.该综述旨在全面综述POI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不同来源的MSCs用于治疗POI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发展前景,包括骨髓来源、脐带来源、脂肪来源及经血来源的MSCs通过微创、靶向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不同来源的MSCs对卵巢功能恢复的比较.此外,该文还讨论了模拟自然卵巢微环境并支持卵巢细胞、卵泡生长和成熟的生物材料及支架的开发,且强调了与组织工程和基于干细胞的POI治疗相关的挑战和伦理考虑,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案.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储备功能卵巢早衰间充质干细胞靶向治疗组织工程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