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许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许昌学院学报
许昌学院学报

李俊恒

双月刊

1671-9824

xcxy.xb@263.net

0374-4369217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许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服务,同时与兄弟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栏目有魏晋史研究、建安文学研究、中原春秋、中学教学研究、大学生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析西晋惠贾皇后的悲剧人生

    刘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晋永康元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在权力争斗中被鸩杀.贾南风死后,西晋政局并未因此稳定下来,相反却带来了长达数年的"八王之乱".后世史家和学人多将贾南风作为扰乱西晋政治和引爆"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而大加贬斥.客观地讲,这种看法并不公允.贾南风册立伊始,就无可选择地置身于激烈的权力争斗中,她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人生勾画出古代社会上层妇女的又一种命运轨迹,并再次证明了在父权制文化下,女性在根本上就是依附(从属)于男性的,她们最终只能是男性的派生物.而女性参政与男性主政在本质上并无两样,它终究无法改变女性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更无法改变社会权力体系的父权制属性.

    贾南风权力西晋女性男性意志

    两晋时期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探析

    杨强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晋时期,尤其是西晋,社会上层弥漫着一股奢靡贪竞之风.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西晋统治阶层大多追逐财富,生活奢侈,然而汝颍士人却大多表现出"俭约自居"的经济生活风尚.两晋之际,汝颍士人南渡江东并进入司马睿政权,由于他们失去了宗族乡里根基,故不能不作"求田问舍"之计,但是汝颍士人不仅能在经济生活中"俭约自居",而且尽量避免与吴人产生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内在的儒家义利观对其门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应是外在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其生活风尚的影响.汝颍士人的"俭约自居",不仅保全了自身和家族的权位,而且缓和了南北士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内部趋于团结,从而对司马睿江东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晋时期汝颍士人经济生活

    《诗品》王粲条"文秀而质羸"考释——兼论王粲五言诗以赋为诗的创作特点

    张慧菱
    12-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钟嵘《诗品》王粲条之"文秀而质羸",指王粲五言诗有文辞秀密而体气稍弱的特点."质羸"并非指王粲身体羸弱,而是指王粲诗所体现出的重文轻质的倾向,从中可见五言诗质理始衰而文辞始盛的发展趋势.这种重文轻质的倾向缘于王粲以赋为诗的创作特点.此处的赋,既包括作为文体的赋,也指《诗经》六义与比、兴相对的赋.钟嵘评王粲诗"文秀而质羸",亦是通过其与刘桢诗"气过其文"、曹植诗"体被文质"的对比,构建出五言诗源流的经典谱系和文质并重、质胜于文的审美品位,区分雅与俗、正与变,使五言诗正统回归到风骨典雅、文质兼备的轨道上.

    钟嵘《诗品》王粲文秀而质羸

    王洪伟钧窑研究学术思想述评

    李成影王一帆陈熳熳艾少伟...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钧窑研究学术史上,王洪伟长期从社会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学科对钧窑进行跨学科研究,他首倡的钧窑学学科构想影响巨大.在研究方法上,王洪伟创造性地推动了钧窑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秉持真实、客观、科学的史学精神,运用现代性、全球化、图像学、通史性、传播学等视角,展开钧窑历史及其现代转型的广泛研究,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揭示钧窑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显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

    王洪伟钧窑史钧窑学理论自觉

    神垕镇景观陶艺的地方性:内涵与载体

    陈畅徐志华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垕镇以盛产钧瓷而闻名,近代以来,钧瓷艺人在不断优化钧瓷设计的同时,吸收了外来陶艺理念,景观陶艺得以创生.以地方性视角来探索神垕镇景观陶艺设计的观念及其地方性体现,可以发现神垕镇景观陶艺设计兼具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征,神垕景观陶艺载体也具有多样化形式.以地方性理论研究神垕景观陶艺,可以为当地景观陶艺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思路.

    钧瓷文化景观陶艺地方性解构

    理想与现实:《桃花源记》情节构建矛盾揭橥

    白笑天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花源记》文本存在桃花源与隐居村落名实矛盾、渔人寻得桃花源与再找时迷路矛盾、避世隐居与好客民风矛盾、太守与刘子骥寻找与"后遂无问津者"矛盾等.造成名实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标题误导及情节构设,又有读者望文生义的因素.因隐居村落为理想虚构,故情节设计上作者有意用渔人再找时迷路解决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矛盾.陶渊明按照老子思想构建隐居村落,但村落居民十分好客,与老子"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有所不同,反映出陶渊明的个性特征.太守与刘子骥先后寻找,曾相信隐居村落为真,但"后遂无问津者",表明时人不相信能再找到.通过对以上矛盾的解读,可以进一步理解《桃花源记》的文本内涵,以及陶渊明构筑桃花源理想世界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理想与现实《桃花源记》矛盾揭橥

    《儒林外史》中科举荣身之儒生群像研究

    班云雷
    36-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生动刻画了八股取士制度下,处于未第与及第不同阶段的儒生群像,批判了本应为天下培养贤才的科举制度,却培养出大批腐儒、丑儒的怪现象.对此,吴敬梓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底色,通过个人探索与实践,提出应培养克己复礼、讲究文行出处的真儒贤人,以拯救儒林.

    《儒林外史》儒生科举荣身

    试论寓言体公安小说——以《白雪乌鸦》和《上岭阉牛》为例

    张友文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雪乌鸦》和《上岭阉牛》是比较典型的寓言体公安小说.两部作品通过隐喻手法对现实中的案件进行加工和变形,营造出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白雪乌鸦》表层寓意是人变成乌鸦,中层寓意是讽刺国人良知丧失殆尽,深层寓意指向"和谐高于正义"的批判.《上岭阉牛》表层寓意是讲述警方破案不力,中层寓意是讽刺人的自以为是,深层寓意则是批判丑陋的人性.寓言体公安小说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为公安小说的写作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寓言体公安小说《白雪乌鸦》《上岭阉牛》

    作为"幽灵"的面向:赛博朋克小说的科技忧患与身体抵抗

    闫蔚雯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机交互技术,人与机器的畛域渐进重叠,赛博格化的身体成为人在数字化时代现实与未来的必然选择.赛博朋克文学作品中存在主义的阴影与幽灵如影随形,人拥有虚拟世界的"化身",抑或是机器拥有人的"灵魂",赛博控制下难以遏制的灵肉冲突带来身份、伦理、生命等复杂的分裂与融合现象.在借助虚拟空间重构现实、超越现实又向现实复归的过程中,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赛博朋克小说表征着人类社会、历史及文化的诸多危机与转折,以直觉般的预言性和反思性成为现实空间数字化实践的文学"镜影",建构出数字化时代的情感话语与生存路径.

    赛博朋克赛博格幽灵化数字化元宇宙

    陈校本《元典章》校读札记

    王阳吴盼
    54-5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所见《元典章》的最早版本是元刊本,但是该版本的刊刻质量一般,讹、脱、衍、倒等失误之处多见.陈高华等点校的《元典章》虽对元刊本《元典章》中的失误之处进行了纠正,但仍有一些失误之处未暇顾及,同时其本身时有整理失误之处.今通过异文比对、文字分析、词义训释等方法,对陈高华等点校的《元典章》中21 条失误之处进行辨正,以期促进《元典章》的阅读和研究.

    《元典章》陈校本异文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