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肖彦君

双月刊

1672-7533

dtqg@rails.cn;bjdtqg@126.com

010-51893693 51849570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铁科院主楼610B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Journal Modern Urban Transit
查看更多>>本刊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服务。面对中央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及决策者,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全方位介绍国内外城轨建设和运营经验,及时报道相关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多元化促进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砂质地层下敞开式降承压水对车站基坑周边环境影响研究

    汪乐张荣宽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坑底存在深厚粉土粉砂地层的地铁车站深基坑,采用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建模软件Modflow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抽水试验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监测结果,研究由降承压水引起的承压含水层及上覆土层的沉降分布规律,以及由降承压水引起的坑外地表沉降大小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分层总和法得出的承压含水层上覆土层的沉降远小于总沉降量,由降承压水引起的坑外地表沉降约为承压含水层压缩量的0.04倍;止水帷幕插入承压水层深度大于50%时,增加单位长度的止水帷幕对减小坑外地表沉降更为有效;在敞开式降承压水情况下,增加承压水头降深比止水帷幕插入承压水层的长度变化对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可为后续类似深厚粉土粉砂地层深基坑降水提供参考.

    地铁车站基坑粉土粉砂承压水地表沉降

    临地铁基坑工程施工周期优化策略及实践效果

    顾国锋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临近地铁线路的基坑施工对地铁运营和周边环境带来显著的影响和挑战.如何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对地铁运营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系统性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苏州市狮山广场地下空间基坑施工的实际案例,提出优化临近地铁基坑施工周期的方案,其中包括分期优化合并、分段开挖、预留核心土等措施,旨在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施工对地铁运营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详细探讨各项优化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临近地铁基坑施工的优化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不仅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为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铁基坑分期优化合并

    装配式地铁车站拆撑工况下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

    张红歌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岛市某装配式地铁车站为例,基于审查角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设计方案在装配环拼装过程中因"换撑拆撑"工况引起的围护墙变形及内力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①拆撑工况下按平面验算钢支撑受力较笼统且不安全,设计时应考虑施工步序的空间影响范围;②采用支撑加密方案可降低钢支撑内力及围护墙变形,但加密3跨与加密1跨对结构变形和内力影响基本相同,对于地质条件好的地段可酌情采取不加密方案,提高施工效率;③装配环回筑过程中加强监测频率,尤其是拆撑后及时监测,监测点宜按第1道混凝土支撑位置及间距布设;④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间的肥槽宜按第 1道混凝土支撑间距及时回填,可有效限制围护墙侧向位移发展.相关研究可为其他采用内支撑围护体系的装配式地铁车站设计审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铁装配式车站内支撑体系施工期有限元分析变形分析

    超大直径盾构长距离海底对接关键技术研究

    陈佳俊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工程,分析研究金塘海底隧道中 2台超长距离盾构机精准对接测量方式,评估其测量水平及高程误差估算,并结合工程段地质条件,研究对接点位置的选择策略、对接加固方式(掌子面、管片和盾体的加固)以及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以确保对接点施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2台盾构机海底对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且使用超前钻孔进行洞内联测,可有效控制贯通时的对接测量误差,并可进一步提高对接精度,确保盾构顺利对接.此外,针对对接段位置选择、掌子面地层分析与评价和对接工艺等的研究工作,可有效确保对接安全.

    铁路海底隧道超大直径盾构长距离对接

    地铁非载客运行联络线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方案研究

    卢春方甘甜夏三县王艳...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非载客运行联络线区间防排烟设计方案一般采用在联络线区间设置射流风机辅助排烟,该方案需要在联络线区间隧道安装 2台射流风机,但运营期间射流风机巡检维护困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采用SES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际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郑州地铁1号、2号线联络线区间火灾工况下的通风排烟方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 7种不使用射流风机通风排烟工况的排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联络线区间隧道实际火灾工况下,在不开启射流风机时,排风车站需要4台隧道风机全部开启排烟,送风车站至少开启2台隧道风机送风,可确保排烟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满足区间隧道通风排烟要求,为减少运营维护工作量,降低轨行区安全隐患,可以取消射流风机.此外,分析送风机和排风机开启数量对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启风机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开排风机的通风排烟效果优于送风机,且风机开启数量较小时,增开排风机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地铁联络线隧道通风防排烟数值模拟

    基于价值流图的地铁施工坍塌事故风险管理研究

    赵紫依白莹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研究地铁施工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地铁建设的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优化地铁施工风险管理,以降低地铁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概率.研究基于 2008年—2022年间中国地铁施工坍塌事故数据,结合专家经验,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该模型以深圳地铁13号线"8·22"事故为案例,应用价值流图对施工过程进行细致梳理,将具体数据输入贝叶斯网络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并绘制未来价值流图.相关研究可为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铁坍塌事故价值流图贝叶斯网络风险管理

    涉铁市政工程设计方案研究及风险控制

    王犇汪岩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新建市政基础设施前期方案研究需着重考虑对既有轨道线路的保护.北京丰台火车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载体,周边市政交通设施建设条件错综复杂,如何控制其对已运营北京地铁10号线的影响是市政道路设计研究中的难题.为确保市政道路方案顺利落地,针对桥梁、车库通道、地下隧道等多种道路形式,分别论证涉及北京地铁10号线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以3级设防方针即"源头控制、过程隔离、末端补强"为原则,根据涉铁影响区的不同程度灵活采用其中 1种或多种形式作为地铁保护方案中的方向策略,并从设计、施工等多方面提出涉铁方案中合理的风险控制手段.

    既有轨道线路三级设防涉铁方案风险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主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于百勇杨旭易危香呼雨欣...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探索数据孤岛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旨在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保障数据质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核心数据跨业务、跨系统互联共享、融合分析利用的目的.围绕智慧城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基于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原则,设计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主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覆盖主数据从创建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数据的创建、维护、归集、清洗到分发,每一环节都严格监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与时效性.该平台在南京地铁的实际应用不仅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还为其在智慧城轨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主数据数据治理数据全生命周期

    征稿启事

    109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排水BIM应用研究

    吴祥龙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排水设计质量,合理减少工程投资,有效提升设计效率,实现数智化设计,基于BIM技术研发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排水设计系统.该系统可平纵横多视口联动开展设计工作,构建场段周边环境模型,创建排水沟参数化族库;根据轨行区路基设计模型及场区场坪设计模型,运用径流模拟原理自动识别各排水沟汇水分区,评估其排水能力,高效完成站场排水的三维设计工作.研究表明,BIM模型的多维信息特性可为自动、精确地界定汇水分区及评估排水能力提供支撑,从而显著提高设计质量.参数化排水沟族库的引用可极大简化建模与设计流程,有效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站场设计数智化转型.

    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排水BIM径流模拟