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蔡双立

月刊

1005-1007

tjxdcj@126.com

022-288186194 88186195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财经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登载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财经问题的理论探讨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章为主,同时也登载部分有关国外财经研究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反映财经专业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财经教学和科研服务,为财经业务工作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数字鸿沟下的福利分化研究——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谢建国薛天怡洪小羽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第四次技术革命以来,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利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和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2007-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GPSM)深入探讨了数字鸿沟与福利差距的关系.总体而言,数字鸿沟导致了全球福利不平衡问题,两国间福利差距随"接入沟"的扩大而扩大,当"接入沟"最大时,两国的福利差距达到2.32倍;"使用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呈N型变化,即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健康效应和技能效应两种主要途径影响福利差距,其中健康效应和技能效应共同导致福利差距随"接入沟"的扩大而扩大,技能效应则是导致国家间福利差距随"使用沟"扩大而呈现N型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本文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两国间收入差距越大,数字鸿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越强.近年来,数字鸿沟在新型数字技术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数据探究新型数字技术鸿沟与福利差距的关系,发现福利差距与机器人数量差距显著正相关.本文明确了数字经济在社会福利共享中的角色,从全球层面分析数字鸿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可以为推动全球数字包容、促进福利共享提供针对性建议.

    接入沟使用沟福利差距健康差距技能差距

    数字基础设施与绿色贸易:赋能还是负能

    朱为利刘红李艳姗
    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点,能否依托数字赋能推动绿色贸易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使用APEC成员国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贸易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推动绿色贸易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绿色贸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传导作用;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对本国绿色贸易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对他国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长期中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溢出效果较弱;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贸易的正向影响在不同国家发展水平、不同贸易依存度和不同信息通信技术监管水平的异质性分析中均得到进一步验证,但在不同海运水平下存在差异.进一步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贸易的影响存在制度质量的非线性边际效应递减的正向促进效果.基于此,应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为绿色贸易发展数字赋能,并着力提升一国制度质量,为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绿色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贸易空间溢出效应制度质量

    数字经济"双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影响效应研究——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视角

    熊彬王志伟
    3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创业活动注入了强劲动能.本文使用2006-2021年我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立足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维度,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双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多维政策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对提升创业活跃度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且效应存在波动递增的趋势."双试点"政策的赋能效果强于单一试点城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均在"双试点"政策激发创业活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调控器"的功能,且两者结合能产生更好的强化效果."双试点"政策联动赋能效果在内外双向视角下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非资源型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城市中,这种联动效应更明显.本文研究为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助力数字经济政策激发创业活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双试点"联动赋能创业活跃度有为政府有效市场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拨付模式选择影响地方政府征缴行为与财政负担吗?

    曾益屈君桥
    5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于2022年1月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在基金统支环节,待遇资金拨付存在"逐级拨付"和"直接拨付"至县级专户两种模式,两者不同点在于中央政府拨付至县级专户的资金是否经由各省级和各市级专户,理论上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保费征缴行为与财政负担有不同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计量与精算模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如果仍实行省际余缺调剂的全国统筹模式,2023-2050年累计财政负担为734万亿元;第二,"逐级拨付"模式不会改变征缴率,但累计财政负担较余缺调剂模式略微降低;第三,受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影响,在"直接拨付"模式下,省级和市级政府产生消极征缴保费的道德风险,累计财政负担较余缺调剂模式和"逐级拨付"模式均有所增加;第四,引入激励相容机制或延退政策均会降低"逐级拨付"和"直接拨付"模式下的累计财政负担,对"逐级拨付"模式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全国统筹进程中应首选"逐级拨付"模式,如果选择"直接拨付"模式,应激励地方政府征缴保费并适时引入参量改革.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待遇资金拨付委托—代理财政负担

    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吗?

    马文婷俞毛毛范瑞
    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效率,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文章使用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并与上市公司财务与银行贷款明细数据进行匹配,构造出银行金融科技指标,分析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首先,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在资金需求侧,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提升企业财务质量;在资金供给侧,会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增强银行信息甄别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以及非国有六大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债务违约的降低效应更为显著;对于成长型企业,上述效应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企业营业利润率,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投融资效率,有效解决银行无序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文章研究结论拓展了信息不对称、金融错配以及企业债务违约相关理论的经验证据,对促进新业态下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降低信贷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银行金融科技债务违约风险财务质量信息共享

    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数字化和绿色治理的双赋能视角

    胡金焱于露刘茵伟
    9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丽中国建设"以绿色转型为核心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主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绿色治理赋能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则发现,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绿色转型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本文从企业绿色转型视角丰富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金融科技绿色转型企业数字化绿色治理

    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还是抑制

    王健忠高明华
    11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能否突破体制机制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束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2014-2021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非国有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否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的.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数字化转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源于企业家能力激活机制的发挥,通过促进企业家能力向数字化转型方向配置从而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进一步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一方面提升了国有企业经理人的离职业绩敏感性,形成了国企经理人的压力传导机制;另一方面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提高了经理人的风险承担意愿,形成了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共担机制,这都有利于国企数字化转型.分样本检验的结果显示,上述影响渠道在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并不存在.最后,本文为破除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的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非国有股东治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压力传导风险共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